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文化研究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乡镇企业文化研究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乡镇企业文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乡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我国的乡镇企业十几年来沧桑巨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乡镇企业文化建设却显得力度不够。本文对我国乡镇企业文化的内涵、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着重对如何提高我国乡镇企业文化水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乡镇企业诞生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到1992年全国乡镇企业职工已达到105581万人,比1978年增长2.74倍,总产值为17685.5亿元,比1978年增长34.9倍。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为推动我国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伴随我国乡镇企业的诞生、发展,乡镇企业文化也应运而生,然而,这种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企业文化还比较落后,也大大地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乡镇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乡镇企业文化的内涵及构建这种企业文化对乡镇企业发展的突出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在本质上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是渗透在企业全部经营活动之中的企业灵魂。而乡镇企业文化,是指乡镇企业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孕育和培养起来的具有独特价值观基础的行为规范和观念形态。

乡镇企业文化与乡镇企业本身同根而生。长期以来,很多农民企业家对其并不重视,还没有认识到有意培养和构建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本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许多学者痛感在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很多方面的领先地位日益被日本取代。研究得知:日本之所以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一种能够把企业员工凝集起来,使之更好地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精神力量。它作为可贵的企业财富,对企业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乡镇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主要作用:

1.导向作用。企业文化能够把企业职工个人目标与企业所确定的目标达成一致,有利于乡镇企业参与市场角逐,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乡镇企业客观上没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力雄厚,所以乡镇企业要构建起适合自己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将职工的事业心和成功欲转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乡镇企业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2.约束作用。企业纵然有千万条规则制度,也很难规范每个职工的各种行为,特别是乡镇企业职工素质较差,纪律观念相对淡薄,因此,更需要构建起优秀的企业文化,用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制约每个职工的行为,从而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

3.凝聚作用。优秀的乡镇企业文化,犹如一种粘合剂,能把企业中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人都团结在自身企业文化的周围,使之产生一种凝聚力及向心力,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4.激励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在市场经济的新的经济体制下,使每个成员所做的贡献及时得到职工及领导的赞赏和奖励,由此激励职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而勇于拼搏,不断进取,充分发挥个体的聪明才智。“未来企业的成功需要看能否聚集创意,是否激励员工和管理人员一起从事创造性的思考而定。”(《美国企业精神》)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企业职工创造性的发挥。构建起优秀的乡镇企业文化,就可使企业上下产生精神振奋、朝气蓬勃的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诱发每个职工的创造热情,从而形成一种激励环境及激励机制。

5.辐射作用。企业文化塑造优良的企业形象,一方面,可以激发本企业职工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崇尚心理,另一方面,能更深刻地反映出该企业的文化特点和内涵。同时,还会对本地区、甚至国内外产生良好的辐射作用。构建优秀的乡镇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自身内求团结奋进、外求和谐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乡镇企业文化的特点

1.形成中表现出来的特点。首先,“乡镇企业文化对农村社区文化的依附性。”目前我国的乡镇企业大多地处农村,它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被农村文明所决定,因此它依附于农村社区文化之上。即它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观念意识,很大程度上还与乡村文化密切相关。另外,乡镇企业的成员多为农民,在他们放下锄头走入工厂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周围农村社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其次,乡镇企业文化在接纳城市企业文化过程中具有滞缓性。农村社区文化比较落后,同时旧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总是顽强地阻碍着优秀的城市外来文化。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客观上的差别,使乡镇企业文化在接口上总表现出滞后性。

2.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市场为本的观念。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完善,使乡镇企业获得了在旧经济体制中所得不到的活动空间,排除了旧经济体制下的种种障碍。如商品市场下的双轨制可以使乡镇企业买到原来全部由国家调拨下所买不到的生产资料。同时,日用消费品市场的开放也为乡镇企业销售拓宽了渠道。另外,在劳务方面,乡镇企业也摆脱了过去的种种限制。这一切都归功于市场,是市场哺育了乡镇企业。其次,人才是富贵的财富的观念。企业的发展在于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在于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在于经营管理的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这一切都要由人来完成。乡镇企业在人才上的先天不足,使其更突出地表现为对人才的求贤若渴。再次,表现为强烈的竞争与风险意识。乡镇企业来到世间就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磨炼,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条件下,他们发扬了朴实、扎实的拼搏作风。正是这种竞争与风险意识,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到了今天令国人乃至世人瞩目的地步。

三、现状与分析

我国的乡镇企业文化与乡镇企业发展还不同步,总体水平还相对落后,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快慢不一,喜忧参半。

总体来看,企业文化建设比较好的乡镇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精神,重视职工文化生活及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样的乡镇企业经济效益好,长远发展规划明确。

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乡镇企业的企业文化还存在许多问题,概括如下:

1.作坊文化。表现为乡镇企业领导多是农民出身,他们依然带有小生产者的价值观,采取的是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的管理。这种作坊式的管理与社会化的生产经营很不相称,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家长文化。表现为乡镇企业干部素质低,小农意识浓,封建家长制的作风仍然很盛。厂长独断专行、任人唯亲。企业缺乏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机制。

3.粗放文化。表现为乡镇企业制度不全、管理不善,漏洞较多,经营粗放,这是目前乡镇企业的通病。

4.金钱文化。一些乡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偷税漏税,单纯以金钱刺激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而忽视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金钱万能的文化价值观也制约着乡镇企业的发展。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环境因素。从内部环境来看,乡镇企业大多地处农村,落后的社区文化还具有很深的影响,低品味的各种庸俗哲学还长期制约着乡镇企业中干群的思维,这些要在短期内彻底改变还不现实。从外部环境来看,改革开放过程中西方一些消极思想和理论的流入,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我国的一些文化素质低、抵抗力不强的乡镇企业。

2.个人文化因素。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多为农民出身,素质较低,小农思想在他们身上根深蒂固。另外,企业中的主体——职工,也是放下农具即来操纵机器,所以乡镇企业要建设高质量的优秀企业文化,与搞好全员培训,提高全员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思想素质应该是同步进行的。

3.历史上的原因。过去,我国二元制的经济结构严重地束缚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农村在工业上远远落后于城市。乡镇企业先天不良,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赶上领先的、较为优秀的国有城市企业尚需有一个过程。另外,乡镇企业发展的时间较短,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克服其自身的不完善性、低层次性及残缺不全性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四、应采取的对策

被誉为“草根工业”、“夹缝经济”的乡镇企业,要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勇往直前,建设起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人本观念。人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主体,同时更是乡镇企业文化的生产者和拥有者。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社会民主化进程加快,企业的兴衰成败越来越取决于人的因素,所以,提高人的素质,要牢牢抓住重视人、培养人、教育人、激励人这一中心环节,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使企业拥有永久的竞争力。因此,人本观念应深扎于乡镇企业家的头脑之中。

2.全员培训,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存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这些层次是随着人的受教育程度由低到高排列的,而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受教育程度很低,所以,其需求也多是低层次上的物质需求占主导地位,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却居次要地位。如果一个企业职工只把眼睛盯住金钱,企业就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也不会有催人向上的动力和凝聚力。反之,每一个职工都有超越金钱的高尚追求,或者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强烈的归属感,加之很强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能与企业共命运,这样的乡镇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因此,企业应伴随社会的发展,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职工进行不断的思想、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全员培训,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就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内容。

农民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重要成员,是乡镇企业一切活动的枢纽,要建设优秀的乡镇企业文化,就必须造就一批能正确引导与设计乡镇企业文化,具有良好思想、文化、技术、管理等素质的优秀农民企业家。鉴于我国目前乡镇企业管理队伍的现状,那么,首先就要培养农民企业家正确的乡镇企业文化意识,使之充分认识到乡镇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而不是将企业文化视为简单的文娱活动与文化教育,可有可无的东西。其次,培养他们正确的经营观念,如全局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市场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用户观念等。这样,才能概括出本企业优秀的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和企业价值观,从而创造出优秀的乡镇企业文化。再次,培养农民企业家成熟的心理与高尚的人格,使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当带领乡镇企业健康发展的舵手。

3.创造崭新的价值观。要逐步改变狭隘的个人主义作风,使广大职工的思想观念迅速转移到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不断改变其原来从个人角度出发的价值观,树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共同价值观,在潜意识中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使企业发挥出最好的整体效应。

4.培育优秀的乡镇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下,企业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是全体职工的共同追求、意志风格和经营宗旨的综合体现。这种企业精神犹如一面旗帜,激励、统帅着企业职工的意志和行动,使职工在其呼唤下热情饱满,扎扎实实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不懈地奋斗。故乡镇企业在企业精神的培育上,应把朴实、诚恳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为根本,同时,着眼未来,适应新形势,赋予乡镇企业文化以科学的新内容,使我国的乡镇企业永葆青春。

5.加强企业民主建设。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推进民主建设,让每位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首先,应让职工参与审议重大决策。企业是以职工为灵魂的,那么,在企业一些重大的或具有长远影响的经营决策上,给职工以充分的发言权和审议权,这不但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职工在工作中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其次,给予职工监督领导权。职工是企业的主人,领导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职工有权监督,通过监督、评议来规范领导的行为,从而既有利于选举优秀的企业领导者,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再次,建立健全工会组织,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样,才有利于倾听职工的呼声,有利于消除各种矛盾,达到上下协同一致。

6.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建设优秀的乡镇企业文化,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从企业文化角度看,其核心层——精神层的内容,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企业风气、企业道德等,都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其中间层——制度的形成和贯彻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并把这些作为中心去抓。

标签:;  ;  

乡镇企业文化研究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