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兴起与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知识与经济的关系
从历史发展来看,知识与经济的关系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7世纪,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第一次指出了知识的功利性,知识不单纯是为了认识世界,而是一种力量,知识只有应用才能变成力量,这个阶段,知识以学术性、功利性并重。第二阶段,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提出科技是生产力这一观点,他是把科技和知识作为生产力来看的,把知识引入了经济范畴。第三个阶段,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虽然只比马克思的说法多了一个“第一”,可这个“第一”十分关键,这说明科技已经由从属地位变为主导地位,而且是“第一位”的,成为一种变革力量,一种创新力量。这一概念的提出,对我国的发展,乃至对了解整个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关系十分重要。就整个时代发展的特点来说,它的科学性、前瞻性的意义是十分突出的。
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科技是如何演变成第一生产力的呢?第一,科技本身的发展日益成为对经济的一种决定性因素。一方面,科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深化,大大改变了整个世界,并成为当前人类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科技提出各种各样要求的话,科技也成不了第一生产力。第二,由于经济发展本身的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的变化,使得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并兴起了知识经济。人类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今天,从总体上来说,已经由短缺时代向过剩时代过渡和转变,需要用科技来创造新的需求,开辟新的替代产业,使可持续增长成为可能。因此,知识经济的兴起成为必然。第三,多少年来经济一直在持续发展,而且发展很快,可是它所依赖的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常紧张的关系。譬如,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土壤的侵蚀,水位下降,空气污染,等等,说明西方以化学燃料为基础、以汽车为中心的这种经济不能再维持下去了。如果仅仅为增长而增长,而不考虑增长的方式和今后长远的效果,是一种癌细胞增殖的思想,由此提出了经济的发展怎么使得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整个政治系统之间和谐发展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但要考虑当代的需求和利益,也要考虑下一代人类社会的需求和利益。这些问题的提出,就是对科技的需求和依赖,使得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只有把技术的推动和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才有可能使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才有可能出现知识经济。
二、知识经济中“知识”的内涵
(一)信息、知识、智能三者的关系
信息一般理解为数据、资料、消息、新闻、情报,它是反映事物运动的一种状态和变化的方式。知识是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变化方式的规律的认识,是通过现象、资料、数据获得的对规律性的认识。信息可以“告知”,要获得知识是需要思考的。智能是激活了的知识,主要表现为收集、加工、传播、运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能力的一种集中表现,它不只发现事物的规律性,还要对知识有所创新、增量,所以叫激活了的知识。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初级阶段,而智能经济是知识经济的高级阶段。
(二)知识作为经济资源的特点
在知识经济的社会里,把知识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使用有什么特点呢?工业化社会的经济特点是机械化、自动化,知识经济把信息和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其特点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它有这样的特性:一是非消耗性,运用越多,成本越低,而且不因为你用了,其他人就不能用;二是共享性,即知识不受时空局限,不具排它性;三是非稀缺性,知识可以无损使用而产生更多;四是易操作性,知识易于传播和处理。因此,知识作为经济资源的特点是:第一,知识作为经济资源改变了经济增长的方式,知识作为关键性的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特别对企业来说,在观念上,对资产本身的认识应该要有很大的改变,关键资产不再是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而是知识资产,譬如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资产,如信誉、服务、商标等。第二,体现智力劳动的资产,就是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资产。一个企业拥有多少专利、版权,这很重要。我们国家在这点上专利意识实在太淡薄,不只是企业,包括科技界,发表文章兴趣很大,申请专利兴趣很小,甚至申请专利所需要的钱作为研究经费可以报销,也不能引起重视。关键是没有把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来看待,更多的是把发表文章作为一种个人升职、分房子、提高工资的手段来看待。这与国家的某些政策和评价体系不健全有关系。第三,体现企业内在发展动力的资产,企业的管理、经营方法、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知识信息系统非常重要。第四,体现人力资源的资产,整个企业员工的知识能力、工作技巧、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知识资产。
总体来说,知识对经济的发展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知识已经从非独立因素成为独立因素,由潜在生产力变成现实生产力。因此,知识生产力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大小的关键因素。在社会劳动当中,劳动力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智力劳动力的比重及其重要性大大增加和提高,尤其是专业性高级智力劳动的比重和重要性也随之增加。
(三)知识经济中的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
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不只包括科技,还包括两个很重要的方面,一个是管理科学,另一个是人文科学。科技整体的发展和转化为生产力,有效地使用流通,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跟上,那是没有结果的。同时,管理本身跟过去不一样,以前的管理主要是生产管理,而知识经济中的企业管理正在变为一种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例如,一些比较大的跨国公司设了一个新的主管——知识主管,其任务主要是管理企业的知识资产,研究如何增加企业的知识积累、知识更新和知识创新,并且善于从外部去识别和选取知识,把最合适的知识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因此,知识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与传统经济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于发生了这些变化,经济增长的方式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美国的经济学家罗默提出所谓的“新增长理论”——当知识被纳入生产函数之内以后,不是效益递减,而是效益递增。
世界银行提出,由于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的市场游戏规则和行为准则发生了变化,所以全球的经济和贸易都需要一个新的管理机构和强有力的管理队伍。也有人说,东南亚的金融风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政府、商业界和银行之间的不正常关系,系统失效所产生的,称之为“裙带资本主义”。知识经济的兴起对生产关系本身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因此,世界银行将改为知识银行,主要管理智力资本,因为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管理智力资本的能力,而不是融资的能力,世界银行应该充分注重高技术人才的作用,调动世界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同时对于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为基础的经济来说,政府应该成为知识创造的催化部、知识流动的导航部、知识使用的推动部,这是政府面对知识经济主要应该完成的任务和作用,政府要发挥和企业、科研部门、高校、中介部门之间的协调功能,要通过国家政策的杠杆,为知识的流动调节方向,使知识在这些部门有效、快速地流动,并在流动的过程中生产更多知识。
三、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启示
从世界范畴来说,还不能说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只能说出现了知识经济的萌芽,并没有形成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从形成、成熟到真正进入知识经济社会,至少得经历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这是专家的估计。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知识经济的规律已经在起作用。虽然我们对知识经济的规律有一个动态认识的过程,但知识经济的整个框架、趋势已经比较明晰。
(一)知识经济使传统工业社会的制造业变成了智力型的工业
由于各种高技术的应用,即使是同样的产业,其生产方式、增长方式也在发生根本的变化。例如,波音777 飞机是第一架不需要制造样机的新型喷气式飞机,制造一架飞机全部部件超过400万个,其中13 万个部件都是外包式设计和加工,777 客机的速度和燃料效率比原来要求的还提高了。无样机制造的生产方式将来也可以推广到汽车和其他产品。德国的汽车工业将信息技术、机器人和CAD技术用于整个生产过程, 不像是个制造业,更像是一个服务业,是以“智慧为基础”的产业,而不是传统的制造业。这种以智慧为基础的制造业的劳动力也在发生变化,不只是减少蓝领工人,白领工人也要减少。知识经济需要金领工人,领着灰领工人和钢领工人进行制造。金领工人就是指有高水平知识的工人,可以熟练使用机器人(钢领工人)、计算机(灰领工人),这跟过去工人围着生产线转完全不一样。
再如,耐克鞋也是高技术,一双鞋为什么卖得那么贵,因为运动鞋里面有流体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可以帮助你去创纪录。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里边知识的含量,创新的程度决定了是不是高技术产品。其生产方式也与众不同,耐克公司与亚洲50个工厂签订了合同,它就在本部遥控,用工作站试制模具、控制质量、监督生产。虽然它没有自己的工厂,但一年产的运动用品达50亿美元,人们说它是最有效和最具有未来型特点的公司。总之,知识正改变物质生产方式,有时是脱胎换骨的。
(二)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启示
虽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常胜将军,如果能不断学习、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就有可能保持领先地位。美国正是在这样的反思过程中,从改革管理到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整个国家在产业的信息化和信息的产业化方面进行了一步步调整和发展,才使得美国又从衰落走向重振雄风。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美国整个经济的发展。现在,美国信息产业雇员人数大概有740万,这部分人是平均收入最高的阶层。 信息产业人均年收入大约4.6万美元,其他部门只有2.8万美元,软件和技术服务业收入更高,人均5.6万美元。近几年来, 信息业的增长速度比整体经济增长速度快一倍,副总统戈尔特别提倡网络,新的网络又在发展,使知识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美国有关信息部门的GDP 的比重已经达到了80%,1996年GDP的增幅中1/3 是来自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产业。美国的蓝领工人从90年代中期的20%将要缩减到下世纪头10年的10%,而知识型人员可能从40%迅速增加到60%~70%。美国的产业经济从产业结构、劳动力构成来说,的确跟人家不一样,尤其是软件业。例如,比尔·盖茨从创建微软到今天20年,成了美国的首富,现在的财富大概有500多亿美元,微软公司整个资产达到2000 亿美元,而有形工厂的规模很小,原材料的库存也很少,与传统的工厂不一样。譬如美国的通用汽车作为工业时代的堡垒,在全球的设施和库存量都居世界首位,但是它的资产价值仅400亿美元,是比尔·盖茨的1 /5,由此可以看出这些高技术产业、知识产业、知识经济意味着什么。另一方面知识经济也在改变着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包括消费方式,“知识经济静悄悄地进入到美国家庭”,美国人的消费结构正在转向购置电脑和扩大电信服务。1997年美国人用在汽车、食品、服装、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增长0.9%,而用在购置电脑、扩大电信服务、买PC、 购新型TV、电话金融服务、娱乐服务等方面增长12.5%。1997年美国家庭上网的比例已经从1996年的50%上升到83%,平均每个月连机35次,每周在线16小时,美国人基本进入了网络时代。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来自“知识经济”的挑战
东南亚国家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很高,知识经济又相对落后,这些国家是以大规模的制造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与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全球性的竞争中肯定处于劣势。例如,韩国,它的大企业也发展信息产业,为什么失败了呢?因为韩国的四大支柱产业结构是跟美国、日本相同的,但产品的质量、品牌等都缺乏竞争力。韩国经济增长是以消耗大量资源和举借巨额外债为基础的,1996年外债余额达1300多亿美元,已超过当年出口额的比重。这次金融危机中进一步暴露出这些问题。就韩国的四大支柱产业而言,如果美国的研究开发投资、研究机构、绝对规模和技术开发能力为100的话,日本是56,韩国只有4.7。而且韩国的这些支柱产业对美国、日本的技术依赖度达到76%。一个国家的知识经济不可能依靠从国外输入的方式来实现,发达国家为了保持他的竞争优势,也不可能输出他的关键技术,相反是进行限制。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导火线是投机资本的大量存在。投机家们利用投机工具的现代化、信息化加剧了整个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现代化的手段从而成为诱发危机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现代化网络使全球资本的市场成了高投机、高收益、高风险的市场。现在每天利用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交易的外汇已达1.2万亿美元,全年大概是300万亿美元,这是全球市场交易额的50倍,一旦某些国家的金融体系有问题,这些以索洛斯为首的巨额投机家就会群起而攻之,迅速演变成一场危机,而危机一旦发生,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在短期内是难以摆脱的。
四、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知识经济的必要条件、起始条件
一般来说,对于发达国家知识经济的发展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工业经济充分发展,有专家说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5000美元左右才可能有知识经济萌芽的条件。 我国人均GDP是700美元,这个现实不能不承认, 但结论是不是说知识经济离我们还很遥远?也不一定。我国是一个大国,作为起始条件来说,的确离得还比较远,但另一方面我国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也不能说知识经济与我们没关系。尽管从经济发展条件和社会知识化水平来说,作为知识经济的起始条件,我们还有相当的距离,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是有条件考虑发展知识经济的。
(二)从国家、政府迎接新的经济挑战的情况看, 我国具有一定的优势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战略、两个转变、两个建设,其中经济发展战略是以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作为重要内容。知识经济的挑战首先是个经济战略,然后才是科技战略,而且是经济战略和科技战略连在一起。十五大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加快各主要产业的科技进步,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重视人才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些整体战略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996年我国国际科技竞争力排名为第28位,1998年则上升到第13位,国际上对我国科技和经济的结合,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视科技,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等方面给予比较高的评价,这说明我们的确从战略高度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而且采取了措施。但从实际的硬指标来说,我国在对科技的投入、科技整体水平的提高、科技和经济的结合、以及更好地有效发挥第一生产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1991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近几年在他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国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比较高的重视。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增长速度还是相当快的,虽然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所占比例还很低,但发展的势头看来不错。全国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可以成为知识经济兴起过程中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最近上海浦东提出了力争三年建成知识经济的示范区,以确保浦东新区高科技产业化走在全国的前列,并且为促进长江流域以至全国高科技产业化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优化知识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经济战略和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使知识经济在高科技、新科技开发区具备发展的条件。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首先要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比较好的政策环境,其关键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在决策时运用知识和信息的水平,树立与知识和信息相适应的发展观,这点非常重要。把知识经济放在口头上,单纯当成口号不行,还得真正认识其本质,要根据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把发展知识经济与调整经济结构扎扎实实连在一起,而不是“贴标签”。同时,政府要在实现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增强发展知识和信息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我们现在投入还不够,另外,很多事情条块分割得很厉害。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要把推动知识的创造和知识在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当中有效的沟通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关于知识和信息产业与整个经济发展的关系要有具体的实际设想、规划,也要制定迎接知识经济和服务业高技术全局化挑战的对策,把改革与发展结合在一起进行,要把国情分析透,同时在具体措施和政策环境的创造上要扎扎实实地落实。
(四)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加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特别强调两条,一是怎么建设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另一个是怎样认识建设国家知识创新系统。过去所谓的基础设施大概包括三方面内容:①交通的基础设施,②动力和能源的基础设施,③通信基础设施。以上三种基础设施都是与工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历史上不同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时期,对基础设施有不同的要求,今天我们重视基础设施时必须要有前瞻性,要考虑经济基础设施是什么。
现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要上升到社会发展的中心,就是要将科研、高校、企业与知识机构和广大劳动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网络,而且通过这个网络协同和互动,使知识得以生产、传播、扩散,人们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和应用所需要的知识,把知识作为基础设施来看待和发展。具体地说,国家的知识基础设施由四部分组成:①载体,高素质、高技能的人作为知识生产、扩散和应用的载体,这里边也分层次,包括劳动大军整体素质的提高,每个人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终身学习,总体提高人员素质是知识经济的关键。②主体,即知识机构,包括企业、学校、研究院所和中介服务,是知识生产、扩散和运用的主体。这个主体关键在于相互的互动作用,相互的联系。③建立渠道,以知识网络(包括专业学会和其他正式或非正式的网络,包括非政府组织及其他民间社团组织组成的知识网络)来改变教育和知识的交换,影响偏僻地方的生活和文化,使更多的人参与知识网络学习,促进各方面知识的转移和信息的转移。④电信基础设施,包括电视、广播、通讯,以及容易使大众参与信息和知识共享的技术手段等。另外,作为知识基础设施里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如何沟通,如何利用知识网络,这不是马上就能见效的,需要长年累月在知识基础设施上下功夫。知识经济如果脱离了整个知识基础设施的积累、形成是不行的。
这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内涵,是要把科技和教育看作是经济的内在部分,而不是经济外面的事情,同时强调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不是三个独立的环节,而是分别承担任务的三个方面。另外这种创新活动和求知活动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特别是要在各种机构联系起来的网络中进行。同时也要强调在经济活动中人们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和渠道的畅通。这种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同国家创新体制联系在一起的。知识经济中国家创新体系,与过去的一般学术创新和一般的技术革新不同,它是着眼于整个知识机构和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知识的创造、扩散和应用。现在提出的国家创新体系,就是如何去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产、学、研各方面的力量都按规律的要求团结起来,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效。
总之,现在世界再一次变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重新认识的对象,每个人的发展,包括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企业与国家如何发展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认识规律,把握趋势,结合国情,开拓创新,应该成为我们大家努力的方向。江泽民同志说过:“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为了要创新,学习是根本。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学习,在学习当中有创新,用理念的思维去探究社会发展的规律。
标签:知识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经济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社会网络论文; 经济学论文; 管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