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现状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论文,内部审计论文,发展现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现代内部审计制度自1983年建立以来,内部审计在法规制度、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内部审计已成为经济生活中受托责任系统中的重要监督和控制机制,并作为组织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组织防范舞弊和腐败、推进廉政建设、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改善治理结构和流程发挥了重要的“免疫系统”功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其工作水平和发挥的作用能够反映我国内部审计的总体水平和发展趋势。
2008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以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和深入单位调研等方式,对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内部审计情况进行了普查和调研,发布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报告从法律环境、基础建设、业务发展、主要问题、意见和建议及职业化建设六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情况。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呈快速发展态势,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体系、业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逐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显著提高,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保驾护航。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哪些新进展、取得了哪些新成绩、呈现哪些新特点,从2012年初审计署对61家中央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调研中可见一斑。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日趋完善
(一)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和意见,中央企业积极规范公司运营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治理环境。在调查的61户企业中,36户在集团总部层面设置了董事会,其中35户设置了专业审计委员会或审计和风险管理委员会;1户未设置董事会的企业设置了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定位为指导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督导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及实施;对公司审计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指导。审计部门作为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接受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为审计委员会提供工作支持和服务,根据批准的年度工作计划,对集团公司及子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并定期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集团公司领导报告工作。审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多为外部非执行董事。在调查的企业中,有25户未在集团层面设置董事会和专业审计委员会,其审计部门主要受公司总经理、纪检组长或总会计师分管或共同领导,对集团公司及全资企业、控股企业以及分公司等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并定期向主管领导提交内部审计报告。
(二)机构、人员配置和管理体制
1.总审计师设置情况。在调查的企业中,有6户在集团公司层面设置了总审计师,占调查企业9.84%,有4户在二级公司设置了总审计师,占调查企业6.56%,其中,国家电网和华润集团在总部和部分二级单位同时设置了总审计师。设置总审计师的企业将该岗位工作职能定位为协助集团公司分管领导负责审计工作,参加集团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高层会议,及时了解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和重要经济活动的分析;参与公司管理制度、办法和战略发展规划等事项的审定。从级别上看,除个别公司外,多数总审计师未进入集团党政领导班子,级别为集团公司总师级或总经理助理级,个别属于副总师级。从审计工作开展情况看,设立总审计师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较为规范,机构设置健全,项目开展类型较为丰富。
2.机构及人员配置情况。61户企业均在集团公司层面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其中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有48户,占总数的78.69%,未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13户企业采用审计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方式。61户集团总部审计人员配置为1165名,其中专职审计人员1094名,占总数的93.9%。专职审计人员中,按照技术职称分(中级及以上),会计审计类655人,工程机械类119人,其他类202人;按照工作年限分,从事审计工作1至5年的302人,从事审计工作5年以上的768人;按照学历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030人,本科以下的65人。二、三级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1266户,其中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有709户,占总数的56%。审计人员配置为8864名,其中专职审计人员7582名,占总数的85.54%。专职审计人员中,按照技术职称分(中级及以上),会计审计类3709人,工程机械类840人,其他类1381人;按照工作年限分,从事审计工作1至5年的2289人,从事审计工作5年以上的4478人;按照学历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5510人,本科以下的1532人。从数据上分析,集团层面在独立审计机构设置、专职审计人员配置、人员学历和职称等方面均优于二、三级公司。
3.管理体制。在调查的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通常采用“逐级双重管理”和“垂直管理”两种管理方式。如,中国移动采取逐级“双重管理”模式,即各子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接受总部和本公司的双重管理,总部对各子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实行统一业务领导、统一业务操作规范;子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接受总部和所属子公司的双重任务下达、双重绩效考核,向总部和所属子公司进行双重工作汇报,并接受总部和所属子公司的双重人员调用。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神华集团等参照审计署特派办模式成立的区域审计中心(局),采取的是“垂直管理”方式,即审计机构为集团公司审计部的派出机构,在人员管理、业务管理、经费管理等方面均直接向集团公司审计部负责,业务计划由总部下达,直接向总部提交审计报告。
(三)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1.规范化建设情况。调查表明,各企业高度重视内部审计规范化工作,根据国家、部门和行业协会相关法律法规,分步骤、分层次地对自身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进行不断调整、梳理,多年来持续对相关制度、规定、办法进行修订和补充。如,航天科工集团成立了规章制度领导小组负责对集团规章制度的顶层设计、发布审核以及对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分析。对规章制度实行计划管理,把审计规章制度建设融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中,使其保持针对性与有效性。从设立规章制度类型看,被调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基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主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目标、职责权限、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范围与内容、主要程序与要求等进行规定,如,中国移动发布了《中国移动内部审计章程》,章程明确了公司内部审计的使命、职责和工作任务,赋予了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履行职责应拥有的权限,并对公司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二个层次包括对建设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海外业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以及IT审计等主要审计业务的管理进行规定,同时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操守、审计计划管理、审计质量管理、审计信息管理、审计档案管理、审计业务流程等做出规定,起到保证审计管理接口接口清晰、责任义务明确、管理流程规范有效的作用;第三个层次是审计业务具体操作指南,主要对审计方案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内部审计业务实务指南等进行具体规定。
2.标准化建设情况。审计评价指标的确认一直是审计的难点之一,特别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显得尤为突出。调查发现,多家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已经开始尝试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经济评价标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主要特点都是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审计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如,宝钢集团在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等规定进行吸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特色,形成了具有宝钢特色又符合国资委规范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评价体系。一汽集团将平衡计分卡工具引入经济责任评价体系,从财务绩效定量评价与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个角度进行评价。
3.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情况。在调查的61户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开展了计算机审计工作,其中,有46户已经开展了计算机审计工作,有40户已使用专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有35户经常开展计算机审计,26户较少开展或未开展过计算机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水平与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紧密相关,通信行业及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制造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较高。如,中国移动等3家通信企业,除了开展传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外,还专门招录了具有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认证的人员,对公司使用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审计,拓展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覆盖范围。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不断拓宽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逐年深入。2009年至2011年,调查的61户企业开展各类审计项目166.99万项,共查出违反财经纪律问题金额2182.42亿元,促进增收节支379.89亿元,避免损失金额149.57亿元,提出审计建议32.67万条,落实整改30.39万条,落实整改率为93.01%。从审计结果来看,设立总审计师、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高,审计效果好;审计部门归企业一把手管理的、设立了区域直属审计中心的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强,工作力度大。
(一)夯实财务收支审计,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财务收支审计是审计部对总部及所属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情况进行的审计,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按有关规定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其目的是揭示和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情况,防范企业财务收支中各种违纪违规问题,维护公司所有者权益,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三年来,调查的61户企业共开展财务收支审计2.03万项,促进增收节支10.59亿元,避免损失金额83.82亿元,提出审计建议6.16万条,落实整改5.74万条,落实整改率为93.14%。
(二)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被调查的企业能够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单位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经营管理职责履行情况实施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验证,国家法律规定和公司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价,经营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认定,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应负责任的界定等。内部审计部门根据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行政正职离任情况,对单位负责人及时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做到“离任必审”。三年来,调查的61户企业共开展经济责任审计2.55万项,促进增收节支26.24亿元,避免损失金额25.34亿元,提出审计建议11.35万条,落实整改10.42万条,落实整改率为91.9%。
(三)关口前移,全过程跟踪审计基建项目
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大型的基础建设项目,内部审计部门已经从传统的事后决算审计,转变为全过程跟踪审计。通过对项目的组织实施、合同管理、质量控制、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指出项目在履行报批手续及时性、合同计价、计量签证、价款支付、质量控制、经济数据完整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年来,调查的61户企业共开展基建审计158.07万项,促进增收节支326.65亿元,避免损失金额35.23亿元,提出审计建议7.21万条,落实整改6.85万条,落实整改率为95.01%。
(四)加大内部控制审计,夯实公司健康发展基石
随着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完善,内控检查和内控测评成为用相对独立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和判断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性的有效手段。被调查的企业主要是在经济活动复杂、风险高、市场规范性不强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业务,掌握重要资源和权力的关键岗位及领导中开展内控的测试检查及审计。三年来,调查的61户企业共开展内控审计1.3万项,促进增收节支3.99亿元,避免损失金额1.21亿元,提出审计建议4.6万条,落实整改4.3万条,落实整改率为92.7%。
(五)全面开展绩效审计,促进提高效率、效益
被调查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积极开展多种层次,内容丰富的绩效审计。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的绩效评价指标,落实企业领导人员资产经营效率。通过全面的绩效审计,考核资产经营责任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并为科学制定企业下一年度考核指标提供参考依据。审计结果也成为了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界定和企业领导人员薪酬考核兑现的重要依据。三年来,被调查的61户企业共开展绩效审计3.03万项,促进增收节支12.43亿元,避免损失金额3.97亿元,提出审计建议3.37万条,落实整改3.11万条,落实整改率为92.53%。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果显著提升
调查发现,2009-2011年内部审计部门直接为企业节约建设资金、挽回经济损失514.47亿元,为企业价值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不少内部审计部门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为管理者科学决策和改进经营管理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成本效益、改进经营策略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地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促使各级企业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和科学发展意识,净化了企业运营环境,从另一个角度发挥了审计增值服务作用。
(一)推动企业积极落实国家宏观政策
内部审计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在推动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并监督企业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的情况;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情况,以及与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二是通过加强专项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推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有效执行。如,2011年一汽集团内部审计部开展了自主车型资源匹配专项审计3项,涉及通用轻型车公司L501项目、吉轻森雅M80/S80项目、轿车公司A130项目,审计重点关注了与上述自主车型配套的整车、动力总成、零部件、原材料间的资源匹配、保证措施等,提出了规划产能、产品质量、产销量有效保障的针对性措施和建议,以确保自主产业措施的有效落实。华电集团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履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内部审计部门组织公司系统所有火电企业开展了节能减排专项审计调查工作,促进集团所属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二)促进企业合法经营
促进企业合法经营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对经济活动及经营管理制度进行监督检查,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揭露违法乱纪行为,维护公司经济秩序,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一是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审计监督,特别是对物资采购、项目招标、对外投资等经营管理的重点领域和环节加强监督,严格把控,保障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内部政策、制度的轨道上正常运行。二是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公司规章制度审核的主体之一,在保障公司规章制度的合法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是内部审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建立风险事件库,提示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保障公司安全平稳运行。
(三)为企业任免干部提供了有力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一直是内部审计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和经济业绩情况,并将审计结果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一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抄送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让其及时了解干部履职情况和审计评价;二是年末审计部门将当年的审计报告,提供给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为其年终考评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提供参考依据;三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均要装入人事档案,作为领导干部评价的依据。
(四)促进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近年来,内部审计不断加强对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性的审计工作,通过监督工作,发现并纠正存在的会计信息问题,督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各位员工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对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地会计核算并及时、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加工、传递和揭示的可靠性,在实质上促进财务报告和质量的提高。如中铝集团总部在近三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通过审计共调整企业负责人任期内利润12亿元,并对其他有关会计核算不符合制度规定的问题提出了审计调整意见,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五)维护境外国有资产安全
随着国有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力度逐年加大,境外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审计部门根据全面覆盖、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管理层的意见和风险判断,通过审计加强境外资产管控和风险防范。一是组织开展海外资产管理专项调查,摸清海外资产的“家底”,建立基于审计工作需要的海外资产数据库;二是对境外“壳公司”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对该类公司存在的法律关系、税务关系复杂等所带来的主要风险进行了提示;三是对海外机构进行延伸审计,揭示其内控薄弱环节,促进境外资产的安全运作。如,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扬子石化等企业通过开展联合账簿审计或合资公司股东审计,发现了合资公司在会计核算、内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严格管理等建议,为促进合资合作企业严谨规范经营和维护股东各方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促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各项审计发现问题、给出解决途径,引导各相关被审计单位进行制度化修改,并通过审计成果利用途径和后续审计,督促各单位、体系和人员对审计工作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包括对重点事项整改和系统建设,做到既有的放矢又举一反三。
(七)促进企业反腐倡廉建设
在吸收纪检监察部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审计部门配合纪检监察系统,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属性,把审计工作同监督领导人员行为进行结合,重点强化与领导人员管理责任有关的合法经营及重大决策等审计力度。把审计发现的重大经济损失作为责任追究的内容之一,对通过审计查实确属领导人员负有责任的,坚决依据责任追究的规定处理;对被审计对象发生重大经济违法违纪问题,而上级部门和领导人员长期失察,或者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处理不力,也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用人失察的责任,促进相关领导人员决策规范、慎重决策,促进相关人员廉政意识的提升和行为养成。近三年来,被调查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共处理或移送违法、违规干部416名。
(八)加强企业内部沟通
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积极推行审计开放透明制,主动邀请被审计企业的有关领导和财务、计划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不仅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理解,而且对准确把握问题性质、促进问题的“标本兼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项目公司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 整改报告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企业责任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