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县朱家寨中心小学,236306)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评价方式应多样化,而不应是单一的。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时机
一、即时性评价
课堂教学可以认为是一种以交往形态展开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师生双方围绕着教学目标,以对方的课堂行为作为回应的出发点进行教学交往,在这交往过程中,教师的回应则是连接学生课堂行为,展开课堂互动的一条纽带。
即时性评价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就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立即作出评价。它往往紧扣课堂环节,如学生讨论之后,回答问题之后,思考片刻之后,或者朗读之后。它以言语性评价为主,非言语性评价为辅,具有随机性和应变性的特点。行为主义观念强调只有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联结才能够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中预先安排刺激,才能使学生对刺激作出适当反应,通过强化相应的反应,就可以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反馈来进行指导。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调:教师作出的评估与反馈必须是具体而明确的,才能起到巩固的效果。及时作出肯定和表扬,能提高他们参与的兴趣;及时否定错误,作出批评,能发现不足,进行更改。
教师要合理运用课堂即时评价,借助即时评价有效的接受和反馈学生的信息,并激活学生的信息源,提取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认知发展等方面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点拨、提升,促使学生积极有地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促进教学交往的顺利开展以促成师生的共同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贾志敏老师让学生念出自己的作文,当堂评点学生作文语病的就很好的展现了课堂评价语的即时性。爸爸到北京出差已经好几个月了,我很想念他,每天板着指头数,(师:“指头“?应该是”“手指头”。)一天、两天、三天……有一天妈妈突然对我说:“明天你爸爸就要回来了!”我听说爸爸要回来了,高兴地劲儿也不提了,(师:“也不提了”?应该用“别提了”或者“甭提了”。)整天脚上像安了弹簧似的,(师:比喻恰当)跳个不停。第二天我和妈妈一起来到火车站(师:不用“和”应该用“跟”或者“随”。)我看见火车没有来(师:这里有些跳跃了,到了火车站又怎样呢?这里要修改一下。)我学生电影里公安人员的样子,把耳朵贴在轨道上,听见……(师:允许吗?如果你真有这样的事情,以后要注意。如果没有这样的事,那你是节外生枝。)
贾老师根据学生口述,发现问题后,即时的提出修改意见,无疑这对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形成认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和风气是极有好处的。
二、延迟性评价
延时性评价主要是指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各种回答先不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自由的课堂氛围中畅所欲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在此之后,教师再给予相关的评价。延时性评价语言比即时性评价语言的使用更加自由,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地思考并解决问题。延迟性评价语言能够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课堂的评价语言,要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深入地思考。小学语文名师在课堂上,善于运用评价性语言进行引导,进行判断、概括或指导。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不立即进行评价,而进行引导,听完一些学生的回答后,进行概括,指出其肯定之处,激发学习热情。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达到步步启发的效果。例如杨丽娜老师在教授《别了,我爱的中国》,开始有位学生认为“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个罪人。杨老师也不说学生错,而是说“他是不是罪人,我们学完课再来讨论。”等课文学完了,那些原来认为我是罪人的学生,自己认识到原先看法的错误,并说出了原因。杨老师巧妙的使用了延迟评价,提供了学生深入思考的机会,可以起到即时评价所起不到的作用。
论文作者:朱彦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评价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课程论文; 语言论文; 提了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