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方向”为指导加快山东省潍坊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与启示_农业论文

以“三个导向”为指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山东省潍坊市的调查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潍坊市论文,山东省论文,农业发展论文,导向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题组负责人:王兴国

      课题组成员:丁志伟、张清津、裴红、韩冰、李岩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视察山东时指出,作为一个人口大国,13亿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以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潍坊市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源地,位于山东省中部,辖4区、6市、2县,总面积1.61万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1173万多亩,常住人口922.5万,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个国家级战略的叠加区域,是国内重要的粮食、蔬菜、畜禽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连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地区。多年来,该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创造了许多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鲜经验。

      2014年以来,潍坊市委市政府以“三个导向”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品牌农业为统领,再造农业发展新优势,对当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近期,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兴国带队、会同潍坊市委党校组成联合调研组,进行深入调研后认为,潍坊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做法契合、遵循了“三个导向”重要思想,是山东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方面和缩影。

      “三个导向”战略思想的提出,全面准确概括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我们走具有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2014年以来,潍坊市委市政府以“三个导向”战略思想为指引,以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为契机,以品牌农业为统领,走低碳、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路径,积极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再造农业发展新优势,对当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现代农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摸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

      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传统“家家包地、户户务农”的分散经营方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为此,潍坊市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大力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探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中央和省有关政策规定,在稳定现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家庭经营在农业中基础性地位的前提下,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大力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先后探索培育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了“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产业化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具备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发展到7.8万家,家庭农场3127家,农民合作社14452家,农业龙头企业301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省级75家、上市公司6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到217家(其中3家突破百亿元)。

      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全市已有93.6%的村颁证到户,颁证面积占应确权面积的92.9%;扎实搞好农村集体资产改制,已有87.8%的村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81.8%的村完成改制,54.7%的改制村经工商部门登记为经济专业合作社或公司。成立全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起覆盖市、县、乡三级的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同时在全省、全国其他地区积极推进分支机构建设,为广大农户和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股权、农业知识产权流转等交易,以及农村产权资产资源评估、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签证、农产品信息发布等提供全方位服务。

      第二,着力强化现代农业技能培训,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发挥当地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密集优势,大力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立符合地方实际、实用高效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开展新型农民培育工作。

      昌乐县创设了职业农民讲习所,配备了4000平方米的集中培训场所,建立21处实训基地,引进全国供销总社、科研院所知名专家组建了师资库,与骨干合作社、社区培训场所,以及远程教育网、本地电视台紧密对接,累计培训农民1.2万人次。诸城市整合教育、农业、劳动、建设、科技等部门培训资源,依托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成立全国首家农村社区学院,在各镇街组建13处社区分院,依托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成立208个社区教学站,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市、镇街、社区三级农民教育培训网络,着力培育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

      第三,有力整合涉农社会资源,构筑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方向,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配套完善的社会化服务。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为现代农业经营提供资金扶持。鼓励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县城、镇街设立分支机构,有序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市、县两级农村信用社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达5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达54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金融支付体系全覆盖,全市乡镇及以下标准化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达到624个,设立3456个简易便民服务网点和流动服务网点。探索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海域使用权、农村住房、蔬菜大棚抵押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推出9大类、83个创新业务产品,累计支持农户超23万户,发放贷款300多亿元。

      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162处,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到1500多处,年交易额过亿元的达41处。其中,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推动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其自建基地等与超市无缝对接,年实现交易额100多亿元。为减少流通环节、促进产销衔接,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400多亿元,有效开拓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推动供销社、邮政局等传统涉农机构转型升级,发挥为农服务主渠道作用。全市供销社共建设为农服务中心35处,通过“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环节托管等形式,托管土地105万亩,为农户提供耕种、测土施肥、农药喷施、收获储存、农业技术等服务,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由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作业,种、养、加工各环节统一种苗、饲料、用药、购销标准化服务。邮政系统探索农资从厂家到地头直供连锁加盟分销方式,建成1处省级物流配送中心、4处县级配送中心、47处乡镇配送中心、1213处“三农”服务站,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营销配送网络,有效解决了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问题。

      以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 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潍坊市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27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其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为此,该市以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以节地、节水、节肥等为重点,着力推进资源集约化利用。以节地为重点,推广立体种养和间作套种技术,全市立体种养面积20多万亩,无土栽培30多万亩,粮菜间作、粮果间作、林粮间作、树下经济等45万亩,全市土地复种指数165%。以节水为重点,采取“库河串联,水系联网,优化调度配置水资源”的办法,构筑区域性水网体系,逐步实现水库之间以及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区间径流水相互调剂余缺。扎实搞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节药为重点,推广绿色控害技术410万亩,统防统治面积275万亩,节省农药用量20%以上。以节种为重点,推广小麦精量匀播和玉米、花生单粒播种技术,全市小麦精播面积340万亩,玉米、花生单粒精播面积486万亩,每年节约种子3800万公斤。同时,推广“畜—沼—粮(菜、果)”生态循环模式,规划建设了100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127处,年处理废弃物30万吨,生产有机肥20万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

      

      生态循环农业

      第二,提高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实施土壤改良、种业创新和园区示范工程。目前,全市农机总值达到97亿元,农机总动力1385万千瓦,拖拉机19.4万台,联合收获机2.3万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推广化肥深施机械,提高化肥利用效率30%;推广植保无人机,降低50%的农药使用量。在设施农业比较集中的寿光、青州、昌乐三县市,开展土壤改良试点,计划5年内在全市全面组织实施土壤改良工程,提升耕地质量。寿光每年拿出8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土壤改良,对增施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农户进行补贴,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施用有机肥料,大幅度降低化学肥料的投用量。同时,集中力量同国内外高端科研机构开展种业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全市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55个,市级标准化种苗生产基地达到28处,良种繁育基地面积10.8万亩,年种子生产经营能力达1.2亿斤、种苗15亿株,有效缓解了种业长期受制于国外市场垄断的状况。为推广现代高端农业科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市共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16处,现已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处,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处,国家级蔬菜、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20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处,市级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区150处。

      第三,大力发展特色品牌农业,倾力打造“中国食品谷”。发展品牌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潍坊市发挥各地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粮食、瓜菜、畜禽三大优势主导产业。现已规划建成以寿光为中心的150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区,以安丘为中心的100万亩出口蔬菜生产区,以昌乐为中心的40多万亩优质西瓜生产区,以临朐为中心的100万亩优质果品生产区,以诸城、昌邑为中心的3亿只肉鸡生产区,以昌乐、寒亭为中心的3亿只肉鸭生产区,以诸城、安丘为中心的1000万头生猪生产区等大规模特色品牌产业生产基地,以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为中心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加大品牌培育和质量认证力度,全市“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在全国地市级最多,其中“三品”品牌达到165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8个,“三品一标”产地认定面积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的46.1%,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占全国1/17;全市农业企业拥有13个中国驰名商标、67个山东著名商标、19个山东名牌产品,品牌数量在地级市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全市80%的园区蔬菜以品牌形式进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及欧美日韩等高端国际市场。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建立以寒亭为核心功能区,寿光蔬菜种子谷、诸城肉食加工谷、安丘出口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峡山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等为外围功能区,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研发、交易等环节,覆盖潍坊全域的“中国食品谷”,打造面向全省、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食品硅谷”,使其成为引领未来潍坊现代农业发展的引擎,成为潍坊食品业品牌和质量安全的名片。

      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 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正本清源,前提是抓好农产品质量。潍坊市把发展生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行安丘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模式,实行“两个市场、一个标准”,筑牢源头控制、过程监管、市场准出准入防线,努力把潍坊创建成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地区。

      第一,严格规范农业投入品经营使用建立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标准化生产规程。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对粮食、蔬菜、瓜果、禽肉等农产品,从选种、栽培、施肥、用药、田间管理、加工、储运、销售各个环节,制定了426项农业标准技术规程,实现农业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全覆盖,建立起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整套无缝隙、全过程标准化生产规程,严格规范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使用范围和量度。对所有进入潍坊市经营的农兽药生产企业和产品,严格落实告知备案和市场准入制度,对全市农兽药批发企业和连锁直营店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落实实名购买制度,确保农兽药来源可确认、去向可查询、质量可追溯。对高毒农药由供销社系统统一储备,并由其组织专业队伍实施作业,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擅自销售、使用,所有示范园区周围一律不准设置高毒剧毒农药经营点。

      第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着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基层力量薄弱的实际,在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内部,设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农业执法机构,在所有涉农镇街道设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在每个村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初步建成了市、县、镇、村四级联动、职责清晰、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组织镇、村两级与辖区内每家食用农产品种植户,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与每个农药经营店签订农药经营承诺书,促使生产经营者严格自律、依法生产、守法经营。建立常态化抽检机制,组织开展粮食、蔬菜、瓜果、肉,及肉制品、食用油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始终对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保持高压态势。蔬菜、瓜果、畜禽等食用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7%以上。

      第三,推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查询追溯系统。探索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以县为单位制定统一的农产品产地证明。农产品生产者对收获上市的农产品,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持有关证明上市销售。积极推进农产品快检广覆盖,现已建成市级检测中心4处、县级11处、镇级检测站110处,企业、市场、基地检测室2400多处,在全市大型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大型超市,推行入市农产品“批批检”。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抽检密度和频次,发挥好检测结果的倒逼作用。对上市蔬菜、瓜果等食用农产品开展农药残留速测,对经速测不合格的农产品再进行实验室检验,否则不准入市销售。建立农产品追溯查询系统,逐步推进农产品产、购、储、运、销全链条可追溯。

      以“三个导向”为指引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解决13亿人口“饭碗”和“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潍坊市以“三个导向”为指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我国国情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既不能照搬美国、加拿大等大规模经营、大机械化作业的模式,也不能采取日、韩等依靠高额补贴来维持高价格和高收入做法,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潍坊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做法,不仅契合与遵循了“三个导向”战略思想,而且以事实表明,只有紧紧抓住事关现代农业发展的“三个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才能真正抓住发展现代农业的“牛鼻子”,从而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二,必须更好发挥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职能作用。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市场经济规律,但市场先天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决定了它又不是万能的。同时,鉴于当前我国农业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科技含量不高、规模效益偏低、人才资源短缺、抵御市场和自然灾害冲击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让政府做市场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如政府要在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发挥组织作用,在科技体制创新方面发挥导向作用,在农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等。决不能因为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忽视甚至弱化政府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职能。潍坊的实践证明,在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要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真正做到政府不越位、不缺位。

      第三,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虽然提高到50%以上,但发达国家普遍在70%以上;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也达到50%以上,但发达国家早已实现全程机械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我国实际使用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总量不断下降,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农业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更多依靠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离开现代高科技的强力支撑,发展现代农业无从谈起。潍坊市的实践充分表明,加大农业研发投入,加快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大力提升农民科技素养,给农业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有机农产品

      

      第四,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和重要法宝,大力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也必须向改革要动力。

      多年来,潍坊市坚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探索了诸如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等鲜活经验,引领了山东农业现代化进程。当前,他们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创新,促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依法推动承包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从而在事关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环节取得了突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造现代农业发展新态势。

标签:;  ;  ;  ;  ;  ;  ;  ;  ;  ;  

以“三个方向”为指导加快山东省潍坊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与启示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