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文化交际研究_跨文化论文

论跨文化交际研究_跨文化论文

论跨文化交际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的自我繁殖,而总是要和其它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互相影响、补充、渗透,不断借鉴、吸收、融合外来文化,这种文化交流对各国的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不同国家之间进行交际时,往往因文化、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出现不理解、误解、曲解的现象,而使交流受到障碍,因此研究跨文化交际是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跨文化交际源于美国,始于60年代,侧重于研究交际文化,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主旨,以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为目的。这一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同语言教学和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往有着直接的联系。积极开展跨文化与不同语言关系方面的研究工作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通讯网络的兴起及“交叉”学科的建立,全球性的交往得以形成。这一交往形式,无论是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看,还是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都是各种文化交织的产物,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编码和译码过程、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及篇章理解或话语组织方面的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和睦共处始终是困难的。因此,认识跨文化交际的模式、特点和过程,从而解决和避免交际中的障碍是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运而生。

由于跨文化交际是应现代社会生活中迫切的实际需要而诞生的,这就使它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实用性。从80年代起,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被应用到国际商业和国际经济管理等实用部门。在美国和欧洲商业界的跨国公司和企业,如洛克菲勒国际公司、国际商业电器公司和通用米尔斯公司等为了满足国际业务需求,筹建了数量可观的“实用跨文化管理协会”和其他类似机构,以培养国际性谈判人员、产品推销人员以及驻外服务人员等(注:Philp R,Harris,Managing Cultural Differences,Gulf Publishing Company,1987.)。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也是我们进行国际交流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接触也日趋频繁。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各国人民之间达到真正的沟通。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掌握,可帮助人们预见和解决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具备这种功能会较大地改善人们的自我认识,促使人们对自己的文化重新审度,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这种个人心态也促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

另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拓宽语言研究的社会面,把视野转向广阔的文化层面上。使语言研究和跨文化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理论上必要,而且对于外语教学实践有实际意义。对这门学科的深入研究,不仅提供探讨语言交际的新的理论依据与角度,而且使外语教学的内容也可以得以充实与丰富。近年来,国内开始重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而且已有一些研究成果问世。如邓炎昌、何自然、胡文仲等在语用学、中外语言和文化的对比研究方面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霍尔说:“我深信存在于我们和其它国家的人们之间交际的障碍很多来源于对跨文化交际所知甚少。”(注:Hall,Edward T,The Silent Language,New York;Fawcett Pubilcations,1959.)在各种文化交织的时代,人们面临新的选择,不同文化间的交往、合作和相互依存已经成了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时代特点也促使人们普遍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研究势在必行。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边缘学科。从兴起到现在的20多年里,它经历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与其相临学科的发展有关。这些相临的学科有语言学、交际学、语用学、语言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文化学、哲学等。这些学科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构建,研究的范围、内容等提供了建设性的帮助,为跨文化交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打下了理论基础。

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跨文化交际研究不能只从本国文化的接受心理去考察语言差异,而且应该兼顾文化的差异。

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影响更为具体,这一领域中关于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关系、语言是社会行为的观点、社会语言相关论、语用规律、话语规则等方面的成果都为跨文化交际研究规划了具体的方向、范围和内容,这一领域所采用的术语也基本成了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的术语。

社会心理学所揭示的关于信息的解码过程、文化模式与思想方式的关系、对不同文化的言语态度、行为的知觉过程等对这一学科理论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些学者还倾向于把传播学的理论应用到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中。由于传播学是不同学科的学者们,主要是心理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语言学家共同开创的,所以这些学科至今与跨文化交际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左迪孔斯特所说:“跨文化交际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仅仅需要从已有的跨文化交流的著作中寻找资料,而且要从文化人类学、比较社会学、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培训群体关系、语言学、宗教研究、语言社会心理学等领域去寻找资料,以上列举的只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领域。”(注:Gudykunst,William B.and Nashida,Tsukasa,"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for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n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edited by Molefi Kete Asante and William B.Gudykunst,Beberly Hills,Gulf:sage,1989.)

其它学科诸如哲学、交际学等提出的许多理论和观点,对这一学科的兴起和发展也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涵盖面极广的通用术语。它通常指一种文化背景的人、群体与另一种背景的人、群体所进行的交际。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可以是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也可以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一亚文化与另一亚文化之间的人。它有多种表现形式、有许多不同的名词术语来描述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关连性突出表现在,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已不局限于言语行为的跨文化差异,而且重视探索交际者如何参与交际过程,在探索表面形态差异的同时,揭示造成交际行为等方面差异的深层文化结构。从范围看,文化间的差异本身跨度大;从研究的内容看,其内容丰富,论域广泛。其中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跨文化交际过程、行为及编码过程的诸因素,如社会准则、价值观念、宇宙观、文化取向、生活方式等。社会准则指人们交往中必须遵守的各种规则和某些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观念、道德标准等。交际本身受文化的影响,在古代,东西文化对待交际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就有重大的差异,深刻打上文化的痕迹;在现代,中西文化中价值观念、人生观、世界观的不同对交际的影响依然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注:Oliver,Robert T,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in Ancient India and China,Syracuse,Synacuse University,1971.)。

2.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异同。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研究包括在跨文化交际中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和作用,不同文化间的种种差异。文化诸因素在不同程度上规定人们对外界行为的感知和译码方式,决定人们的交际行为,因此,文化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人们在交际中产生各种理解上的障碍。正因为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信息解码、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时空行为等方面都有差异,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具较强的实践性。

非语言交际的研究涉及三大课题:体距学、体势学和伴随语言。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非言语研究分为人体语、时间语、空间语。人体语可以细分为面部表情语、眼神语、手势语、体态语、身体接触语、气味语、副言语。副言语研究侧重于声调的高低、强弱、快慢、停顿等,相貌服饰语指人们的相貌衣着手饰及个人用品发出的非语言信息。时间语研究人们对准时、及时、延时、时间的早晚、长短等概念的理解。空间语研究交际者之间的距离位置的安排等方面。(注:耿二岭:《体态语概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我国对非言语行为的研究主要是由外语教师和一些语言学者参与的。虽有个别专著、几部译著和一些论文相继问世,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难与国外的同行相提并论。

语言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表现在语音、语义、词汇、句法、语用等方面。胡文仲结合外语教学把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分为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缺项、有文化内涵的人名和地名、常用的文学典故、语篇结构、文体特点、语用规则、讲话顺序和非语言交际(注:胡文仲:《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载《外语与外语教学》,1993年第1期。)。由于词汇与语言及人们的经验密切相关,当人们想要用语言表达对某人某事的想法或感觉时,首先要选择恰当的词汇,所以词汇和词义的问题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关键问题,跨文化交际在语言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词汇层次上。

3.有效的交际。它主要探究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影响交际的心理因素、交际过程中的基本技巧、东西方交际上的差异和常出现的典型错误、从认识的角度分析交际中与成见和偏见相关的因素等。在跨文化交际中,交谈双方难于自觉地发现谈话方式上的差异,而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作出不正确的推论。

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的上下文里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及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不同的,不同文化在语用规则上的这种差异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整个过程。邓炎昌认为,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语言的使用规则实际上是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注: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年版。)。学习和运用一门外国语必须了解与这种语言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因此,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讲,要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必须了解交际双方文化要素中的类似点和不同点及在交际中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减少信息发送者发出信息时的盲目性,增加信息的准确性,以减少接收者对所得信息的误解,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具有重大实际应用价值,这方面虽日渐受到重视,但也暴露出明显的不足。这种交叉学科的研究尚未形成合力,还处在各自为阵的局面,这不利于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其广度也受到局限,尤其是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应加强相互的渗透。研究中不能只进行单向研究,还应以外国语及其所蕴藏的文化为参照系,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围绕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有许多需要研究的课题,目前对语篇结构的研究对比还不多,英汉对比在我国还偏重于词语,虽然有的学者的研究扩大到了句子,但仍不够深入。如果能在文化和语篇的区别上面有所突破,那么,跨文化交际研究将出现新的局面。英语中有哪些主要语用规则目前还没有人能够说清。对中国学生在跨文化语用方面的失误,在目前的文章中大都有举例说明,但还没有系统的研究。要在对跨文化交际进行微观研究的同时,进行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不能把研究的范围仅局限于语音、语法、词汇上。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也有其困难,一是跨文化交际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太广,语言学又过于专门化,各方面的学识很难兼而得之。二是语言学在人文科学中其系统性最强,研究方法最精密特殊,多学科相结合时往往产生不平衡现象。但文化交际研究把不同文化、语言和别的人文学科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揭示语言自身的奥妙,也将促进临近学科的发展,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之间人们和群体的了解,它的生命力将在未来的语言学潮流中及各国、各民族的交往中充分显示出来。

标签:;  ;  ;  ;  

论跨文化交际研究_跨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