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用环境的有效管理_市场经济论文

中小企业信用环境的有效管理_市场经济论文

中小企业信用环境的有效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信用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国策,受到了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然而,经营环境却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信用环境所导致的信用缺失,成为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根本原因。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人们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作出理性选择的,在每个经济主体都是理性选择的假定前提下,任何经营者的行为都是对特定制度环境与规则的一种理性反应。按照这一思想,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信用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其对所处经营环境的被动和无奈的理性反应。加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很有必要从外部经营环境分析失信行为产生的机理,寻求其信用环境管理的有效路径,形成中小企业经营的良好信用氛围。

一、中小企业信用环境的现状审视

1、市场机制失灵,失信行为较普遍。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发展规范的转轨时期,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发育不健全,缺乏市场约束而导致大量的失信行为。首先是市场反映的时滞性导致了经营者失信。市场从识别某一个经营者的失信行为到生成相应的失信代价,再到让失信者承担代价,往往存在时滞性,时滞的长短与市场发育程度有直接关系。由于我国市场反应迟钝,失信行为不能得到市场的及时约束和严厉惩罚,破坏了市场公平交易机制,守信合法经营者因守信成本太高而失去市场竞争优势,为生存与发展不得不选择失信。其次是寻租行为助长了经营者失信。在规范的市场中,优胜劣汰是必然规律,失信者必将逐渐丧失市场占有率而最终被淘汰;然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作用受到抑制,少数经营者通过权力寻租有效消除了市场惩罚,大大降低了失信成本,用失信的方法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再次是市场惩罚机制缺位致使失信行为泛滥,我国市场惩罚机制是以罚为主,失信者在市场博弈过程中,只要惩罚没有使他们破产,总是有利可图。由此产生的示范连锁效应,最终破坏了市场运行机制和社会信用环境。

2、金融监管失察,失信行为约束少。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惰性与武断导致信用环境缺乏约束,监管部门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的能力有限,监管理念受局限,社会信用环境整顿与优化并未列入其工作重点,缺乏金融监管创新的思维与动力。在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局部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博弈,地方政府为经济发展争夺金融资源,纵容甚至参与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许多企业利用多头开户、无效抵押、无效担保骗取银行贷款,有的企业借改制、破产等名目悬空银行债务。企业逃废债行为泛滥,扭曲了银企关系,危及金融安全,成为金融信用领域的顽症,也是金融监管不力留下的恶果。

3、法律规范失常,守信成本太昂贵。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法律规范尚不完善,存在法律规范失常及空白。首先是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缺乏法律约束。虽然制定了《竞争法》、《反垄断法》等,但现行法律中不正当竞争立法及其执法明显薄弱,企业间出现相互攻击、发布假消息、经济合同履约率低、恶意拖欠债务、三角债严重等现象,企业之间互不信任。有关资料显示,某地区企业合同履约率只有60%左右,合同欺诈屡屡发生。货款偿付上,全国80%以上企业深受三角债困扰,企业相互拖欠货款高达15000多亿元,严重影响了生产经营活动,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法律规范缺失使企业在市场博弈中遭遇囚徒困境,在面临高昂守信成本的情况下,竞相选择失信策略。其次是消费者权益缺乏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被忽视,企业守法意识薄弱,立法执法不严,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农资市场的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假农机等,农产品市场的粮食掺假、棉花掺假等,服务市场的假广告、假中介、假审计等,工业领域的劣质建材、有毒食品、假酒假药等,每年造成经济损失以千亿元计。企业诚实经营和品牌维护难敌伪劣产品的市场冲击。

4、政策功能弱化,信用基础受动摇。在长期的信用治理过程中,政府政策导向功能和管理力度较弱,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信用调查评价体系不完善,市场竞争基本处于无序状态,经营者诚信管理的动力不足;各级政府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随心所欲的行事态度,模模糊糊的政策行为,短期行为的政策导向,导致经营者无所适从,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价难以体现科学与民主精神,经营者对政策难以形成长期预期,进而对政策失去信心。然而,政府是市场经济的守夜人,政府信用是市场信用的基础,政府行为失范将影响市场信用基础。

二、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信用缺失的成因分析

1、历史因素影响。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是信用缺失重要历史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资源实行统一调配,制度上排斥商业信用的存在,缺少市场博弈与市场交易的计划经济不可能也无须产生信用制度和信用理念。上世纪八个年代初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市场放任取代了计划与行政约束,企业经济自主权扩大,但没有设置制度约束它们的契约与信用关系,过高估计市场调节作用,导致信用行为的混乱。信用意识薄弱还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它强调个体服从整体,人的行为主要受道德教化和宗教约束,很少以契约关系来约束人们行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各种政治经济及社会问题涌现,脆弱的道德防线极易被经济利益撕破,从而导致秩序的崩溃,在新的秩序未建立之前,信用缺失是一种必然存在。

2、市场发育不全。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发育不全,在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的驱使下,经营者会选择失信。一是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市场信息不真实、不充分,信息传输渠道不畅通,信息获取成本高,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失信土壤,导致失信成本较低。二是失信惩罚机制不完善。在信用环境好、市场监督机制健全的社会里,违约成本高于收益,经济主体选择守信。而经济转轨时期,立法及执法体系不健全,失信惩罚机制缺失,法律法规对经济主体的行为缺乏刚性约束,特别是道德法制成本和制度交易成本小,利益驱动导致信用机制形成恶性循环,加大了信用风险。

3、立法执法不严。市场经济中立法执法存在的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经营者的观念与行为,对市场经营行为的监督多是以政府职能部门的例行检查为主,而长期忽视公众、媒体、企业相互间以及中介机构等多方位、立体式的综合监督,在执法过程中包庇、纵容违规者,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政府部门职能错位,导致一些地方政府注重自身或局部利益,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干预司法,有些司法部门宽容或纵容企业逃废金融债务;地方及部门保护导致执法不严、执法不公以及胜诉案件执行难,使信用缺失成为社会性顽症。使得中小企业经营很难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4、政府行为失范。一些地区地方政府没有真正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自于市场,而我国却更多的是来自于政府部门,政策的模糊、朝令夕改以及随意行政,使企业没有稳定预期,对未来缺乏信心。尤其是中小企业,本身就很脆弱,政府部门角色错位与行为失范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无奈之下只能热衷于追求短期利益,这样的企业自然不会讲求信用。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责是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而现实中政府违法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政府的腐败行为又刺激了企业的失信,加大了市场的信用风险。

三、强化中小企业信用环境管理的有效路径

1、树立信用观念,强化信用意识。我国正处于信用基础较薄弱的社会经济转型期,必须强化信用意识,形成讲信用、守信用、重信用的社会环境。首先是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信用观,充分认识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记录和监督企业个人的信用状况,及时曝光市场中的失信行为,加大守信行为的宣传,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其次是大力推动信用管理教育事业,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及机构,规范管理信用信息收集、企业资信调查、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客户资信档案、信用风险、交易合同、应收账款管理、客户群的监督与核查、疏通融资渠道等。有计划有步骤及长期地向社会公众宣传信用知识、强化信用意识,发展专业信用教育,加强信用管理的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逐步培养和树立信用观念与行为规范。

2、完善信用环境管理体制。我国现行信用环境管理体制中,对市场信用负有监督管理之责的部门有工商管理、技术监督、金融管理、公检法等,它们在职权范围内拥有失信行为的调查处置职权,掌握大部分真实的信用信息。要发挥信用信息应有作用,须改善信息的系统性完整性,让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地获取信用信息,强化信用管理机制,监督和治理信用状况,采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形成完整系统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便于国家机关的监督治理和客户的查询运用。同时发挥政府、信用行业与企业信用管理协会三者互动约束机制的作用,协调各方关系,保证政府信用管理各项措施的科学实用,符合信用活动发展的需要。发挥信用行业和信用管理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政府的监督与指导下,积极为市场服务,展现企业真实的信用状况,使守信企业得到市场褒奖,失信企业遭到市场惩罚,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经营的信用管理体系。

3、加大信用法制建设力度。信用法律法规包括信用行为、信用管理和信用信息等方面规范。我国现行与信用有关的法律虽在多部法律条款中有所涉及,但不够完整系统,特别是缺乏中小企业信用环境的法律约束。而信用制度比较发达的美国,早在20世纪60-80年代期间,就已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公平信用报告法》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信用管理立法框架体系。因此,我们可借鉴美国经验,结合实际尽快建立完善信用管理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已有法律的相关条款,加快研究制订《信用管理法》或《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司法机关要排除干扰,秉公执法,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环境。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严厉打击失信行为,保护诚实守信企业和消费者利益,降低守信企业获取资本和技术的门槛,形成制度的硬约束,让失信者被淘汰出局,使广大守信者利益得到保护,强化中小企业合法经营的法律保护。

4、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支持体系。

(1)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制度。由政府设立信用信息机构,将分散的市场信用信息采集、分类、整理、储存,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完善信用信息管理制度,为企业经营、消费者决策及政府部门有效监管市场提供服务。这是中小企业信用环境有效管理的基础,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经济造成危害的程度。合理选择市场征信模式,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资信状况,降低数据收集成本,开放政府部门和业务机关拥有的市场资信数据库,发展信用中介服务业,公正客观和真实的评估企业信用状况,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

(2)加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评价中小企业信用水平应结合其经营特点,重视创新能力、发展潜力以及经济成长性。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发展潜力是中小企业经营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志,成长性是中小企业财富增长的经济基础。信用评价不仅要重视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报酬率等常规财务评价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创新性、成长性和适应性等非财务指标,合理选择评价方法,全面评价中小企业的综合效益,准确确定信用条件。

(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首先是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组建县(市)、省、国家三级担保机构,形成担保与再担保两部分业务,担保以县(市)为基础,再担保以省为基础,全国性担保机构以县(市)、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服务对象,发展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形成担保风险分散补偿机制。其次是政府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建立紧急财政补偿机制,拓展资金渠道,使其逐步走上自我壮大的良性循环轨道。再次是加强信用担保机构经营风险监管,明确信用担保贷款的放大倍数、风险分摊比例及违约责任,强化内部管理,降低收费标准,协调与各金融机构的关系,引导担保基金正确投向。

(4)规范发展信用中介服务。信用中介服务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信用中介机构可以实现市场主体之间的良好沟通,缓解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透明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包括征信公司、资信调查公司、信用评级机构等,借鉴其历史上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大力发展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5、合理运用信用资源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合理开发利用信用资源,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以良好信用环境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是我们实施信用环境管理的目标。信用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资源,既是一种资格、能力和进入市场的准入证;也是无形的资本财富和商誉品牌;更是一种政府、企业及社会公众共享的信息资讯。运用信用资源发展中小企业,务必建立快捷便利安全的传播渠道,帮助企业和消费者获取低成本的信用信息。严格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确保信用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患市场信用风险。对重合同守信用的中小企业给予优惠政策,促进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运用信用资源及时甄别失信行为,采用共享信息和联合制裁的方式,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商业欺诈、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纪活动,形成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标签:;  ;  ;  ;  ;  ;  ;  ;  ;  ;  

中小企业信用环境的有效管理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