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论文_姜丽娟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论文_姜丽娟

摘要: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学习效率低下是当前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浅谈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学能力;方法

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人之所以能够力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能力不是坐享其成的,需要教师的培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自学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学生学习语文往往是一笔糊涂帐,往往只知道学了多少篇课文,不知道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一般传统的语文教学并没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讲,学生听,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下。这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的思想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特点;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偏重显性的目标,立竿见影的目标,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的知识系统。”语文教学要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自由的发展,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语文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长期以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重视学生的自主、独立教育已成为整个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然而,与现代社会对孩子自主的要求相比,我国的孩子的自主能力均很薄弱。因此,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法入手:

一、兴趣是学好语文、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表明了兴趣对学习的意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知,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很强的注意力,才能调动学生的自觉的积极性;反之,没有任何兴趣强迫学生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兴趣有待于培养,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指导。有了兴趣,才谈得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兴趣是学生的内因,语文教学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逐题解答,而是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在领会课文内容的同时,解疑答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能及时捕捉学生发出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的质疑,机敏地引导、启发学生去追根究底解决问题,学生就能时时处于主动状态,就能情趣盎然,轻松愉快的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学生通过质疑问难,思维能力有了发展,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各种形式的语文训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

人的思维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知识越多,思路越广,对思维的发展也有利。因此,思维的扩展触及更多的知识,产生联想,所以掌握丰富的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基础。能力发展了又将促进知识的掌握,二者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语文课自学能力的提高与各种形式的语文训练分不开。

1.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是自学的好方法

默读是我们自学课文的主要方式。它要求不指读(用手指文章)、不动唇(小声叨念)。因此,我们在默读中,应该做到:(1)养成按句默读的习惯。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个句子,而不是按字或一个个单独来瞧,以提高默读速度,培养整体观念。(2)养成边默读边查问的习惯。对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查字典、翻资料、找工具书,弄懂了再读下去,不马虎了事。

(3)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理解是阅读实践的核心内容,没有理解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许多文章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体会出它的精髓,加深对文字的理解,真正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养成边默读边画批的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在默读过程中,要逐步养成边读边作记号,逐步具备批注的能力。(5)养成边读边记忆的习惯。在默读中,要边读边记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一些关键的词句和一些优美的片断。

2.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在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善于思考、勇于批判,”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

(1)于看似无疑中提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鲁迅小说《药》的第三部分“谈药”中,刽子手康大叔连嚷了八个“包好”与华小栓的六次咳嗽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诱导学生对“药”的深刻理解。

(2)于看似矛盾处提问。例如在学生阅读话剧《雷雨》时引导学生在看似矛盾处理解周朴园的性格:一方面他在三十年前抛弃了侍萍,另一方面他在三十年后口口声声怀念侍萍。

(3)于不同理解处提问。例如,在小说《药》中对夏瑜的坟顶上“一圈红白的花”及那树枝间乌鸦的理解,让学生各抒己见。

3.参与讨论,鼓励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学会讨论

讨论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向信息传递的束缚,能够形成立体式、全方位地信息传递。因此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有显著的效果。学生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1)消除胆怯,剖析教材,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消除胆怯的心理因素,针对教材内容有大胆的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2)讨论主题,了解题旨,理解题意。就是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主题讨论,理解讨论的题意。(3)筛选要点,找准目的,恰当表达。课堂语文教学现状是“学生认真地答,教师简单的评”。把这个说一说、评一评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听一听,然后说一说、评一评,教师适当的补一补,结一结。这样做不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对学生听后会说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培养途径。

4.动手操作,获取实践信息,引导学生学会“动手”

动手操作不但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而且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主动性学习的重要外显性标志之一。

(1)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初中语文课本之中,有一些文章特别是说明文的内容是可以借助于想象画出来的。例如《中国石拱桥》中“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完全可以画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根据文字材料动手画一画,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点评活动,学生较容易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亦无需多费口舌。

(2)鼓励学生动手演一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本(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段)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泛读课文的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能够表演的文字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具体可感的表情身体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适合表演,例如话剧、曲艺、记叙文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都可以用来演一演。

(3)鼓励学生动手练一练。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语文能力,而训练则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中介。俗话说“眼高手低”,缺的就是练一练这个环节。因此训练应当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环节。知识会在训练中获得,能力会在训练中形成,技巧会在训练中掌握,智力会在训练中发展,其内容通常包括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语文课堂教学中口头练习较多,书面练习较少,部分教师认为书面练习较口头练习费时,殊不知书面练习有着口头练习无以伦比的优越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智慧的创造者”。的确“心灵手巧”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处理好练的时机和内容,完全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练一练。例如在讲授诗歌单元时,就鼓励学生做小诗人,即兴到黑板上写几首短诗,让思维在瞬间闪光,体会到诗是智慧的精华,才思的浓缩。学了戏剧,就让学生自己试着写戏剧、写小品。

5.坚持培养“自学精神”

学生有了兴趣,懂得了方法,明确了方向,就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有了这个习惯,学生就不会依赖教师,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所谓“自学精神”是指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和具备自学能力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而决不中止自学的一种意志品质。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自学精神”的促进。学习贵在永恒,自学也是贵在坚持。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时刻督促学生发扬“自学精神”。除必要的指导、督促、批评、表扬外,有时还须采取持久而耐心的训练。例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写周记等,要求学生每周自学一篇课外文章。

总之,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那样:“不好的教师是传播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让学生发现真理的一种手段,学生可以终身受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只有把自学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才能把语文知识深深印进学生的脑海里,让学生受益无穷。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 621000)

论文作者:姜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  ;  ;  ;  ;  ;  ;  ;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论文_姜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