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某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刘广冲

海绵城市理念在某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刘广冲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50014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工程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的推广运用,既可以满足当地交通建设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对当地的环境保护贡献了一份力量。本文就海绵城市理念在某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应用

引言

北方某城市气候湿润,终年雨量充沛,其中玉泉路为南北走向,是市政主干街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道路位于区域扇形绿地中心地带,道路两旁设置了生态用地、绿地空间,该道路主要为主交通道路,规定的车辆行驶速度为:60km/h,红线宽:36m。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1.1海绵城市理念内涵和建设意义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对不同设施及其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平面和竖向设计,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统筹协调各专业,建设各类海绵性基础设施,统筹实施水系保护和生态修复,曾强城市防涝能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一种科学的城建理念,是对环保理念、生态理念、自然和谐理念等的深人渗透,体现了城建可持续这一思想准则,能够支持城市的深人建设与可持续开发。事实证明,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不仅能够提高道路交通质量,提高交通通达度,同时,也能有效规划并改善城市生活空间,创造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进而从根本上保护良好的城市环境,最大程度上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土地资源。

1.2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思路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方案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在源头建设源头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减少径流量,消减径流峰值,控制控制径流污染。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构建以水系为主体的城市排蓄大系统,完善城市骨干排水系统,控制合理的水面率,建设城调蓄体系,进一步提升河网排水能力和城市的调蓄能力。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三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河流、湖泊、湿地等水生态体系,尽量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对已经受到破坏水生态系统,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的技术手段进行恢复。划定城市的蓝线和绿线,保护原有河流、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下沉式绿化带

从当地区域的市政道路设计实际情况出发,对海绵城市各项措施进行合理布置。比如在绿化带设计方面,可对城市道路两侧设置下沉式的绿化带,借助天然的绿地渗透性能而使其形成良好的洼地,利于储蓄雨水。当遇到降雨时,可快速增加水资源渗透量,减少路面积水量,同时发挥其良好的过滤作用,让城市地下水得到良好的水资源补充,促进雨水循环,从而推动城市水系统建设的进程。在现代化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方面,下沉式绿化带的运用可起到良好的雨水滞留、地下水补充作用,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

2.2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

为使市政道路中路面的透水性能达到最佳,所以在选择路面材料的过程中应选用透水性能极好的材料,如透水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和透水砖等,不仅可以满足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还可以有效的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为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而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将透水材料应用到实际路面中时,其下层面必须要确保具备良好的透水效果,从而可以实现将道路中的雨水渗透到地表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而言,在铺设道路的过程中,路基使用的材料为碎沙子,这种碎沙子的最大的优点在于间隙多且有利于雨水更好的进行渗透,所能承受的路面压力也大。

2.3调节蓄水技术

将调节蓄水技术应用至海绵城市中,可以快速的起到对初期雨水净化缓冲的作用,进而削减雨洪峰值时的流量,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雨水对城市带来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还能将回收的雨水进行更好利用,以补充城市用水等,同时也可缓解由于雨水外排不及时对城市造成的污染问题。目前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其使用的方法较多,主要有植物缓冲带、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城市地下蓄水管廊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在利用这些方式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调节雨水的峰值和干旱时期的水资源。

2.4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比较低的区域内,设置植物、土壤、微生物对雨水进行渗透、净化设施。按照设施的难易程度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区域一般设置在建筑小区内的建筑道路、停车场周边绿地以及城市绿化带,如果雨水径流污染比较严重,则适合采用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并通过植草沟、沉淀池对雨水径流进行预处理,过滤雨水中较大污染颗粒,以免对植物造成伤害。生物滞留设施的形式比较多,比较容易与景观结合起来,而且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比较低。但是这种生物滞留设施应用在地势陡峭、地下水位和岩石层比较高的区域,则要采取防渗、换土等措施,以免发生次生灾害,造成安全事故。

2.5完善附属设施和视觉景观建设

要激发市政道路交往空间的活力,可通过完善的配套设施与良好的视觉景观来实现。而这一过程主要是基于原有线性活动空间,增设丰富的小空间,改善单一空间的格局,丰富其内涵韵味。比如可以增加遮蔽设施,吸引附近居民停留交谈玩乐;可以增设供人驻足停留的观赏点、能倚靠的雕塑或街灯、能够休憩的凳子等等,让人们随时可以停留。另外,可在道路边合适的地段进行交通岛的设置,可配备适当的城市家具,包括座椅与报刊亭等,以满足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需要。在这一基础上提高交通岛的层次性、趣味性,以吸引居民主动走进交通岛,参与各种休闲娱乐性的活动,从而激活这一空间的活力。边界效应指出人们喜爱逗留在区域的边缘,在道路交往空间的设计时必须人为地创造出“边界空间”,结合建筑的布置设计的阴角空间,凹空间的围合设计、小憩空间的遮蔽设计均为人们创造了舒适安全的边界空间。

2.6植草沟

植草沟主要指的是,种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一般可以分为干式植草沟和湿式植草沟两种。植草沟主要的作用是替代传统的硬化沟渠,传输地表径流并且在降低雨水地表流速以及延长雨水间汇流时间的同时,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也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植草沟主要的适用范围为,汇水面积较小的区域,例如广场、停车场和小区内的道路,但并不适合在开发强度较大的新建区域和已建区域中使用。

2.7渗透铺装

过去很多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大量使用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在改善交通和美化城市的同时,也对城市气候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透水铺装指通过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铺装到市政道路上,能够让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源,增加土壤的湿度,缓解城市热导效应,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透水铺装的形式比较方便,适应性强,能够根据城市道路的路基和车流量设置,从而达到收集雨水、净化水源的目的。但是这种透水铺装的维护成本比较高。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生态、绿色的理念,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人们将会越来越关注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与发展,将该理念逐步应用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去,科学、合理地建设城市道路,促进城市建设朝着生态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小瑜.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3):105-107.

[2]姬建华.刍议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2017(8):150.

论文作者:刘广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在某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刘广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