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政策调整对基本养老金差距的影响研究_养老金论文

生育政策调整对基本养老金缺口的影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缺口论文,基本养老金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过30年的执行,较好地完成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政策目标。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人口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征:第一是加速的老龄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7%上升到14%所需要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美国为66年,而我国只需要25年[1]。第二是加速的少子化:1995年前后我国0~14岁人口规模达到峰值3.34亿人,之后持续下降,2008年减少到2.52亿人[2]。第三是“人口红利”消失。我国人口抚养比将从2000年的42.6%下降到2015年的39.4%,之后将逐步回升。2015年前后我国将由人口红利期转入人口负债期[3]。同时,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些负效应:第一,目前的生育政策导致劳动力资源快速萎缩,不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同时降低了国家实力;第二,独生子女是“高风险家庭”,应对突发事件的脆弱性将严重危及社会和谐;第三,独生子女政策使性别比偏高,导致我国人口性别失衡。

在此背景下,许多学者提出应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应对上述危机。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首先影响生育水平,进而影响人口规模和结构。从养老保障角度看,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化势必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及缺口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予以深入分析。

二、文献回顾

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了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思路,但在路径选择上存在不同认识。田雪原认为:目前农村可以实施“一独生二”政策①,再逐渐到普遍生育两个孩子。城市在目前“双独生二”政策基础上,逐步开始实施“一独生二”政策[4]。尹文耀等也建议2020年开始实施大中口径的一代独生子女政策[5]。曾毅则建议通过“二孩晚育”方式进行调整,即已生育一胎的妇女可以间隔若干年后选择生育二胎[6]。

“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第一年,即1998年的养老保险基金就收不抵支,2001~2003年间又连续出现缺口。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必然再次出现而且扩大。因此,人口发展趋势与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之间的关系引起部分学者关注。邓大松等分析表明,社会统筹账户基金缺口将长期存在,并将随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而扩大[7]。王晓军论证了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冲击[8]。张思锋等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陕西省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影响,指出高出生率有利于缩减养老金缺口[9]。

一些学者分别对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及养老金收支状况做了比较丰富的研究,但是对生育政策与养老金收支之间的影响关系的研究较少。然而,随着人口结构和总量的持续变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势在必行,必将影响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及缺口。因此,本文分析不同生育政策调整方式下2010~2080年之间的城镇人口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讨论各情况下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及其差异,分析生育政策调整与养老金缺口之间的关系。

三、测算模型

1.城镇人口发展预测模型

(2)基金支出模型。我国养老保障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四类人群:新人指1998年1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中人指1998年1月1日前参加工作,在此之后退休的职工。同时根据国务院38号文的规定,中人又分为在职中人与退休中人。退休中人指1998年1月1日前参加工作,2006年1月1日前退休的职工;在职中人指1998年1月1日前参加工作,2006年1月1日后退休的职工。老人指1998年1月1日前退休的职工。本文分四类人群构建养老金支出模型。

四、参数设定

1.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方案设定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实质是生育率的调整,本文参考田雪原等学者关于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思路,设定三种调整方案及各方案下的总和生育率。

方案一:2035年人口峰值出现之前,保持目前“一胎化”生育政策不变。2036之后取消生育政策。2010~2035年间生育率保持在1.5,2036~2050年逐步达到2.0,之后保持不变,这主要是一种参考方案。

方案二:在方案一基础上,2010年引入“双独生二”政策,在2035之前保持不变,2036之后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因此,生育率从2010年的1.5上升到2020年的1.8,2021~2035之间保持1.8不变,2036~2050年从1.8达到2.0,之后保持不变。

方案三:在方案二的基础上,2020年放开城乡二胎政策,2035年人口高峰前取消生育政策。生育率2010年的1.5上升到2020年的1.8,2021~2035之间上升到2.0之后保持不变。

各方案下总和生育率设定理由如下:第一,目前“一胎化”下的政策生育率为1.46,2004年全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59,本文设定“一胎化”政策下的总和生育率为1.5。第二,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总和生育率应该在长期内保持在1.8。本文假定引入“双独生二”政策后的总和生育率为1.8。第三,总和生育率的更替水平为2.1,但是生育率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下降的趋势,一般人们生育意愿不会超过两个。因此,本文假定生育政策取消,人口总和生育率也将稳定在2.0。

2.城镇人口预测模型参数设定

(1)基础年份各年龄人口数据。本文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所得的城乡人口年龄结构数据为基期人口年龄状态向量。

(2)出生性别比。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约为120∶100,假设在2035年人口最高峰时期达到人口性别比的合理水平107∶100,之后保持不变,则2010~2035年之间每年下降0.48。

(3)人口城市化率。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城市化率达到75%时城市化进程趋于稳定。根据我国1990~2009年的人口城市化率,运用常规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可得未来城市化率发展趋势如表1所示。

(4)预期寿命与极限寿命。200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3岁,假设在预测期内保持不变。参考全国从业人口生命表数据,本文设定极限寿命为90岁。

(5)分性别、分年龄的乡城迁移人数占迁移人口比重。本文参照王金营提出的乡城人口转移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0],根据1990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了1999~2000年分性别乡城人口年龄别转移率,以此作为预测期内各年龄人口乡城迁移率。具体如表2所示。

3.基金缺口模型参数设定

(1)外生变量设定。①劳动参与率与就业率。2000年以后我国劳动参与率在70%以下,且有继续下降的趋势,设定我国劳动参与率保持在65%。2008年我国城镇失业率为9.4%[11],本文设定城镇就业率为90%。②覆盖率。在职人口覆盖率:根据2009年国家统计公报,2009年参加养老保险在职人口占城镇就业人口比重为57.01%,本文假定匀速增长,2020年覆盖率达到100%。退休人口覆盖率:2005年退休参保职工占退休职工的比例为85.8%[12]。考虑到上升趋势,假设2010年退休参保人数占所有退休职工人数的90%。同样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同时退休职工人数占城镇退休年龄人口比重参考劳动参与率65%的设定。③基年社会平均工资与职工工作第一年工资。本文以2005年为基础年份,该年社会平均工资为18364元。参考相关学者研究,假设工作第一年工资为当年社会平均工资的80%[13]。④工资增长率。考虑到工资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本文取经济增长率为同年工资增长率。2030年之前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6.5%[14],因此,设定2010~2030年平均工资增长率为6.5%,2030~2050年工资增长率6%,2050~2070年工资增长率为5%,之后保持在3%。⑤职工平均初始就业年龄。职工初次参加工作年龄呈现出上升趋势,实际上新加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的年龄在20岁以后[15]。因此,本文将职工平均初始就业年龄设定为21岁。

(2)内生变量设定。①养老保险总和缴费率和个人账户缴费率。38号文规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缴费率为8%,社会统筹账户缴费率为20%,总和缴费率为28%。②基金投资收益率。参考已有研究,本文设定个人账户养老金基金投资收益率为5%[16]。③平均退休年龄。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本研究在对男性与女性职工退休年龄加权平均的基础上,设平均退休年龄为56岁。④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年数。38号文规定,不同年龄有不同计发月数。本文确定的退休年龄为56岁,因此,计发年数δ为164个月,合计13.67年。⑤养老金调整率。考虑到一般养老金调整都与CPI和工资增长率挂钩,本文按照工资增长率调整养老金。即2010~2030年养老金调整率为6.5%,2030~2050年调整率6%,2050~2070年调整率为5%,之后保持在3%。⑥基年老人平均养老金。2005年退休参保退休职工年平均养老金9251元。由于老人的养老金数据难以获得,考虑到目前城镇退休职工中仍以老人为大多数的现实,本文以9251元为基年老人平均养老金。⑦过渡性养老金调整系数。过渡系数各地规定并不相同。天津、北京为1%,山东为1.3%,陕西为1.4%。本文假定过渡性养老金调整系数统一为1%。

五、测算结果

1.城镇人口发展趋势

根据公式(7)及相关参数设定,测算三种政策调整方案下的人口发展趋势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三种方案下城镇人口发展趋势2030年之前相差不大,之后开始出现差异。这主要是因为生育率对于人口规模的影响存在时滞。另外,方案一表明,城镇人口在2043年达到8.97亿,之后开始下降,且趋势显著,预测期末为7.88亿。方案二表明,城镇人口在2047年达到顶峰9.56亿,之后逐步下降,预测期末为9.17亿人。方案三表明,城镇人口在2060年达到顶峰,约为9.8亿,之后基本保持平衡,预测期末为9.59亿。

2.养老金缺口发展趋势

根据公式(17)及参数设定,测算2010~2080年间三种方案下的养老金缺口如表4所示。

由表4可见,无论哪种方案,2038年之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体上收大于支,基本保持平衡。这是因为生育模式发生变化首先影响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只有在生育政策调整后出生的人口达到劳动年龄和退休年龄后,对于养老金缺口的影响才逐渐显现。这也是2040年之后三种方案下养老金缺口的差异逐渐显现并扩大的原因。在方案一下,2076年出现养老金缺口峰值,为14.69万亿;在方案二下,2077年出现养老金缺口峰值,为6.47万亿;在方案三下,2075年出现养老金缺口峰值,为2..74万亿。三种方案下,基金缺口峰值出现后到2080年之间,养老金缺口都开始缩减。这是因为在此期间制度内老年人口抚养比已经度过了最高峰开始回落。

六、结论

本文根据城镇人口发展预测模型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预测模型测算了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方案下,2010~2080年城镇人口发展趋势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不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方案下,2038年之前,我国城镇人口发展趋势和城镇养老制度内老年抚养比差异不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大于支,尚未出现缺口。2038年之后,城镇人口发展趋势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出现差异。具体来看,在严格执行一胎化政策下的养老金缺口峰值最大;目前“双独生二”政策有助于缩小养老金缺口。然而,实时放开普遍城乡二胎政策,能显著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对缩小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贡献也更为明显。因此,从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促进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角度来讲,目前的“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应该及时调整,逐步放开二胎生育。

应该指出的是,本文的测算主要基于现行的政策规定,但由于预测期限较长,参数较多,相关参数设定可能与未来实际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本文的测算结果在发展趋势上比较可信,但具体数值可能还存在一些误差,有待进一步完善。

注释:

①“一独生二”指夫妇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胎;“双独生二”指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胎。

②s=0,表示男性与女性总数;s=1表示男性;s=2表示女性。j=1表示城镇;j=2表示农村。

③指数化平均缴费工资是职工退休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与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的乘积。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指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内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本文假定参保职工全部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缴纳养老保险费,则平均缴费指数为1。

④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运行中,目前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并未区分管理,统筹账户资金不足时,大量借支个人账户基金。因此,本文测算中未对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部分进行区分。

标签:;  ;  ;  ;  ;  ;  ;  ;  ;  ;  

产妇政策调整对基本养老金差距的影响研究_养老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