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分析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及其在心脑血管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6例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至本院就诊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50例同时间至本院体检的健康组作为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就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和D-D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研究组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原(Fbg)、抗凝血酶III(AT-III)以及D-D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凝血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病情转归良好患者,病残患者的各凝血指标则明显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患者凝血功能并给予其D-二聚体检测对于评估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以及判断预后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可为主治医师选择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凝血功能检验;心脑血管病;预后
Objective: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D- two polymer and its clinical value in judg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66 cases of ~2016 from April to April 2015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as the study group,and 50 cases of healthy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hospital physical examination as the control group,all patients were given blood coagulation,on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D-D detection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and study group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group outcomes. Results:before treatment,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prothrombin time(PT),thrombin time(TT),fibrinogen(Fbg),antithrombin III(AT-III) and D-D index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fter treatment,the blood coagulation index in patients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mpared with good prognosis of patients,the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sability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the analysis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the detection of D- two dimer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re of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evaluating the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judging the prognosis. It can provide effective evidence for attending doctors and adjusting treatment plans.
Key words:coagulation function test;cardio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prognosis
年龄、吸烟史以及凝血因子等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该类型疾病的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不少学者认为,某些凝血因子的变化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现有研究文献表明,血栓的形成、发展及预后与内在凝血途径和外在凝血途径有着重要关联。在此背景下,本文探究了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及其在心脑血管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66例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至本院就诊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50例同时间至本院体检的健康组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在46~76岁,平均(62.31±9.78)岁;22例为脑梗死,22例为冠心病,22例为脑出血。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45~76岁,平均(63.43±8.9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以及心电图检查后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本组研究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排除血浓系统疾病者,排除凝血机制障碍者。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清晨空腹采集4~6mL的肘正中静脉血,应用柠檬酸钠抗凝,采用25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分离血浆后将样品置于零下20℃的冰箱备用。检测凝血功能时应用SYSMEXCA-53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项目主要有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原(Fbg)、抗凝血酶III(AT-III)以及D-D等指标。给予研究组所有患者为期6~12个月的随访,并于12个月后叮嘱所有患者再次返院检查。
1.3评价指标
就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和D-D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研究组的病情转归情况。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主要按照全国第四届心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0~2级为良好,3~7级为病残。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9.0进行分析与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则视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凝血功能的比较
较之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均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T、TT、Fbg、AT-III以及D-D指标均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凝血功能的比较
2.2研究组不同病情转归患者凝血功能的比较
本次研究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随访(8.79±1.02)个月,共有40例患者病情转归为良好,20例患者为病残,6例患者死亡。病残患者与转归良好者的凝血功能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组不同病情转归患者凝血功能的比较
表2数据显示,病情转归良好的患者PT、TT、Fbg、AT-III以及D-D等指标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们所熟知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瘤等疾病均属于心脑血管疾病,该病症不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同时还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残疾乃至死亡。距相关数据,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已高达2.8亿左右,而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也远远超过了300万。如何改善和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疗水平与预后水平已经成为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既有研究文献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与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关,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凝血功能和D-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较之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均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T、TT、Fbg、AT-III以及D-D指标均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转归良好的患者PT、TT、Fbg、AT-III以及D-D等指标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分析患者凝血功能并给予其D-二聚体检测对于评估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以及判断预后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可为主治医师选择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王立京.凝血功能检验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中的判断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02):89.
[2]张子健.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09):11-12.
[3]王冬菊.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概况及主要影响因素[J].预防医学论坛,2016,22(01):71-75.
[4]何丽芸,顾相虹,郁晞,徐瑞芳.上海青浦区2004-2011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04):497-499.
[5]杨骏.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06):18-20.
论文作者:黄友军,黄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患者论文; 凝血论文; 统计学论文; 功能论文; 病情论文; 心脑血管疾病论文; 差异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