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元化配送模式的运作模式_按生产要素分配论文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运作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按劳分配论文,为主体论文,运作模式论文,分配论文,多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30(2002)03-0011-04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命题全面启动了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这一新命题,是对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的修正,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部分吸纳,是两种分配方式的综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化收入分配方式的创新。但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命题本身是充满了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命题,从唯物辩证法或形而上学分析方法出发,可以将其衍生出三种收入分配方式:(1)片面强调按劳分配方式;(2)片面鼓吹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3)主张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创新。我们需要从唯物辩证法出发,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辩证统一起来。

一、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市场化改革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市场化改革,即按生产要素分配,指的是生产要素之间按“功能”分配的分配方式。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表明收入分配市场化改革在全面推进。由于我国劳动力丰富而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相对稀缺,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一方面会使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特别是会使稀缺的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非劳动要素使用效率得到提高,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会出现劳动者收入相对于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而下降的现象。从而可能加剧社会贫富收入差距的扩大。因此,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需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劳分配不同于传统的按劳分配。由于按劳分配市场化使劳动由参与分配的唯一要素变为参与分配的要素之一,因此按劳分配的“功能”在减弱,按资本、技术、自然资源分配的“功能”在增强。按劳分配方式虽然成了多种分配方式之一,但它又不是多种分配方式中一般的分配方式,而是作为既受市场因素导向又受非市场因素调节的特殊分配方式。这就意味着按劳分配方式是多种分配方式之中的主体方式,或者说按劳分配方式相对于其它生产要素分配方式来说具有更大的权数。总之,市场化的按劳分配内涵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按劳分配,它是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概念相联系的。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新模式是两种对立的分配方式的辩证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人口多,非劳动资源相对稀缺的要素分布格局;以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格局上。因此,收入分配改革既不能片面强调按劳分配,也不能鼓吹按生产要素分配,而应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辩证统一,建立起体现“部分先富、共同富裕”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两个原则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数量运作模式,全面启动收入分配市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

1.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运作模式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需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在我国人口众多、资本形成不足、技术进步缓慢、自然资源有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约束因素时,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全面启动市场化激励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会使近期劳动收入呈相对下降趋势,从而会导致社会贫富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由于劳动是劳动者谋生的主要手段,为了抑制或缓解劳动收入在近期内相对下降趋势,必须提高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分配权数,以体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因此,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由于我国国民收入一直保持着较高幅度的增长,因此我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逐年向外扩张。又由于生产是分配的基础,分配是生产的继续,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又是分配曲线。在图1中, 以横轴表示非劳动密集型产品与非劳动要素收入y[,非劳动要素];以纵轴表示劳动密集型产品与劳动要素收入y[,劳动];以dy表示收入增量,dy/y表示收入增长率;以A点表示上期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生产与分配点。当生产发展时,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在实施按生产要素分配运作时,即使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会相对下降,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在宏观上使劳动收入始终保持一定幅度的正增长,以体现按劳分配为主体。(1)为了避免出现劳动者收入下降而非劳动者收入上升的格局,在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新运作初期,现期分配点会沿着AD方向移动。只要现期分配点落在曲线BC之间,由D点决定的收入分配格局就表现为: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相对较大幅度增长和劳动者收入保持一定幅度正增长,其公式是(dy/y)[,非劳动要素]>(dy/y)[,劳动]>0。这种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大幅度的增长与劳动者收入适度增长的运作模式就是“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科学内涵。显见,B 点是“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运作模式的上限,其公式是(dy/y)[,非劳动要素]>0=(dy/y)[,劳动],即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大幅度增长而劳动者收入零增长;C点是“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运作模式的下限,其公式是(dy/y)[,非劳动要素]=(dy/y)[,劳动]>0,即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与劳动者收入同步增长。只要现期分配点选择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运作模式上下限之间,那么收入分配就表现为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大幅度增长与劳动者收入适度增长的双增长格局,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新运作的科学内涵。(2)当片面鼓吹按生产要素分配时,非劳动要素收入会明显增加,劳动收入在短期内会明显下降。一旦突破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新运作的上限,呈现为非劳动要素收入的增加以劳动收入的负增长为代价的格局时,现期分配点会沿着AE方向移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运作模式就会转换呈现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模式,其公式是(dy/y)[,非劳动要素]>0>(dy/y)[,劳动],即以劳动收入负增长为代价的非劳动要素收入大幅度增长模式。显而易见,片面强调按生产要素分配,会引起劳动者的不满情绪,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3)当片面强调按劳分配时,劳动收入会明显增加,非劳动要素收入会明显下降。一旦劳动收入和非劳动要素收入趋于均等化,回归到“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新运作的下限,那么“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运作模式就会复归呈现为传统的按劳分配模式,其公式是(dy/y)[,非劳动要素]=(dy/y)[,劳动]>0,即非劳动要素收入与劳动收入同步增长模式。显而易见,片面强调按劳分配不利于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只会导致经济低效率增长。以上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运作及其转换关系的分析可以列表图示如下。

图1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运作及其转换关系图示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运作及其转换关系表

以上分析表明,在收入分配市场化改革初期,我们既不能鼓吹按生产要素分配,又不能片面强调按劳分配,而应坚持选择“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坚持和完善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相对较大幅度增长和劳动者收入保持一定幅度适度增长的收入双增长运作模式。因为使劳动者收入保持适度正增长的机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激励机制新运作成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提高、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约束机制。

2.按劳分配运作模式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需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改革渐进推进相配合。劳动所得的国民收入应遵照劳动市场供求关系,实行按劳分配。由于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劳动的人力资本含量高,是一种复杂劳动,实行按劳分配市场化会使人力资本含量高的复杂劳动的劳动者收入相对增加,会使人力资本含量低的简单劳动的劳动者收入相对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失业者的增加会使人力资本含量低的劳动者收入进一步相对减少。显而易见,我国人口多,实行市场化的劳动用工制度,会使劳动者内部也出现富者越来越富、穷者越来越穷“两极化”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因此,我们要以“三个代表”的思想来指引“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收入分配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使收入分配改革既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由于市场化的按劳分配是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前提的,为了减轻按劳分配改革的风险,需要选择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相对较大幅度增长和劳动者收入保持一定幅度正增长这种收入双增长运作模式。即需要适度提高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分配的权数,增加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使政府和企业有财力在使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收入相对较大幅度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者收入。选择使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收入相对较大幅度增长和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者收入逐步提高,这种劳动收入双增长运作模式,既符合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倍加的原理,又反映了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收入双增长的动态变化趋势;既能激励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能调动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还能适度抑制劳动者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3.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新模式是两种对立的分配方式的辩证统一

收入分配市场化改革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的一大特色,就是把传统上不相容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辩证统一起来,建立起“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新模式。这种辩证统一的新的分配方式,既区别于作为分配唯一方式的按劳分配,又区别于作为多种分配方式之一的按劳分配,也区别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强调市场激励机制,遵循的是部分先富,效率优先原则;按劳分配,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既强调市场激励机制,又强调非市场约束机制,更多的是遵循共同富裕、公平优先原则。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新模式,既不是强调公平优先的传统的按劳分配,又不是强调效率优先的市场化的按生产要素分配,而是兼顾劳动收入和非劳动要素收入双增长、高收入劳动者收入和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双增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方式。这种收入双增长的运作模式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科学内涵。这种新运作模式兼顾了先富与共富、贫者与富者、非劳动要素所有者与劳动者、高收入劳动者与低收入劳动者的利益,兼得效益与公平,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

标签:;  ;  ;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元化配送模式的运作模式_按生产要素分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