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_世界经济论文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_世界经济论文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中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2;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95(2001)03-0057-04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它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经济活动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全球化必然会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全面研究全球化的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迎接全球化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球化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所谓全球化,主要是一个经济概念,即经济全球化。它是指按照市场规律,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资本、商品、劳务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生产、流通、消费有序运作的一种客观历史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日益冲破各个国家、民族原有的孤立、封闭的状态,而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世界各国的经济逐步联结成一个整体,表现出经济一体化的走向。因此,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密不可分,但二者并不是一个概念。经济全球化指的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发展过程,而世界经济一体化则是这一过程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世界经济一体化。

从根本上说,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日益超出国界获得国际化的形式,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都在利用这种国际经济联系来发展自己的经济,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体系。

但是,世界经济从总体上来看,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地位,而资本主义具有一种本能——资本的无止境地扩张。这个本能,就是经济全球化最深刻的历史动因之一。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有过深刻论述。他们指出: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益,奔走于世界各地,到处开辟市场,到处安家落户,把生产和消费日甚一日地变成全球性的。为了达到经济上的目的,他们到处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把哲学、文学等日益变成世界性的人文“科学”。在利用这些手段不能达到目的时,他们便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用血和火开路。这样,资产阶级就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开辟了一个新世界。站在今天的时代看,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并不过时,经济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

从历史上看,全球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自由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时代,它以开拓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为特征。19世纪末,全球化进入了以瓜分世界市场和形成世界范围的殖民体系为特征的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首先,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早在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就出现了跨国公司的雏形,然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则是在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为了占领更广阔的市场,把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到世界各地,组成跨国公司。80年代中期以来,电脑和其他信息技术设备大大普及,国际互联网初步建成,为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生产、金融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它们在世界生产和经营上占据巨大的优势地位,并且出现了一批名副其实的“全球”公司。跨国公司以全球化为战略,通过对子公司的层层控制和管理,使子公司所在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大大加强。

其次,世界经济的市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在此基础上世界市场迅速扩大。而且,80年代中期以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努力与世界经济接轨,苏联、东欧剧变后,也发展市场经济,世界各国的经济都被纳入统一的世界市场中,市场经济逐渐成为单一的经济运行机制,变为全球化的经济体制基础。

第三,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加强。二战以来,国际组织数量不断增加,据90年代初的统计,全世界的国际组织增加至5000多个,其中政府间组织约300个,非政府组织多达4600个。随着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贸易组织(WTO)等的权力和地位不断增强,它们被视为解决世界经济问题的主体。

上述现象的出现和加强,表明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如何看待全球化,就成为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可否认,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历史进步性。它使世界经济进入了大开放、大融合、大协调的时代,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和平及稳定的环境,增强了各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使各国的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了各国经济安全的系数。经济全球化促进新旧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世界经济整体上升。各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世界各国可以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使世界经济总体趋好。

然而,全球化进程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下进行的,因此,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获利也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凭借其资本、技术、市场、信息等优势获利最大,而发展中国家则由于种种原因,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和被动地位。因此,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来讲是一种机遇,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更多的是挑战。资本在全球的流动性加大和效率提高,使拥有巨额资本的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市场不发展,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人才和经验,缺乏对资本市场有效的管理,很容易受资本市场风险的冲击,从而导致国家经济出现动荡。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两极分化,出现了“信息贫困和数字鸿沟”现象。90年代是全球化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南北国家差距持续扩大的时期。目前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低收入国家,其收入只占世界收入的6%。

同时,我们还看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全球化挑战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更重要的还出现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因为经济的全球化必然会使全世界的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使之具有全球化的倾向。因此,全面认识全球化的影响,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好地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国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拥有自己所管辖的领土,可以独立地行使国家主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政策有不受别国干涉的权力等。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势必会限制或弱化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府的作用。因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是资本主义,虽然我们不能绝对地说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其经济与技术优势,已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世界体系,经济全球化主要是在发达国家的国际制度安排下展开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全球化的好处,发展中国家不仅必须遵守发达国家早已制定的国际条约、协定和惯例,而且还被迫主动地对经济管理权限作出某些让步,结果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受制于发达国家。

跨国公司的活动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也带来挑战。截止1999年底,全世界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其对外投资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直接投资的90%以上。跨国公司的规模及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使得它在东道国和母国的国内政治权力结构中成为不可忽视的压力集团,能不同程度地左右一国的内政外交政策。

另外,国际组织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增强,对国家主权的行使也构成了干预。虽然国际组织的性质只是国家间的协调和中介机构,但实际上强权政治和霸权政治行为在国际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损害。例如,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最危急的泰、韩和印尼承诺了10000多亿美元的援助,但前提条件是上述国家必须接收该组织开出的“药方”,其中主要涉及宏观经济全面紧缩、进一步对外国开放市场和改革金融体系等。受援国在接收这些援助时,显然是交出了部分决策主权,使得像IMF这样的国际组织拥有了主权国家的政府职能。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国家主权和政府职能的弱化上,还表现在对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渗透上。

传统文化是某一国家或民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核心是作为国家或民族灵魂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全球化在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会使一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世界文化中,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民族文化遭到外来文化的渗透甚至异化。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西方文化在全球迅速地传播,对非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带来严峻挑战。这里讲的西方文化,概指那些根植于西方世界(美国和西欧各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包括对“人”和“人性”的重视,对市场经济的信任,对私有财产的认可,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对个人“自由”的尊重和保护以及对法制社会的崇尚等。不容否认,这当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为包括非西方社会的人民在内的人类共同欣赏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方和非西方社会的国家在发展上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所选择的道路也是不相同的,因而各自的政治诉求和价值观也不一致。东西方文化的并存正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繁荣局面的表现。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要借全球化在全球推行“西化”,把它们的价值观强加给非西方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对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

西方世界的文化渗透主要依靠信息革命带来的传媒革命。高功率的广播、卫星电视、国际户联网覆盖了整个地球空间,使世界大大缩小,西方传媒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凭借其在资金、人才和传统信息网络上的地位,形成了在全球信息传播市场的垄断优势。一项统计表明,目前,从发达国家进入发展中国家的信息量超过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信息量的100倍。

跨国公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西方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跨国公司不仅带来了世界的“经济流”,也带来了世界的“文化流”。虽然跨国公司在其子公司所在国推行“本土化”,但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则是以原汁的母国文化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由跨国公司打造出来的“白领阶层”,虽生长在不同国家,但逐渐会形成统一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甚至统一的价值追求。

市场经济体制在全世界范围内运行更是为西方文化产品的传播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越来越注重利用市场力量来传播自由民主思想和价值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切精神产品也都市场化和商品化,西方特别是美国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加强文化产品的输出。高科技的使用,使西方的文化产品更具有刺激性,更具吸引力,也更具竞争力。近年来,西方的电影、电视剧、广告片在我国随处可见,其造成的结果是青少年对西方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的热衷追随,与此同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漠视。西方文化对主权国家传统文化的渗透还将继续下去。

时代的发展使全球化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趋势,中国要发展,必须积极参加到全球化的过程中去,一方面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必须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有足够清醒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首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决定着国与国之间、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力量对比。在全球化浪潮中能否获利及获利多少,根本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已初现出市场经济的活力。但应当看到,市场经济并不是一剂万能良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市场经济的缺陷也随之在全球蔓延,导致世界经济的起伏、动荡和危机。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和计划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在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大大加强,只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才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一国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还是要靠本国人民的力量,那种把我国经济发展完全寄托于全球化的观点,只会使我国经济依赖于西方经济,受制于全球化中的西方战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其次,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虽然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主权造成影响,但主权国家仍然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基本单位,在对一个国家内政外交问题的处理上有着绝对优势的发言权。跨国公司、国际组织不具备管理主权国家公共事物的功能,不可能制定出符合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发展战略。我们既不主张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也不赞同西方政治家鼓吹的“主权有限论”、“民族国家消亡论”。实质上,经济全球化会使主权国家的政府职能作出一部分让渡,但同时又使国家的作用更加突出。因为全球化使各国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如何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政府职能已经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初步建立了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等。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须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的能力,加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力求制定更加科学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规避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风险。

最后,要大力弘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要防止在全球化的单一文化潮流中丧失自我,抵制和消解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挫败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政治图谋,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是一个既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又有坚定的自主性的文化体系。它既有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包含对外来文化合理成分的吸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应改变那种传统的说教式的枯燥的教育方法,利用高科技手段,结合时代特点,增强内容的吸引力,让青少年真正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全球化格局中,自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正确制定社会发展战略,是积极应对全球化,加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收稿日期:2001-05-16

标签:;  ;  ;  ;  ;  ;  ;  ;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