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_研究性学习论文

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性学习论文,探究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化学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的大课堂中主动地深悟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而化学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要尽量将教学过程设计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笔者在近几年教学中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做一反馈,敬请同仁不吝赐教。

一、问题探究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过:“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设计,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激励学生在充满神奇与奥秘的化学知识宝库里不断追寻,启动学生的主动创新激情。

如比较卤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大小,我要求同学们根据实验原理,自行设计可操作性的验证性实验,结果有10多位同学设计不同的实验,其中有一位同学设计:

(1)在1张滤纸的中心处,滴1滴饱和的溴化钠溶液,待其湿润之后,再滴上1滴氯水,滤纸呈现黄色的斑点。

(2)在呈黄色的斑点处,再滴上1滴碘化钠溶液,滤纸上的斑点颜色又变为浅褐色。

(3)在浅褐色的斑点处,再滴1滴淀粉溶液,滤纸上的斑点再变为蓝色。该系列实验用滤纸代替了常规的试管,令人叫绝;变间断式实验为连续实验,节约时间;实验现象明显而又有趣,耐人寻味。

一次成功的创新实验,可使学生产生自信、自我肯定等一系列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这种由问题探究—设疑解惑—诱发创新的过程,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允许学生犯合理性的错误,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创新的意识,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结论探究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见提出研究性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和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培养鼓励学生不依常规另辟蹊径、多角度的求异思维,例如利用实验室的常用玻璃器皿设计成简易的启普发生装置,这种由条件(常用玻璃器皿)—结论(启普发生器)—探究、创新的思维过程,呈现给同学们,同学们根据实验要求和原理,设计了装置图如下列4种。

1

2

3

4

以上4种实验装置的设计,都是基于启普发生器的原理,也都含有一点新意。若能摆脱发生器原理的束缚,那就会产生独特的创意。如图2、4所示的二氧化碳发生器,在操作时,要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只要将废试管底部(或球形干燥管)内的药品部位浸入稀盐酸中。要停止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只要将废试管(或球形干燥管)提起,使之离开酸液即可。显然,该实验设计用到的实验用品最少,操作方法也最简便。

可见,在进行化学设计时,若能走出趋同,跳出定势,我们就可能会发现常规之外的新事物。要使化学实验设计具有创意,必须有科学思维方法,如分类与比较、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我们就能主动求知,乐于探索、勇于创新。

三、方法探究

在信息社会中,知识性内容不断变化,不断增多,不断更新,可谓“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达尔文也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研究性学习更加重视方法性知识。它立足于化学基础知识之一,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并掌握各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各种学习任务探究的方法,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运用好的解题方法,就会曲径通幽,柳暗花明。

例:某课外兴趣小组为增强环保意识,对课本演示实验“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进行改进,改进后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试回答问题:

(1)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a试管_______,

b试管_______,

c试管_______。

(3)c试管口塞浸碱液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

(4)可抽动的铜丝在此实验中的优点是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实验创新与环保知识的综合题,首先应浏览题干内容和实验装置图,抓住解题关键写出铜与浓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该化学方程式分析推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而分析可抽动的铜丝在此实验中的优点时,许多同学感到茫然、困惑,此时教师可点拨:铜丝进入浓H[,2]SO[,4]有什么反应?抽出又怎么样?当同学们进入“心愤悱”的情境时。然后教师才逐渐启发学生,让学生互相交流、评价,讨论的根本在于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因为敢于质疑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标志。最后归纳总结:控制反应速率和SO[,2]的量,防止SO[,2]污染空气等目的。这种创新实验题型解题方法:逻辑推理,按图索骥,事半功倍。从问题结 论到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无序到有序,从激发创新激情,挖掘创新潜能,发展创新思维到实践创新能力和养成创新精神,这就是创新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总之,化学教育应以化学学科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入的发展为目的,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素质,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富有社会责任心,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有合作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标签:;  ;  

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