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供电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论文_曾荣

电力企业供电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论文_曾荣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梅州平远供电局 广东省梅州市 514600

摘要:电力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有赖于电力企业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当前,我国社会用电需求量日益增多,在电能转换和电能输送实际过程中,电能损耗量居高不下。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企业供电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线损管理;降损措施

引言

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供电系统会一定程度上受损,这是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供电网的结构状况是否是安全的、电网的供电方式是不是合理、供电网系统的参数高低是否合理、供电网导线截面大小是否科学的这些因素都会使供电线路受损。因此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特别的注意这些方面。

1 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供电线路网架结构不合理,线路架设不科学;设备更新缓慢、年久失修

电网结构布局不科学,线路架设不合理,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线径小,迂回架设、线路设备的容载比不合理;落后、陈旧的线路与设备长期带病运行,没有及时更新换代,或者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运行中的故障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主变压器容量不足,三相负荷不平衡,无功补偿不能发挥补偿作用;绝缘子表层污染不及时检修,各种漏电故障时有发生,等等都可能造成线损的增加。

1.2 计量工作存在的问题

没有严格执行计量运行管理和轮校制度,同时缺乏制度落实监督,用户电表在使用和更换上存在漏洞,淘汰表计、故障表计、超校验期运行表计依然在使用。计量设备不按周期检修、校验、轮换,均可能造成电能损失。各电压等级关口表计的安装、运行维护不到位,还有部分大用户、重点用户、专变用户的计量表计还没有采用主表、副表两套计量,一旦表计有问题,就会造成电量损失。

1.3 线损管理制度不够落实、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不足

落实线损管理责任制,是完成线损率指标,降低线损的保证。企业将线损指标进行分解后,线损管理工作几乎渗透到每一个班组,而班组在工作中只是捎带管理线损,无专人专责管理线损。供电公司属于国企性质单位,公司内部鼓励机制较少,存在消极怠工现象,责任心不强,存在估抄、漏抄现象;抄表员为避免长途跋涉进行抄表工作,私自估算用户用电量,与实际用电量存在较大差别;对线路、台区不及时维护、线路走廊竹木不及时清理,都造成电量流失;存在线变关系、户变关系未分清现象;等等都对线损造成影响。

1.4 线损计算不体现实际情况

理论线损、实际线损计算未及时跟上,计算的方法、计算的结构框架、计算的结算与实际线损情况有出入,不能真实的反映线损,想详细的分析线损有一定的难度。线损率不是一个“常量”,它是与负荷、电网结构、潮流、运行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的变量,是变大还是变小应该有一个客观的尺度。线损率既不是必然逐年下降的指标,也不是逐年上升的,怎样对变化进行衡量,这就需要进行理论线损、实际线损计算,制定出客观标准。

2 加强线损管理及降损的措施

2.1 管理措施

2.1.1 完善同步抄表制度

在未普及电子表的地区,因高、低压两种电压表抄表例日不同步,极易导致线损率不真实。要实施同步抄表,加大集抄改造力度。具体地,构建并完善同步抄表制度,减少偷电、漏电现象,有效保障真实准确的抄表率和线损率,大幅度降低配电网线损。

2.1.2 完善表计管理

若供电企业能实现正常良好的运作,且能获取丰厚的经济效益,可将使用情况作为依据,正常更换电表,通过精确性较强的电子表,准确记录电量,避免发生漏记、误记等现象。加强对电表计量的管理,可促进抄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2.1.3 强化用电检查和线损分析

供电企业要分析与总结用电检查的相关经验和线损具体原因,有效控制线损波动;及时发现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加大用电稽查力度,预防和打击各种违章窃电行为,保障电力经营秩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技术措施

2.2.1 降低配电能耗

配电网线损涉及诸多因素,配电变压器相应的电能损耗就是一个重要因素。为强化电网损耗管理,必须强化对变压器的有效管理,有效降低其能耗。具体措施如下:控制变压器各项装置,避免部分变压器存在过高能耗,及时更换能耗较高的变压器。

2.2.2 调整电网运行的实际电压

为了能够使电网运行的实际电压得以更好更快调整,应该全面化、系统化、科学化地调整相应的实际电压,注重负荷功率的有效控制。相关工作人员要注重电压平方值的数据信息,当相关数据信息存在很大差异性时,要能够及时准确应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网运行可持续性。对电网运行实际电压实施调整,要有效控制其负荷功率,避免其发生改变。电压平方值出现增加,相应的输配电设备实际功率随之降低。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电网运行的实际电压,有效降低线损。

2.2.3 合理选择供电半径

在配电网实际运行中,供电半径对线损实际状况具有决定性影响。为有效改善线损情况,需增强供电半径选择的合理性。若电压等级为35 kV,则最好将其线路相应的供电半径控制在40 km 以下;若电压等级为10 kV,则最好将其线路相应的供电半径控制在15 km 以下;若电压等级为400 ~ 220 V,一般不大于500 m;将负荷密度作为依据,结合电压损失相应的允许值确定供电半径。

2.2.4 优化无功补偿

对无功功率进行优化和平衡,能有效降低线路相应的无功功率,减少线损值,并确保电压质量满足相关规定的具体要求。另外,提高用户端相应功率,能有效降低配电网线损,并有效节约电力资源。通常,可采用两种方法有效提升配电网用户相应的功率因素,一是集中补偿,二是分散补偿。有效结合两种方法,可增强补偿效果,促进用户相应的功率因数实现大幅度提高。

3供电线损精益化管理的实现

3.1 建立和完善线损管理机制

为了精益化管理工作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创设线损管理组织机构,使管理思路和管理理念呈现规范化、指标化以及体系化,从而让每一位工作人员能够创新与改进原有传统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下属工作人员,都要对精益化管理工作予以更高的关注力度,不断完善与改进线损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流程与规范,让广大工作人员有章可循。

3.2 坚持精益化管理的原则

要想保障精益化管理工作能够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呈现积极意义,要对精益化管理原则和管理理念予以高度关注,将专变客户线损精确比对和供电客户线损趋势分析的方法运用到日常工作中,真正意义上增强线损异常分析和处理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有效性。要深层次地探讨与分析营配信息集成建设成果,有机整合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电能数据信息、营销系统信息以及配件生产系统的设备台账,从而更好地应用于线损异常的线路和台区实施全过程闭环的管理机制。

3.3 坚持信息化管理的原则

精细化管理工作为了能够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呈现可持续性,要高度重视信息化管理原则,发挥信息系统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有效性。它的主要支撑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需合理有效地认知与掌握系统自动化以及信息化数据信息,帮助广大工作人员在信息化管理原则的基准上,加强对精益化管理理念的认知,保障管理线损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得以全面性、系统性、有效性推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市环网供电的主要网络是配电网。所以无论是由于哪些原因所引起的配网线路的损耗现象,都必须要格外的注重这些因素。不能忽视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漏洞,要加强安全实施教育,施工单位要确保就业人员的施工素质和作业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完成,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邢晓娟.浅谈强化线损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福建质量管理,2015,11:59.

[2]廖学琦.农网线损计算分析与降损措施[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3]杨庆河.10kV 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04).

[4]李英翔.10kV 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分析[J].通讯世界,2016,(2):130-131.

论文作者:曾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电力企业供电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论文_曾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