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虽尽而意犹在——会计课课堂结尾艺术的探索论文_朱海东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它常用于课堂的结尾,在教学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好的课堂总结,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助推学生思维的高潮,达到“课虽尽而意犹在”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验效果,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激发学习的兴趣。本文笔者根据会计课教学实践,淡谈多种常用课堂结尾设计。

关键词:会计教学;课堂结尾;总结型;悬念型;呼应型;讨论型;比赛型

在会计课中,巧妙的课堂结尾的教学设计会对整堂课的知识传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归纳出如下几种类型:

一、总结型结尾

利用新课结束时的短短时间,小结本堂课的知识内容,强调其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新课结束前先提问:“同学们,回味这节课的学习,你感觉自己是否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能否归纳一下?”然后,让学生参与课堂小结活动,要求学生自己用语言概括出一堂课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重点。最后,由教师采取叙述、列表格、图示等多种方法进行总结概括。比如在讲授《错账更正方法》一课中,教师在课堂结尾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总结(如下表):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较常见、较普遍的一种课堂结尾。

二、悬念型结尾

在课堂结束时,创设一种“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既能使学生加深这一堂课的知识内容,又能激发学生产生“欲听下回分解”的求知欲望,从而为下一堂课的进行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在《销售过程的核算》一节中,学完 “现金折扣”和“商业折扣”后,提问学生: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还会出现“销售折让”的情况,请问什么是销售折让?它与现金折扣和商业折扣有何区别?账务处理又如何?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索,然后他们就会主动地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从而有利于下一节新课的教学。

三、呼应型结尾

在新课结束时,要求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答课前话题中的疑问,这样前后照应,使一堂课有始有终,浑然一体,从而给学生产生一种整体感。如在讲解《经济业务类型》一课时,老师先在课前提出问题:某企业期初资产总额为500万元,本期发生以下经济业务:向银行借款50万元,归还80万元的欠款和用银行存款购买40万元的原材料,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期末资产总额为多少万元?接着老师讲解完“九种经济业务类型”和“会计恒等式”相关知识点后,再让学生对课前的提问先作答,老师再解答。这样,整堂课就可以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使其结构显得较为完整。

四、讨论型结尾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会计课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容易混淆或难于理解的重要科目或专业术语,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话题的讨论,既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更深刻。如在讲完《应收账款的核算》后,组织学生讨论“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的区别;在讲完《商业汇票结算》后,讨论“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的结算有何不同;在讲完《筹资过程的核算》后,讨论“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的区别;等等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对会计知识的严密性有较高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良好习惯。

五、比赛型结尾

对于课堂结尾的教学,采用比赛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快速反应的分析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完本堂课知识点后,利用课堂结束前组织一次比赛,要求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准确完成任务。比如,如在讲完《预收账款的核算》后,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成销售方和购买方的角色进行账务处理比赛。这种比赛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够使学生对一堂课产生一种“回味无穷,恋恋不舍”的效果。因此,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结束课堂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菁;课堂结尾四法[J];职教论坛;1998年03期

[2]韩万中;专业课的九种课终技法[J];教育与职业;1995年11期

[3]孙志远;总结归纳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于沛;蒋雪清;以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作者简介:朱海东(1974.11-),男,44岁,1998年起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大学本科学历,现在广东博罗任教师。

论文作者:朱海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课虽尽而意犹在——会计课课堂结尾艺术的探索论文_朱海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