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结构发展现状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_闫文海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装配式住宅的施工过程既环保,又节能,不仅设计美观,施工效率也很高效,是现代住宅产业的新型产物,近几年被大家逐渐的认可和推广,因此被运用与建筑业的各个领域。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的缺陷,提高了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因此,政府和有关的部门要加强对装配式施工技术的研究,鼓励装配式住宅的建设。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分析

目前在建筑施工还是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影响到了建筑设计和施工开展,房屋空间过于固定,很难根据用户的需求展开系统的设计,而预制装配式建筑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更为灵活的进行建筑施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空间需求。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中,选择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借助混凝土构件,在工厂中完成构件制作,生产建筑主体结构中的混凝土结构,将预制装配完成的构件通过专业运输设备运输到施工现场,留有预留孔完成后续的灌注过程,最后与构件连接,形成了最后的构建主体,满足建筑结构强度需求。借助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保证建筑的质量,可以实现商业化生产,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2发展现状

2.1 国外装配式建筑的研究

国外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起步早发展快的特点。1989 年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委员会(CIB)第十一届大会将建筑产业化认为是建筑技术发展趋势之一。作为世界上最早推行建筑工业化的国家之一,1960 年法国开始建设科学技术中心(CSTB)推行以 Camus 工业化构法为代表的大型板式 PCA 构法,并得到广泛使用。美国1997 年的统一建筑规范(UBC97)中明确指出,只要能够通过实验或分析证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及强度等同或者高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则预制混凝土结构将允许在高烈度地震区域使用。2010 年 10 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的主旨为:“预制结构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与研究” 的预制混凝土结构国际研讨会(PCS2010)上,各国业内专家介绍了本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最新进展,并交流讨论了地震区预制结构的破坏形态和意外荷载下预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的性能。

2.2 国内装配式建筑研究

国内的专家学者在装配式建筑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王召新等研究了预制装配式住宅的施工技术,从预制板的深化设计、加工、运输、堆放、安装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施工部署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有关质量验收标准及控制的合理化的建议,使存在于目前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的中缺陷和技术难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张希黔等通过介绍住宅产业化的有关概念以及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的工程实践介绍了住宅产业化的 3 种体系,并以此为例指明了建筑业工业化的现状并给出了合理的发展建议。

3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

3.1构件的性能目标

装配式构件建筑的建造方式具有特殊性,为保证建筑质量,对需要的构件提出极高标准。保证构件可始终保持弹性工作状态,构件连接位置不能出现裂缝,

如果宽度超过规定视为施工不合格。此外构件连接位置需要具备一定抗渗能力,在规定年限中构件不能出现渗漏,且构件还要承受地震影响,满足抗震要求。构件还要具备修复能力,可修复局部的损伤。针对结构连接部分,如果受到连续性破坏,例如火灾等自然灾害,构件还要具备抗连续性破坏倒塌能力。

3.2构件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构件前,需要针对混凝土构件模具实施质量检查,提升模具质量,重视构件中的钢筋成品,做好全面检查工作,最后在这些成品当中涂刷隔离剂,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均匀性,在实际浇筑过程中要严格观测需要构件。如发生形变要立即采取补强处理。完成构件后要针对构件表面实施平整工作,在平整过程中,要利用蒸汽养护。

3.3 构件运输环节

运输环节非常重要,实施运输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设备,还要加工固定运输构件,其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装卸。在实际运输时要利用缓冲材料保护构件不受损害,此外还要严格按照计划路线进行运输,在运输时尽量避免出现紧急刹车。

4装配式住宅工程的施工技术

4.1 外墙的施工技术

对于装配式住宅的 PC 外墙的施工而言,施工时必须要严格的依照施工标准进行。设计方案时,已经对水准的标高和水平的标高参数做了统一的规定。现场施工时,施工人员首先要依据水平标高线,在住宅楼的楼面上粘贴 PE 棒或是密封条,测量人员利用专业的水平仪,测量 PC 板的水平线,达到施工标准后,由施工人员慢慢将 PC 板放下,保持 PC板的稳定性,借助经纬仪进行辅助支撑,保证 PC 板的垂直度,最后固定其他的配件(如图1)。PC 板安装一段时间后,施工人员要将 PC 板间的缝隙利用 PE 棒或是密封条进行密封,进行第二层的封堵。采用干性无收缩的防水砂浆对室内部分进行封堵,室外则是用硅酮密封胶进行施工。

图1

4.2 外墙节点的防水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防水技术一直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防水效果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寿命及建筑的使用性能。传统的建筑防水是将外部的水流堵在建筑物的外边,使水不流进建筑物内,也就是单纯的堵水。而预制装配式建筑存在拼接的接缝,这些节点缝很容易出现渗漏的现象,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防水。因此,就防水的方法就应该采用倒水、排水的方法。在设计住宅计时就应该将流入住宅内的水经过排水系统,将水流排除住宅外,避免水流渗透到住宅的内部。在整个住宅建筑的施工中,PC 外墙的接缝最为的重要,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导致材料干缩变形。PC 板缝在施工处理前,要进行试验测试。预制装配式的建筑的墙面接缝的密封都要运用高分子密封材料进行施工,采用 PE 棒进行填充,避免住宅外部的水流进入住宅的内部。在两个墙体间拐角的地方要运用密封胶进行防水处理,运用干性无收缩的水泥浆对墙体的现浇结构间的缝隙进行封堵,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水流进入住宅的内部。

4.3预制构件的吊装工程

预制构建有两种系统,干式系统与湿式系统,这两种系统的吊装程序存在着不同之处。干式吊装的步骤是先放样,再对预制的所有构建进行吊装,灌溉楼板间,所有的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对外墙进行吊装。湿式系统的吊装步骤是先放样,再对所有的预制构件进行吊装,然后进行浇筑,配置机电设备,最后才是楼板的灌溉。湿式系统的安装工艺有以下方面需要注意:在对住宅楼板进行施工时,墙板的上部结构要用现浇混凝土进行浇筑,利用铁件将墙板的下部连接起来;墙板的上部预留的锚筋要插在叠合的现浇层的内部;墙板的下部要预留出合适的空间,防止地震发生时住宅随着地震一起晃动。

4.4构件的安装

构件安装连接的工艺繁多,现浇式连接和机械式连接会经常的应用于工程中。连接的部分比较狭窄时,利用现浇方式进行连接,通常这种方式对混凝土的铸模要求比较高,需要达到标准的水平,才能使脱模工作顺利的完成。机械式连接方法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强度,不会产生收缩,能够使构件连接的更加稳定,但是这种方式要求必须使用较高强度的钢筋。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来看,需要符合绿色环保理念的要求,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能符合目前的建筑行业发展需求,缩短施工周期,保证施工质量,减少建筑施工中材料的消耗,与传统建筑相比,材料的利用率更高,且成本明显降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更为先进,且更加全面,符合建筑施工要求,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肖伟.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22):123+131.

[2]韩建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设科技,2017(22):56.

[3]肖芳.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7(09):85-87.

[4]李逸晨.装配式建筑及预制墙材构件的发展动态[J].砖瓦世界,2017(07):43-51+18.

[5]陈秋实.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江西建材,2017(02):50+53.

论文作者:闫文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预制装配式结构发展现状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_闫文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