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与社会稳定_政治论文

信访与社会稳定_政治论文

试论信访与社会稳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稳定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稳定,它囊括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并是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稳定三者的有机组合。它们互为牵制,缺一不可。而信访,按照《信访条例》的界定,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依法应当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信访工作,也就是处理人民来信、接待群众来访的工作。具体地说,就是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信访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按照一定的程序、规则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活动。那么,信访工作与社会稳定又有什么关系呢?社会稳定的形态有哪几种呢?经济、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之间又存在什么样关系,信访工作对此能起哪些作用呢?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些理论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我们知道,信访毕竟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不管是哪种社会形态,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以其不同的反映形式和处理方式而存在。更何况除了“赋税”和“徭役”外,“断狱”、“理讼”式的信访还是我国几千年封建“人治”社会县州府道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老百姓“击鼓鸣冤”和“跪道拦轿”沟通官府要求求决、申诉冤屈的重要去处和形式,只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到现代的“法治”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从而派生出许多职能部门而已。当然,新中国不同于旧中国,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信访是由国家用根本大法赋予人民群众的一种民主权力和参与国家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人民群众来说,这也是一种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权力。而信访工作实际上就是党政领导机关及其信访部门依法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工作,是架设在群众与领导之间的一种“桥梁”和“纽带”,或者是一种实现这种权利和义务的动态过程。从当前来说,发展经济是全党的重心,是根本所在,虽然社会稳定离不开经济、政治的稳定,要靠经济、政治的稳定来支撑,但发展是硬道理,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是解决当前影响社会稳定诸多因素的关键。信访工作实际上也是实现政治需要的一种手段,它与政治一样同属于上层建筑,都为经济基础、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服务,都有通过国家机器去协调去规范各种社会关系,以期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让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社会生活的目的。二者都要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所不同的是政治具有宏观性、抽象性和层次性,信访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多因性,受经济、政治的双重制约。而政治只受制于经济,又反作用于经济;但信访的多寡和信访工作的优劣对政治似乎直接影响不大,仅可间接折射“政治肌体”冷暖的信号或较早感知政治动荡的风波而已。

当前,党政领导机关及其信访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正确认识集体访增多的形势,既不能掉以轻心,又不能大惊小怪,因为大多集体访所反映的问题是前进中发展中的问题,只不过有的滞后暴露或超前诱发。事实上,社会稳定只是前提,经济发展才是目的,也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信访问题的根本解决奠定基础,才能更持久地维持社会稳定,这也是真正加强信访工作的有力表现。一个地区是这样,一个县是这样,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何尝不是这样。有些经济发达地区之所以集体访较少,其中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上去了,群众观念也改变了,他宁愿找市场,也不愿找你政府。同时也有许多事例表明,有少数地方改革发展的力度很大,超前出台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也很多,但并不因此诱发大规模的群众集体访或突发性事件,这也足以表明集体访或突发性事件的产生和增多,并非是深化改革和加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关键是看决策是否成熟,时机把握是否恰当,超前工作是否到位,配套措施是否得力。更何况所有发生的个体访或集体访,事情本身的起因、产生以及后来发展的一系列无序或过激行为,都与信访部门不发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都不是信访部门所造成的,信访部门只不过是一个一头连接群众一头连接领导者的中介媒体,是一个群众经常可能“击鼓鸣冤”或可以排泄情绪化矛盾的窗口。一般来讲,集体访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有一定原委或来龙去脉的,它的酝酿、发生和发展本身也有一个从有序到无序、从逐级到越级和从个别到群众的演变过程,这种导致矛盾激化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当事单位及其领导的一种抗议,对他们不关心群众疾苦和推诿扯皮作风的一种鞭笞。从其积极意义来说,这也是党政机关及其信访部门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基层真实情况,敦促当事单位改进工作作风,着实化解矛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力促动。

信访工作联结千家万户,涉及方方面面,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效益工程和形象工程。维护社会稳定,信访部门在其中起着排头兵、“领头羊”的作用。可以说,信访工作与社会稳定须臾不离,群众几乎每天或时时刻刻都要通过信访这个窗口反映问题,要求帮助解决困难,而反映出来的倾向性、苗头性和热点性问题往往又是社会稳定的初级形态,它直接或间接地预示着社会稳定的走向和发展趋势。及时恰当地处理好这些初级形态的信访问题,可以发挥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渲泄作用。信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的工作处理不好,直接或间接都会影响其他工作。事实上,人心稳定与否,也是社会稳定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人心的不稳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个别的、局部的不稳定更具有潜在的宏观的危害性。因为社会不满情绪刚刚萌芽的时候,只是矛盾冲突的潜在因素,这些因素开始是零星、少量、分散和起伏不定的,日积月累发展到大量、集中时就会转化为一种明确的现实的矛盾冲突。如果我们社会政治结构能够开辟和提供多条渠道排泄不满对立情绪,及时疏导尚未积累起来的这些矛盾冲突,就能避免和减少由此引发出更大的社会动荡。更何况社会的长治久安,不仅是执政者的愿望和要求,也始终是人民群众关注的大问题,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人民群众对社会的不稳定或动荡所造成的危害,认识和感受也是最为真切具体、最为刻骨铭心。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民心稳,则社会稳。稳定的基础始终扎根在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从这个角度说,信访部门目前作为我们国家一个长期的情绪化矛盾的“渲泄口”,对理顺群众情绪,化解各类隐性或显性的矛盾,稳定凝聚民心,充分调动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大有作为的。

二是潜效益作用。汉代贾谊就曾认为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动荡,与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积累的多寡很有关系。“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接着还说:“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这段话的意思是:对一般人来说,只能看到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不一定能预见即将要发生的事情。这里的“礼者”,主要侧重于靠说服疏导、协调处理和道德规范等去约束;“法者”主要侧重于法律法规、刑律法令和规章制度等法制的手段去度量。前者具有超前性、感化性,后者带有滞后性、强制性。事实上,公检法司和有关执法职能部门受理的信访问题,大多是已然的,即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而党政信访部门受理的信访问题更多是未然的、尚处于萌芽或正在进行状态的事情。前者对个人、对社会或国家造成的危害性后果已成事实,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准绳去度量去执行就是;而后者能见微知著,所要处理的大多是萌芽状态或初发阶段的问题,能超前防患于未然,从青萍之末去化解各种潜在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更何况信访部门本身在受理来信来访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许多诸如山林土地、滩涂水面、房屋宅其地权属和各类经济纠纷,在调处平息的过程中本身也有一种潜在的经济或社会效应。很显然,超前做好“将然”、“未然”的信访工作,较之于事后做好已产生危害性后果的“已然”的处罚工作更有意义,其直接或间接产生的隐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难以估量的,这本身也是一种投入少产出大的潜资源、潜财富和潜效益。

三是前瞻性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俗话说“础润而雨,月晕而风”,信访工作在感知社会稳定方面可以起到“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作用。信访实践已证明,越是变革或利益格局调整的时期,就越是矛盾冲突最频繁的时期,也就是信访最活跃的时期,信访部门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点,社会上的“风吹草动”信访部门可以先感知。这种感知不外乎两种途径:一种是来信,一种是来访,实际上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除了少数天灾人祸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外,一般来讲,对于有一定规模能影响社会局部稳定的集体访或越级集体访,他们所反映的都是带有一定规模的群体性的问题。如果信访部门及时将信息立案分流交办当事单位,此时当事单位能高度重视,主动出击做好工作,就不会发生后来的群体性无序状态,出现重访或越级访。事实也是这样,集体访或越级集体访的发生,总是要经历一个酝酿、准备、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这期间总有一些可供捕捉的蛛丝马迹,高度重视这些最初形态的蛛丝马迹,着实做好初信初访工作,就能见微知著,有效地制止和避免矛盾冲突的演变激化。信访部门的优势也就在于能抓住这些萌芽信息,使党政机关和领导了解社情民意,未雨绸缪,做到耳聪目明,一旦出现不安定的因素,不仅在事发之后,更重要是在事发之中、事发之前提前介入做好工作。

四是服务性作用。信访工作为经济、政治服务的形式、方法也是多元化和发散式的,有一定的阶段性和侧重面,但服从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是恒一的。要努力使信访工作达到宏观指导和微观量化的统一,找准信访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最佳结合点。现在看来,信访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依靠现有的工作形式、方法和制度是不够的,必须有所创新,必须要求信访部门站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高度,把解决“这一个”与解决“这一批”结合起来,既要搞好微观服务,又要注意宏观“调控”,逐渐由微观办理向宏观指导转变,找准信访工作直接为经济工作服务的切入口。信访工作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当前许多信访问题的根本解决,归根结底要靠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信访量自然下降了;另一方面,做好信访工作,维护局部或全局的社会稳定,就会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信访部门一定要紧紧围绕党的工作重心适时调整,随时注意寻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最佳结合点,不失时机地提出不同阶段的信访工作思路,尤其要重视对改革和发展,对有关重大建设项目、重大举措的建议性或批评类信访,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有效服务。同时,还要善于学会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观察和思考,把群众的心绪、呼声和要求作为我们正确分析形势、指导工作的第一信号。

五是调控性作用。信访部门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支重要力量,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它职能部门所辖的是一条线,业务范围比较单一,比较专业,只能在所属部门范围内就事论事地去处理一些问题。而信访部门则不同,它是上下左右各职能部门的一个信息输入的总窗口。它的优势在于代表党政领导机关,既可以纵向在信访系统内分流交办信访事项,又可以横向牵头向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召集有关部门进行“会诊”,起宏观“调控”作用。这种作用弹性较大,取决于信访问题本身的难易和领导批示的力度,需要借助领导的权威“调兵遣将”,充当牵头人。目前信访所反映的问题已触及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问题本身有一定的复杂性、多因性和普遍性,有的根本就不是信访部门所能处理得了的。因此,需要综合“调控”,需要各级各口、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合作,上下左右联动,共同行使各自的权力,从而达到权力的“共振”,形成齐抓共管的信访大格局。尤其是涉及到社会稳定方面的重大问题,不光要争取各当事主体单位的有效工作,更需要公安、国安、司法、审判、监察、检察等执法部门的支持。总之,就稳定抓稳定,只能保持一时,不能保持长久,甚至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信访工作一定要入乎信访,又要出乎信访,要敢于跳出信访抓信访。在出乎信访的过程中,要求信访部门始终把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处理信访问题和衡量信访工作好坏的一把尺子,要放眼于未来,放眼于全社会的稳定,放眼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这个大局,来处理每一件和每一起信访。

标签:;  ;  ;  ;  ;  ;  ;  ;  

信访与社会稳定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