加强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三个问题_经济学论文

加强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三个问题_经济学论文

关于加强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三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关于加强论文,社会主义经济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十多年来,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系列研讨会,对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今年举行的第十二次研讨会适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之际,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次研讨会,我们不仅将进一步探讨当前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问题,也将回顾20年来我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历程,展示我们取得的丰硕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成果。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对这次研讨会的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我作为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者,也对在座的老师们、同事们给我提供这一学习、交流的机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此,我想就加强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问题谈一些看法,求教于各位与会专家、学者。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科研、教学和学科建设。

近20年来,我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就在于,我们的理论研究能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能面向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能在探讨和解决经济改革的重大实践问题的同时,努力推进高校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教学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当前,我们仍然应该强调,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现在强调这一问题,是有其深刻原因的。首先,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而从现在起到下一世纪开头十年,我们又面临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改革任务,面临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任务。同时,由科学技术巨大进步引发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格局的深刻变化,也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有新思路、新对策,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我们观察世界、发展自己、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其次,这也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才的需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了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高层次的经济建设人才的要求,这是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能否顺利发展的基础工程。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才的培养,不仅要进行经济管理、运作层面上的技术或技巧的培养,更要进行经济学基础理论、方法的培养和教育。记得约瑟夫·熊彼特在他著名的《经济分析史》中就告诉过人们一个“普通常识”:“‘科学的’经济学家和其他一切对经济课题进行思考、谈论与著述的人们的区别,在于掌握了技巧或技术,而这些技术可以分为三类:历史、统计和‘理论’。三者合起来构成我们的所谓‘经济分析’。”(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1卷,28页,商务印书馆,1991)这里提到的“历史”和“理论”,就包括了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基础理论和方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对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来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再次,这也是繁荣和发展我国经济科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需要。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为经济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社会主义文化的范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同样也是以一系列现实的和历史的事实为根据的。

从现实来看,近20年来,世界上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不同结局表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改革观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改革思路。其间的不同表现在多个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在指导思想上,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是放弃和背离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发展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继承和发展、创新为旗帜的。邓小平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是已经为我们自己走过的路所证明的科学真理。

从历史上看,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根本上是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自身的科学性所决定的。在现时代,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其经典著作《资本论》已经“过时”的说法,实际上是一种违背科学常识的说法。我们知道,马克思一生为研究经济学花费了40多年的时间,他所实现的经济学科学革命的成果——《资本论》,出版至今也已经100多年了。即使马克思的反对者,直到现在也无法否认《资本论》在人类经济思想史上曾经有过的、现在依然有着的重大的影响。马克思经济学作为经济思想史上的里程碑,是不会“过时”的。后人的经济思想必然是前人经济思想的继续,总是在对前人经济思想的科学的、合理的成分的继承中发展起来的。简单地宣布马克思经济学或其《资本论》“过时”的说法,实际是一种违背经济学历史和现实发展常识的表现。从进一步的意义上说,马克思经济学对经济关系所作的社会性、历史性、制度性和阶段性的分析,100多年以来,开辟了经济科学发展的新道路、新视野;而《资本论》所阐述的理论原理,在现时代仍然是科学的,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直到现在,我们还得不出“超越”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门发展的科学。作为发展的科学,不仅在它诞生时,而且在后来的一个多世纪中,始终是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大道上,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理论原理、研究方法及其科学体系。这就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第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中,努力形成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和求真务实的好风气。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关系到理论研究方向和方法正确与否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用科学理论武装人能否达到实效的大问题。在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问题上,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一方面,应该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另一方面,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理论学习与研究,“一定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只有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学风,才能切实地使我们的理论研究,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与各地各部门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和所关注的经济问题相结合。

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与努力形成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和求真务实的好风气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认真学习”,首先就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只有通过认真学习,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才能避免理论运用于实际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和绝对化,才能防止那种把自己的不正确的理解说成是马克思主义或邓小平理论的原意和中央精神的错误倾向。当前,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同样要在全面、正确领会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全面、正确领会和掌握党的十五大精神上下功夫。

“民主讨论”和“积极探索”,就是要倡导学术讨论上的民主风气,鼓励学术研究上的创新精神。在学术研究中不能以势压人,乱扣帽子,不能随意把理论讨论和研究中的不同认识问题,说成是政治倾向上的“左”和右。在这方面,应该区分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对事关政治方向、重大原则的问题,如对违背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言论和思潮,要旗帜鲜明,分清是非。二是对思想认识问题,要积极引导,以理服人,不能把不同的认识问题动辄说成是反对改革开放、说成是“左”或右的“回潮”等等。三是对学术问题,要提倡不同观点的平等讨论和相互切磋。

“求真务实”,就是在追求经济科学真理的过程中,始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要敢于坚持真理,同时也要勇于修正错误。理论探讨上的文过饰非,虚张声势,矫揉造作,甚至是颠倒是非,实在是社会主义经济科学发展的大敌。

第三,高度重视高校社会主义经济学科研和教学队伍的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坚定、思想敏锐、学识渊博、联系实际的跨世纪的优秀人才。

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领域,高校同其他理论研究或实际工作部门相比较,除了有诸多共同性外,还有极为明显的特殊性,这就是,高校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是与教学过程中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从而也是和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这也就是说,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者是集研究者和教学者于一身,集治学、教书和育人于一身的。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者,不仅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学者,而且还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教书育人者。因此,对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者提出“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教书育人者,要正确处理好“为学”与“为人”的关系——不仅对被教育者有如何处理好“为学”与“为人”关系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教育者也是如何处理好“为学”与“为人”关系的问题。“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既做一个好的“经师”也做一个好的“人师”,应该是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者的基本素质(也许,也应该是所有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特别是面对丰富多彩的经济现实,面对异彩纷呈的经济、社会思潮,提出这些问题更有其现实意义。说到这里,自然使我想起朱镕基同志在他母校清华大学电机系建系60周年时,对“为学”与“为人”关系问题说的一番话:

——四十多年前,母系电机系主任章名涛教授在一次会上对我们讲过这样一段话:“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他可能成为害群之马。学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哲人已逝,言犹在耳。清华就是教我们“为学”,又教我们“为人”的地方,它以严谨的学风和革命的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献身革命和建设祖国的“有骨气的中国人”。饮水思源,终身难忘。

——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可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人。清华电机系行年60,弟子七千,为人为学,人才辈出。值此建系60周年大庆,敬录章师名言,愿与同学共勉。

朱镕基同志的这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特别值得像我们这样一些中青年教师深思。

在处理“为人”与“为学”的关系上,我们很多老教师、老教授堪称楷模。现在,在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者队伍中,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活跃在科研和教学第一线的中青年教师。我们希望在座的老教师、老教授,能够利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系列研讨会的形式,为高校培养出更多的在“为人”与“为学”上都堪称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谈及的三个问题,是我有幸在这次研讨会发言的主要内容,希望得到各位老师、同事的指教。

(本文是作者在“全国高校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标签:;  ;  ;  ;  

加强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三个问题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