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177-01
人人都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我认为教师只是一份“良心”职业,学校是一个师生相互成就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老师的成就取决于学生的收获,老师的幸福取决于学生的快乐,老师的课堂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程。
面对小学高段学生,我是这样做的:
一、润物细无声
1、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提高注意力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关注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对好的学生是关爱和鼓舞,可以促使其更进一步;对于差的学生,就更需要这一份关注。例如:我们这班孩子,在我接手之前听过他们的语文课,抛去成绩不说,上课的状态实在让人头疼。他们认为语文无非就是读书、背书、写字、写作文,但是对他们样样都难,所以也就不感兴趣了,老师在台上讲,我在台下干我自己事。
接手之后,我想怎样让他们专心于课堂呢?在第一堂课,我就告诉学生:“我的学生们都说我的眼神是一道闪电,能电到每一位学生;我的眼神还是一把锋利的亮剑。希望你们利用好这把剑和这道闪电哦。我的课堂风格是人人参与。”从此之后,我的学生学会了关注我的眼睛,生怕我看见他们不专心。上课时间,我不是站在台上演说,而是在台下与学生一起看课件学习,这样,学生慢慢地进入了课堂,进入了语文的情境之中,他们感受到了语文的美,品得了语文的趣。
2、温和对待每一位学生
其实在课堂上,尤其面对学生更要讲求“和”。拥有平和的心态,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喜欢老师的笑脸,这样他们定会更加专心于课堂。记得有一次预备铃已经响了,我让学生课前读课文,他们读得有气无力的,我说“停”。学生以为我生气了,各个严肃起来。我这时想,换种方式上课或许效果更好。我面带微笑,用平和的语气告诉他们“这节课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不出20分钟,学生都完成了,在汇报交流时,学生们各抒己见,这一节课的收获远比常规讲课多很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认真做好课堂的引导者
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那么对于那些不愿意思考或不爱表现的学生怎么办呢?这就需要课堂的有效提问,即做到“因人提问”,简单问题适合能力差的学生,较难问题,能力差的先回答,好学生做补充,并给予及时评价和鼓励,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获得了散发思维的快乐。
二、乐在学中
1、转变课堂模式
固有的语文课堂模式是“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学生在文字引擎中不断搜索着,老师“拿腔拿调”地讲。讲得艺术一些,怕学生听不懂,讲通俗一些,又怕讲不到位,尤其是文言文,古诗词一类的。所以我想要是上课能自然一些,想聊天一样,效果会如何呢?
我便借助古诗词赏析课作以尝试。如在讲到李清照的《一剪梅》时,我和学生先“聊”李清照的生平,让学生边听边说说自己的内心想法,他们感受到李清照孤独,惆怅,凄凉。之后,我们一起“聊”李清照的词作,学生结合作者背景,抓住关键意向,关键字眼很容易就学会了赏析词。在如学习《伯牙绝弦》是,我没有按照平时的环节,而是讲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熟悉清洁,熟悉人物关系,这样学生理解这篇文言文是就易于反掌了。
2、走进学生
“近”和“进”是有一段距离的,我更倾向于“走进”。用学生的话语模式去交流相处,这样收到的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什么学生喜欢上副课,因为那是活动课,气氛轻松,那我就把语文课也变成活动课。在我的课堂上,提问和回答问题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课堂上的题外话不再是废话,把他作为课堂氛围的调节器,也增加了老师的幽默感,久而久之,学生适应了我的上课风格,自然也爱上了语文课。
3、有效的家校联系
这一点是我在《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得到的启示。与家长沟通,不是揭发短处,尤其在学生面前,学生容易逆反,家长还不乐意听。我们要告诉家长们,我们的孩子取得的进步,还有哪些空间需要补充。记得一次放学吃饭,偶遇一位家长带这孩子问学习情况,我表扬了他的态度,并给予他希望。之后,这孩子在各方面表现突飞猛进。这就是有效的家校联系。
在与这些孩子们相处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之间培养了默契,学生爱上了我的语文课堂。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表现,大胆想象,敢于质疑。我们收获的是相互承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成就。
论文作者:杨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老师论文; 语文论文; 语文课论文; 的是论文; 李清照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