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要提防青少年互相比较的压力_青少年教育论文

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要提防青少年互相比较的压力_青少年教育论文

开学季,警惕青少年攀比压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压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又到一年开学季,是家长们为孩子准备开学的东西的时候了,但与往常不同的是,现在的孩子们不仅要各种文具,还要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让许多家长叫苦连连。

      最近,南宁市民潘女士过得不太轻松,主要是因为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三天两头吵着要买手机。儿子说了很多理由:拿父母的手机玩游戏,经常会因为大人要接电话就被中途打断;有时候,家长不允许下载一些游戏,他希望拥有自己的手机,有更大的自由。儿子还说,如果父母担心买了手机后他会玩游戏太多,那他平时就把手机关了,周末再玩。

      既然手机使用率不高,周末用父母的手机玩就可以了,为何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手机?在潘女士的再三“盘问”下,孩子终于道出实情:班上50多名同学中,有20多人拥有手机,有的同学甚至带名牌手机到学校。潘女士的儿子说,班上一名有名牌手机的同学还嘲笑他:“你们家为什么那么穷,连手机都买不起?”这让他的自尊心大受打击,觉得在学校没手机会被同学看不起。

      儿子的一番表白,让潘女士很震惊。其实,按她家的经济条件,给孩子买手机根本不是问题,但为了面子去买,她又觉得这对孩子不好。“难道买了名牌手机,就能让儿子在同学面前抬起头?”经过一番沟通,孩子同意手机购买计划推迟。但看着儿子失落的表情,潘女士很难过也很困惑: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青少年攀比压力大

      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生活的极大改善,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一些青少年攀比风气也越来越盛。据有关方面调查显示,青少年人均月零用钱209元,其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人均月零用钱分别是112元、144元和360元。近50%小学生月均零用钱集中在50元以下,其余的学生零用钱集中在100元以上。近三分之一的初中生零用钱集中在月均100元~200元,月均零用钱超过300元的占14%。近一半高中生零用钱集中到300元以上,月均零用钱超过500元的占13%。各年龄段青少年的零用钱集中到50元~200元之间,高年级段青少年比低年级段青少年的零用钱要高出很多。

      有些学生在父母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认为花自己的钱较随意,能自由支配,而这不利于青少年的人格培养和良好消费行为、习惯的养成。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产生了盲目攀比的心理,在衣着穿戴、使用的文具、手机等方面都会进行对比,因攀比心理也带来一定的压力,调查显示,有13%的学生表示“有这种压力”,其中小学、初中、高中生的压力分别占13%、8%和18%。

      从中不难看出,攀比之风在青少年中已形成一种风气,而且这种风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时下中小学生攀比的物品,已不仅限于穿着、文具、书包这“老三样”了,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已成为青少年攀比的“内容”,这样的攀比是一种负性攀比。在有些人看来,幸福和成功,就是以金钱和权势为标杆,说明社会的价值观、成功观和幸福观发生扭曲和变异。负性攀比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危害。调查中显示:80.5%的人认为攀比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78.0%的人觉得攀比心理不利于青少年自强,72.3%的人认为攀比会加重家长的负担。攀比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而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趋向。

      青少年攀比原因探析

      攀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种行为。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成长期,他们在“比”中认知、“比”中体验、“比”中反思、“比”中成长。从文化、心理和行为的视角,对攀比现象的理解则不限于负面。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攀比可做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指那些盲目与别人比较,而不顾自己实际、不求长远目标、不合成长要求的现象,可称之为“盲目性攀比”;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有明确的进取目标,有意识的、积极的、善意的、合理地与他人比较的现象,可称之为“理智性攀比”。

      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攀比心理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渴望被肯定。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非常渴望被认可、被关注、被赞许,他们开始渴求自我价值。但是,由于缺少引导,再加上对周围成人的模仿及家长过分的物质奖赏,让他们将手机等物质品,当成展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也就是说,他们通过这些展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实际上,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应该来自于内在。青少年也应该了解,他们真正的价值,比这些外在的物品珍贵得多,关键是要靠自己去发掘。

      第二,从众心理。很多青少年担心自己被孤立,于是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别人比,我也要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融入某个群体。因此,我们发现,亲密的朋友圈子,会有相同的特征。其实,真正的性格魅力,来源于有主见,有思想,不追风。

      如何克制盲目攀比心理

      青少年出现攀比心理实属正常,但是盲目攀比影响心理健康。那么,青少年应如何克制和调节盲目攀比心理呢?

      据了解,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通常产生攀比心理的个体与被选作为参照的个体之间往往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导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虚荣动机增强,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

      心理专家指出,青少年出现攀比心理比较普遍正常,但是盲目攀比心理要不得,盲目攀比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对人对己都很不利。那么,青少年应如何克制盲目攀比心理呢?

      自我肯定,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自我暗示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调节技巧,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预期,增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用带有鼓励性质的语言、符号以及动作肯定自己,比如,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时,在心中默念“其实我也很好”之类的语句,久而久之,盲目比较的习惯就会有所改善。

      尽可能正向、积极性比较

      青少年应和自己的昨天比较,找到长期的发展变化,以进步的心态鼓励自己,从而建立希望体系,帮助自己树立坚定的信心。青少年在与周围其他人的比较时,有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青少年自身的价值观是其攀比心理形成中最重要的一点。内心敏感脆弱、虚荣心作祟、从众心理、错误的幸福观都会引起青少年的攀比倾向。这样的攀比心理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和自身的自强独立,同时还会加重家长负担。因此,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积极向上的形象超越他人。

      当然,依靠单方面青少年自身力量想要斩断这股攀比风似乎很难,因为它具有关系复杂,存在时间长,受众范围广等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国家加大节约理念的宣传教育,还需要学校在学生在读期间就进行理性消费观念的培养,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新一代父母,或许可以思考一下其中的意义,作为培养孩子的方向。

标签:;  ;  ;  ;  

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要提防青少年互相比较的压力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