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中祥林嫂悲剧探源论文_黄玉莹

《祝福》中祥林嫂悲剧探源论文_黄玉莹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祝福》中的祥林嫂广大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下层劳动妇女典型,造成其悲剧的因素很多,除了封建旧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还可以从看客的冷漠,以及其自身甘做奴隶却不得的卑微生存状态来探析。

关键词:悲剧、祥林嫂、封建礼教

《祝福》作于1924年,此时的中国虽然已经经历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但由于革命的不彻底,在广大农村,封建基础远远没有被摧毁,人们依旧生活在绵延数千年的封建礼教思想的牢笼中,却浑然不觉。《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典型受害者。然而,除此之外,以柳妈为代表的麻木不仁的看客群体、以及祥林嫂的生存状态也是造成其走向悲剧的重要因素。祥林嫂的不幸遭遇,使得封建社会和旧礼教吃人的本质充分的暴露出来。祥林嫂是一个平凡的乡村妇女,在中国广大农村,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劳动妇女,因此她就是鲁迅根据生活中的若干个真实的原型塑造出来的典型人物形象,她一生的遭遇也因此不再是她个人的遭遇,而是成千上万的劳动妇女的生存困境的反映。

一、麻木不仁的看客

鲁迅对于国民性的批判向来是辛辣犀利,鞭辟入里的。国民性批判除了阿Q是精神胜利法之外,对于看客这一群体的批判,鲁迅也是毫不留情的。鲁迅曾经指出:“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熟识的人的丑闻。”祥林嫂遭遇了家破人亡的巨大不幸之后,流落到鲁镇,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渴望能够抒发一些内心的痛楚,博得他人的同情,也许是她的经历太具有故事性,甚至带点传奇色彩,人们竟也是十分好奇,乐于听她的讲述,“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尤其是,这些人都是与祥林嫂一样普通的农民,尤其还有许多女性,照理说,她们应该更能够设身处地理解祥林嫂的悲痛,然而事实并非这样,“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祥林嫂的故事不再能够给众人带来新奇之后,他们很快的就厌烦了她,他人的苦痛,仿佛是这些人平乏生活里的调味品,是这些下层人物看到别人过得不如自己时,内心油然而生的满足和优越感,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获得了一些生理上的愉悦,实际上他们并不动情,只是冷静的看着别人的苦痛,成为茶余饭后偶尔的闲谈,加上一些高高在上微不足道的评论,不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任何的改变,因此当祥林嫂的经历被冷漠的看客们反复咀嚼之后,终于成了没有味道的渣滓,被厌烦被唾弃。

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生存状态

鲁迅在《灯下漫笔》里指出:中国人在历史上从来只有两种命运,所谓的“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所谓“衰世”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尤其对于女性来说更甚,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分为三六九等,鲁迅说有第十等人,指的就是比九等人还要更低贱的——他们的妻和子。无疑,对于封建统治下的女性来说,依靠父亲、丈夫、儿子是她们唯一的选择,她们的一生都是围绕着这几个男人而活着,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然而对于深受封建思想残害的女性来说,尤其是底层女性,她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依附于从属于男性的社会地位和个人价值,做稳奴隶是他们的一生中孜孜以求的最高理想。对于祥林嫂来说也不例外,始终安顺的依照封建礼教为她指定的道路前进,最后走向悲剧。诚然,她曾经反抗过,比如第一次从家里逃出来,以及第二次再嫁时撞柱子,都是她对强权的反抗,然而她的反抗,从更深层次来分析,实际上也是对封建礼教思想的顺从。

她从婆家逃出来是因为她不愿意再嫁,她不再嫁不是因为她对那个小了十多岁的丈夫的爱情,而是因为她清楚的知道,再嫁就不能守节,不守节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再找一个男人依靠所带来的安全,所以她第一次的反抗,实际上就是对封建夫权的绝对顺从;在拜堂时宁死不屈撞柱子的血性也是如此,是出于守节的目的,这种抗争本身就带有封建主义思想道德的烙印。有一个细节令人深思,当祥林嫂在鲁镇做工的时候,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祥林嫂却不抱怨更不偷懒,她对这样用劳动换一口饭吃的生活心满意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她对生活的要求仅仅是能够靠劳动换口饭吃,她没有《伤逝》里子君“我是我自己的”的新女性新思想,也没有《离婚》里爱姑的大胆泼辣,她并不计较鲁家把她一个人当两个人用的算计和剥削,反而为辛勤劳作换来生存而感到心满意足,期冀这样安然的度过一生,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勤劳淳朴安分守己的农村妇女,却以悲剧收场,不得不说,祥林嫂形象的塑造就是鲁迅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最沉痛的控诉。

参考文献:

[1]张鸣.世界末的看客[J].读书.1999(5)

[2]张方方.浅谈鲁迅《祝福》中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原因[J].戏剧之家.2015 (04)

作者简介:黄玉莹(1993.11—),女,汉族,重庆人,大学本科学历,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论文作者:黄玉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祝福》中祥林嫂悲剧探源论文_黄玉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