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空间绿化在园林中的运用论文_薛飞

论空间绿化在园林中的运用论文_薛飞

天壹生态城镇发展有限公司 224000

摘要:空间层次的打造是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园林艺术表现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单一的建构逐渐被多层次、个性化、自然美的环境构造所替代。纵观我国园林绿地发展趋势,多元化、立体式的空间绿化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空间绿化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途径进行探讨,并论述其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空间绿化;园林绿化;立体绿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其建设水平和公众重视度逐渐提高。但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与发展,城市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绿地建设因让步于建筑物而受到严重限制,或有悖于城市规划而分布零散、缺乏设计,导致绿地面积犹如捉襟见肘。二则政府管理维护资金有限,城市园林绿化团队意识落后,难以胜任园林这一城市基础设施的执行,导致园林建设质量下乘,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解决城市绿化面积与建筑面积之间的矛盾,是园林建设工作的主要问题。而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立体式的空间绿化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1 空间绿化的建设理念

城市园林是一个自然、社会与人文复合的生态圈,往细节论,能美化人们的生活,缓解心情压力,净化空气雾霾;往大环境论,它承担了一个城市的人文情怀和时代追求,融合大众审美情趣,并成为一所城市的特征。整个园林系统具备关联性、多样性和整体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外来干扰,维持小生态圈的平衡。

从植物种类上看,空间绿化讲究人工植物群落的层次感,通过不同植物之间代谢作用促进各类生态效应,形成良性循环,维持城市园林的稳定性。从布局上看,空间绿化打破了传统绿化的概念,将建设面积从二维平面扩展到三维立体,能有效利用日趋紧张的土地资源,最大化地实现绿地的综合职能。调节城市绿地和城市系统的有机关系,运用多层次空间效应提高园林环境质量,合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的分布布局,三者相得益彰,以建设生态稳定的园林环境。

2 全方面空间绿化途径

城市的园林建设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工作,需要设计师开阔思维,发挥想象。随着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师应大胆创新,发掘更多绿化建设的模式,打造风格万千的园林景致,而不能局限于传统挖坑种树、大量铺草的方程式里。

2.1 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可以美化呆板的灰墙使之焕发成为一条风景长廊。当地形复杂时,利用空间高差的地理优势,对墙面加以植物装饰,掩盖毛石的不平整,可扩大绿化面积,增加观赏性能。例如,对于粉刷较为粗糙、坚硬的挡土墙,可用附着能力强的攀爬型植物进行装饰,选择枝叶较为粗大的爬山虎、凌霄花等最佳,起到良好的遮掩效果;对于粉刷精致的墙面、栏杆、桥梁等,可选择枝叶细小、花朵繁盛的植物加之点缀,如金银花、牵牛花一类的植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令其自身就能构成一道风景线。

2.2 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能为人们扩宽活动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的绿化面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包含了屋顶、阳台、窗台、屋檐、墙体所组成的空间,利用该空间种植绿草红花,能让景色以最直观的方式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去,也能直接获得视觉享受。绿化面积的增加能有效改善环境,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将绿地拓展到楼顶,能以巧妙的方式使城市绿色覆盖率显著增长,扩大城市有限的绿地空间。

2.3 人行道绿化

以线式绿化带为主的人行道绿化,线条明显,方向统一,具有视觉冲击性。一方面,人行道种植作为最传统的公共地区绿化方式,其在空间上利用了一维效果,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整体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人行道绿化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更具有开放性,能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人文底蕴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并能反映城市特色,成为一所城市的象征。

2.4 立体式绿化

对栏杆、亭子、窗户、路灯、立交桥等通透性的立体事物加以绿化,也是空间绿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使平板且单一的建筑单体,及其他线条僵硬、人文气息刻意的构筑物,化作具有艺术气息、赏心悦目的景观,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温和降噪作用。装饰植物一般采用攀援类植物,常用于小区入口、活动广场、公园中心等,制作成绿色屏障作为背景墙,对空间进行划分。花、叶、茎摆布为精致造型造景,能吸引人们的兴趣,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观赏效果。

2.5 碎片式绿化

城市中存在大量街区死角,既不能发展建筑工地,也没有居民区搭建的意义。这些碎片式角落适合发展小型绿地,打造微型绿地游园,如条件允许,可增加花卉的栽种面积,形成城市花园的美化效果。破墙的改造既能扩大城市的绿化空间,又能制造令人眼前一亮的感官效果,其分布小却广泛,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尘埃,一石三鸟,值得推广。对于北方城市而言,由于其空气较为干燥,浮尘较多,碎片式绿化是一个极为有效的绿化方法。

3 空间绿化的应用效果

城市园林在逐步发展与创新中,扩宽了多视角、多元化的设计范围,利用现代化建筑的空间形式,将多元绿化形式广泛运用于园林建设中,建造了对居民生活环境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态系统。

3.1 有助于节省空间和空间隔离

空间绿化将绿化范围从二维拓展到三维,从整体布置到碎片分布,改变了传统绿化方式,将能利用的空间发挥到极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园林绿化区域与建筑扩展区域之间的矛盾。在园林布景中,不同主题或不同功能的植物空间的限定,可用绿化墙进行分隔处理。通过合理的布置,可使各绿化空间保持自己的功能和特色,分离边界也不显得突兀,甚至达到前后错落的层次美。

3.2 能实现建筑内外环境的过渡

由于空间绿化重新定义了园林的意义,使绿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比例加大,而不再局限于固定的观赏景区,园林在建筑内外不同环境下帮助人们自然过渡的功能日渐彰显。随处可见的绿色,能减少人们从生态较好的地带,进入冰冷的钢筋水泥时产生的落差感。尤其是在地上下、商区内外等空间交界处,多元绿化打造的效果过渡带就更为明显,例如十字路口、广场中心、楼道拐角处、展厅门口等连接处,通常会摆放花卉和绿植。南北疆植被稀少,多为人工防护林,相比中国南方而言,其绿化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为了进一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南北疆城市更应加大空间出入口、道路两边、广场人流处等地方的绿化,与地面周围的绿色有机融合,使建筑内外、地上地下的空间能连贯一体。同时,多元绿化带来的点缀,也大大增加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可对人们的生活与心情产生积极影响。

城市园林建设是一所城市物质文化底蕴的重要证明,传统的绿化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空间绿化在绿化模式上作出创新,使园林的生态圈能稳定生长,创造空间价值,同时为城市环境的多种效益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未来的探索之路上,空间绿化拥有崭新的发展前景,还需要我们为之努力,用于实际。

参考文献

[1]齐桂良.发展立体绿化,改善城市园林生态效益[J].安徽农学通报,2009(20):116.

[2]汪林.多元绿化——当今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向[J].当代建设,2001(1):56.

作者信息: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林业园林管理局,崔有,工程师

论文作者:薛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0

标签:;  ;  ;  ;  ;  ;  ;  ;  

论空间绿化在园林中的运用论文_薛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