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用爱心构建良好班集体论文_何嫦娟

以生为本,用爱心构建良好班集体论文_何嫦娟

何嫦娟 兴宁市华侨中学 5145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46-02

老师们往往有一种想法,认为学生只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是给自己灌输知识的容器,我们教什么他们就得学什么,就一定能够把他们塑造成理想中的好学生。如果按这样的想法去做,学生会怎样应对呢?从日常观察来看,他们中有的会把教育者的话“奉为圣旨”,照章行事,有的则脸谱善变,校内一套校外一套,在校表现很好,人见人夸,走出校园的所作所为却让人大跌眼镜;也有个别的学生根本不把老师的话当回事,不听劝导,我行我素。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是什么呢?深究其因,主要是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忽略了人的因素造成的!哲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这些对人的本性的科学揭示,就给教育者一个启迪:在实施教育时必须以生为本,也就是说,必须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必须随时随地激励他们、宽容他们和提醒他们。只有时刻把学生摆在心中,多为他们着想,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主动地改正错误、提高自己。

尊重,首先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人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尤其是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成人化”的倾向表现得十分突出,班主任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学生们经常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处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粗暴、武断、专横的态度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扼杀其个性的发展,甚至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凡事切莫班主任一统天下,一人说了算,而应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集体出发,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照顾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爱好,察颜观色,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给集体带来荣誉或耻辱的机会进行随机教育。科学地补充、修正班级工作的方式,以使个性和集体主义教育协同发展。从教者的角度看,优秀学生的可爱,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就很容易兑现,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处于弱势的所谓“差生”的人格尊严更应呵护。差生长期形成的自卑心理,却很容易使内心的自尊之花凋落,而自尊心恰恰是促进差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重要因素。所以,教育者决不能冷落、歧视“后进生”,而应在学习上、生活中给予更大的关注和关爱。既要聆听“美天鹅”的心声,更要倾听“丑小鸭”的诉说,真正从内心接纳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间的平等,以及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在工作中,教育者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们常说的要学会和学生“交心”,也就是必须尊重学生,只有你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因为人与人的尊重是相互的,只有班主任主动和学生“交心”,老师才能将班工作做好。一般情况下,有学生做错事,我从不大声去批评他,更加不会侮辱、讽刺他。因为我知道,有时候学生违纪,往往他们自己都不知道错在哪里,老师不问缘由就将他们狠批一通,那样做不仅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叛逆,直接影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即使他们勉强的服从了你,那也只是敷衍、应付,一离开你的视线就依然会我行我素,不思悔改。其次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其“长的”方面能够“大有所为”,做到扬长避短,这也往往是挖掘、开拓、培养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那种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一律要求平均发展的做法,那种用强制手段去勉强学生形成统一的兴趣爱好的做法,用心虽好,效果却很差,那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或者说发展学生的“多样化”。其实一贯倡导的素质教育强调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全面性”的教育机遇,不是说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面面俱优”。相反,这“全面性”的教育机遇恰恰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性。某个学生在这一方面缺乏“天赋”,而另一方面却可能极具“潜能”。能够“面面俱优”的学生毕竟是屈指可数的,而“一无所优”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的。只要教育得法,给学生提供发展所长,获得成功发展的机会,大多数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有用之才。

理解,就是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与他们交往中,我们应当善于转换角色、将心比心;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应当对任何人都不要求全责备。对学生来说,首先要把他们当作思想行为有待完善、灵魂有待雕琢的普通人来看,只有这样,才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所理解,不致于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只有理解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深入到学生的心坎里。而实际中,我们的教育模式多是告诫学生“不许做什么,准许做什么”。比如,不许打架斗殴、不许抽烟喝酒、不许谈情说爱、不许上网游戏、不许夜不归宿、不许……我们教育学生时能否改变语气、注重引导,不要这也严禁,那也绝不允许;可以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个别谈心,以探讨的口气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事情的对错。这样,学生就会容易接受,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导致学生产生反感情绪。我们在教育时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通过看、思、听等多种形式发现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就谈不上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更谈不上塑造和教育培养学生了。

信任,是尊重和理解的集中表现,只有相信一个人,才会谈得上对他有所尊重和理解;否则,一切都会落空。教育者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条件,给学生各种表现的机会。就算是“差生”也要信任他们,让他们懂得自身的力量和价值,知道自己也有闪光的机会,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集体。”此话不无道理。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每天都要面临班级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助推器。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大,面对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任性和要求个性张扬、渴望体现个人价值、迫切要求成材的特点,班主任所做的工作既繁重又复杂。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一种教育模式,常常显得不够应对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场景。班级就像是一台大戏,班主任就是这场大戏的导演,学生会不同角色的演员,导演要根据每个演员,每个场景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演技进行演练。也就是说,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对不同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真诚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这也是我在工作中给自己定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我们老师真正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师生之间才会心心相融,班主任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一个老师,有了对待学生如何对待自己子女一样纯真的情感,就会平添一种责任,平添一份压力,就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学生教育成人,培养成材。学生进步了,老师会发自内心的高兴,学生犯错了,老师要温和的善意地指出。教师对待学生,不是为了贪图将来学生对自己的报答,这无私的情感会净化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师生关系在平凡之中得到升华。可以说,我们每个老师在内心之中都存有这种美丽而高尚的情感,越是德高望重者,越会对学生宽容,越会在小事情上表现出仁爱和博大的胸怀。这种慈母般的爱,能春风化雨,也是鼓励学生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当然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爱不能溺爱、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放纵。有时要宽严相济。“严”在某些场合也是不可或缺的,适当的、有力度的批评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但不可滥用。作为老师,看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敢于针对他们之中的那些毛病和不顺眼的地方提出批评和改正意见。学生当中的一些人,他们有缺点、有毛病,老师也看见了,也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为什么会一错再错呢?这种情况大部分是可以靠爱、靠理解、靠谈心来达到帮助学生纠正偏差和改正错误的目的的。但有的就不行,正如大家所言,教育不是万能的,有时就需要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这样做往往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教育效果。2002年9月,我班有一个学生叫彭勇华,是班里的迟到大王。我一次次的教育,一回回的谈心,从理想、人生、尊严,到孝敬父母,贴心的话说了一箩筐,前面刚交谈完,后面就又犯错了,后来学校也给予记过处分。为了挽救他,我让他自己做出保证,他说:“老师,我知道我自己的错误,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以后我若再犯错误,你就惩罚我吧。”我依照他的说法,每次他犯错误,就叫他在办公室练习做俯卧撑,从一开始的十几个就气喘吁吁,到后来做三十几个也面不改色,皮肉的酸痛也让他深深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和自身的错误给班集体带来的耻辱,经过一个多月的相持和矫正,最后,基本上改掉了老大难的毛病。我的这种做法,也许不足取,会受到大家的质疑,可是在有些时候,对于某些学生,还是比较适用的,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独特效果。

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源动力,爱心也是凝聚集体力量的粘合剂,没有爱心的管理将难有建树。只有我们以生为本,对所喜爱的教育事业倾注满腔热情,就一定能够构建良好的班集体。

论文作者:何嫦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以生为本,用爱心构建良好班集体论文_何嫦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