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眼科手术的整体护理体会论文_谢冬梅,覃旱霞

高龄患者眼科手术的整体护理体会论文_谢冬梅,覃旱霞

(柳铁中心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7)

【摘要】 通过对眼科高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加其对治疗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龄患者;针对性护理;提高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317-01

眼科手术绝大部分都是在显微镜下完成的,基本都是采用表麻加局部浸润麻醉来进行手术。而且,面临的患者年龄偏高,手术器械精密。因此,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中护理配合必须掌握其特殊性,注重手术环节护理技能的掌握,才能有效的保证护理配合的质量。而老年患者体质较弱,心理承受能力减弱,手术时不能够完全地进行配合,听力和理解能力下降。因此,做好手术期间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高龄患者实施眼科手术治疗期间的针对性护理方案进行探讨,其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

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眼科手术的 111例老年眼科疾病患者,年龄65岁至87岁,平均74.2±6.5岁,其中男71例,女40例,单眼101例,双眼5例(分两次完成)。

2.护理方法

2.1 术前访视及心理护理

对眼科手术患者来说,手术主要采取局部麻醉的方式,麻醉效果仅作用于术眼局部,但患者意识却处于清醒状态,会引起其不同程度的恐惧及紧张等[1]。伴随着不良情绪的出现,会诱发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其术中治疗依从性和手术耐受性。高龄患者身体大多合并其他疾病,对于手术治疗心理压力较大,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抑郁、孤独等情绪变化。因此,术前一天,访视护理人员应理解和掌握患者情绪波动情况,多和患者沟通交谈,取得患者信任,对患者表现的不良情绪给予针对性的开导,及时准确解答患者的疑问,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并将手术的流程、时间、环境等因素全面准确的告知患者,并详细讲解术中配合的重要性,以及手术过程中因铺无菌巾遮盖患者面、口鼻,患者会有一定憋气、闷感,告知患者如有严重不适要立即告诉护理人员,决不能用手自行触摸,以免破坏无菌区[2]。对手术中麻醉方式和麻醉后可能出现的疼痛不适及时告知患者,避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过度紧张,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2.2 术中护理及配合

巡回护士在患者来到手术室之前,提前将室温设置至22℃~25℃,以免患者入室感到不适。术中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相当重要的,虽然进入手术室之前已对患者进行了相当的心理护理,但是一旦他们进入手术室这种陌生的环境,患者仍然会感到紧张焦虑。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患者感受到手术室护士的热情与亲切,从患者到达手术室门口开始,巡回护士就应热情而主动上去迎接他们,搀扶着他们并与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解除恐惧紧张的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患者入手术间后,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主要仪器设备等,如显微镜的光线对眼睛会有一定的刺激,嘱患者勿害怕,告之整个手术过程护士会一直陪伴在身边,有什么要求请告诉护士。术中保持手术室舒适的环境,可增加患者身体舒适度,且引导患者熟悉手术室环境及相关设备的作用,可避免患者因环境陌生而产生孤独、恐惧的心理状态[3]。术前根据患者的需要,可通过便携式MP3或手术间的背景音乐,听听音乐,消除紧张情绪,放松心情,并鼓励和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尽量熟悉每位主刀医生的手术习惯和方式方法,备齐各种器材物品并保证完好备用,即使突然发生故障也有解决方法和措施,避免因物品准备的原因影响手术进程。手术显微镜、手术床、手术凳等调整到恰当高度,使手术者能灵活操作,减少手术者的疲劳。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多于清醒状态接受手术,同时大多数手术是在显微镜下操作,手术视野较肉眼下相对小得多。嘱咐患者术中不能随意移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术中有何不适只能动口,不能随意抬起双手污染手术区域(常规将患者两手自然放置身体两侧并以中单包裹约束)。另外,老年患者本身多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手术中常规留置静脉通道、上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间备有常用抢救药品,如有异常及时抢救,必要时可在手术间呼叫护士站寻求人力支援。

2.3 术后的护理

手术结束后,告诉患者手术很顺利,主动热情地用推车或轮椅将患者送回病房。在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向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告之家属手术很成功,不必担忧。责任护士于术后2~3d回访病人,了解患者康复情况。患者知道手术室护士很关心他的术后恢复情况,会是很愉快的,这种心情可以促进病情早日康复。向患者及家属征求意见,倾听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我们做得不足的地方,虚心接受,不断改进。由于各种原因未达到预期手术目的和效果的病人,责任护士尽最大努力去关心安慰病人,尽量满足病人各方面需求,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减轻痛苦,增强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3.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眼科高、难、精的手术方式不断创新,对眼科手术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眼科手术室是护理风险相对较高的部门,一旦出现护理缺陷,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另外,手术成功与否已不单纯是手术技术的问题,患者的配合也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患者因长期受疾病困扰及手术知识的缺乏等极易引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4]。需要责任护士对患者在术前实施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交流,针对患者的消极情绪进行疏导。只有高度认识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针对每项问题实施适当的护理方法,方可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因此,我们认为通过术前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需求,并行心理疏导,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告知疾病与手术相关的知识,不仅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而且可增加其对治疗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5]。我们通过综合整体护理实施后,使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增加,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平云.心理护理对改善眼科患者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1):10-12.

[2] 陈香,刘红梅 .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28 例围术期护理 [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86-87.

[3]权丽丽,陈惠.眼科局麻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3,26(5):964-966.

[4]史波.眼科外伤手术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3):465-466.

[5]王颖谦.眼科手术患者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4(36):266.

论文作者:谢冬梅,覃旱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  ;  ;  ;  ;  ;  ;  ;  

高龄患者眼科手术的整体护理体会论文_谢冬梅,覃旱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