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联体成员国应该是“独立的”和“团结的”_国家经济论文

独联体成员国应该是“独立的”和“团结的”_国家经济论文

独联体各成员国要“独”也要“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联体论文,也要论文,各成员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之后,原来的15个加盟共和国相继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截至1994年4月,除波罗的海三国之外,前苏联的12个加盟共和国均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独联体的协调机构由国家元首理事会和政府首脑理事会组成。国家元首理事会是独联体的最高执行机构,由独联体各成员国的国家元首组成;政府首脑理事会由独联体各成员国政府总理或部长会议主席组成。按照规定国家元首理事会和政府首脑理事会开展活动的基本原则是:相互承认各成员国的国家自主权,互不干涉内部事务,不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不对它国施加经济或其他方式的压力,尊重领土完整,履行国际法义务以及其他国际公认的准则等。

自独联体成立以来,独联体各成员国为自身的生存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各成员国之间在“独”与“联”之间摆动着。从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书,到1993年12月独联体各国领导人聚首土库曼斯坦通过《阿什哈巴德宣言》,独联体在“独立”还是“联合”的问题上走了一段曲折的路,初期是“独”大于“联”,后来是“联”大于“独”。西方的新闻媒介报道说:“独联体正在由“离心力”向“向心力”转变。

一、“独”大于“联”

回顾独联体成立之初,各成员国都极力维护自己来之不易的独立,并设法扩大本国的权益。尽管独联体召开了多次首脑会议,签订了上百个协议,但多数协议都是议而不决,付诸实施的寥寥无几。尤其是各方围绕着是否要保存统一的武装力量和统一的卢布区以及资产分割、外债偿还、经济协调等重要问题争吵不休,各自为政。最严重的一场经济战是由俄罗斯1992年1月2日宣布放开物价引发的,接着又爆发了关税战和贸易战,与此同时还发生了一系列摩擦:如俄罗斯和乌克兰在黑海舰队的归属上唇枪舌剑;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在纳卡州的冲突问题上互不相让;有关成员国在前苏联核武器处理问题上僵持不下;有的成员国无视已签订的货币协议,单方面宣布退出卢布区;以往形成的经济联系被人为地割断,生产遭受着严重的损失。

1992年5月在塔什干举行的各国元首第6次会晤中,仅有6个国家的元首到会,独联体各成员国之间裂痕加大,独联体濒临解体,危在旦夕。阿塞拜疆由独联体的正式成员国改为观察员国,亚美尼亚议会拒绝批准参加独联体的条约。当时国际舆论认为,独联体已经“文明离婚”,或者说名存实亡。独联体内部也几乎丧失了联合起来,振兴经济的信心。

独联体各成员国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人民生活水平每况愈下,加之依赖西方援助的计划一再落空,使独联体各成员国政府内外交困,处境艰难。官方的统计数据表明,1992年第一季度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亚美尼亚等国的通货膨胀率扶摇直上,均达到了双位数。此外债务负担也相当沉重,独联体其他国家仅欠俄罗斯的债务总额就达到了1.3万亿卢布,相当于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10%。

更为严重的是,经济联系的中断给独联体各成员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们知道,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盘根错节,相互之间的依赖性和互补性很大。然而经济联系的突然中断,使这些国家措手不及,生产骤然下降。据统计,独联体1992年生产下降的1/2和国民收入下降的1/3是由于割断的经济联系所造成的。

痛定思痛,独联体各成员国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回过头来,从内部寻求生路。7月在莫斯科举行第7次国家元首会议时,情况有所好转,各国首脑同意建立一支维持和平部队和彼此协调经济政策,使独联体各国朝着相互接近的目标迈进了一步。10月在吉尔斯斯坦举行的第8次国家元首会议时,“联”的迹象更加明显。会议开得比较务实,在保留统一的经济区问题上达成了一些重要的协议。

二、“联”大于“独”

进入1993年,独联体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增多,相互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联合的倾向日趋明显。9月独联体各成员国共同签署了经济联盟条约,为建立统一的经济区勾画了轮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2月独联体各国领导人聚首土库曼斯坦,通过了著名的《阿什哈巴德宣言》。它是独联体加强联合的重要标志,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其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

(1)认为“过去几十年在共同的历史中形成的所有的好的东西,应该把独联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和个人交往方面联系在一起”。

(2)强调各成员国领导人“应当在对独联体伙伴的言论和行动中负有高度的责任,不允许任何可能被认为是干涉内部事务、违背主权国家利益、不尊重民族尊严的表现存在”。

(3)按照独联体各成员国人民的意愿,扩大和加强独联体各成员国之间传统的、长期形成的经贸往来和友好合作关系。

(4)“根据欧共体式的欧洲联盟所采取的原则”,设置独联体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由选举产生,每隔半年改选一次。叶利钦被选为首届协调委员会主席。

《阿什哈巴德宣言》的通过表明,独联体各成员国联合的愿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过去矛盾最深的俄罗斯和乌克兰权衡利弊后,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达成了谅解。特别是各成员国在经济一体化问题上达成共识,确定了朝着经济一体化迈进的共同方向。为此,国际社会对《阿什哈巴德宣言》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阿什哈巴德宣言》使得“独联体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在经济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了”。

独联体首届协调委员会主席叶利钦说:“我们终于认识到,独联体各成员国应该站在一起。我们事实上被历史、经济和共同的命运连在一起,我们的经济联系不可分割,而且我们的人民也不允许那样做。”

《阿什哈巴德宣言》签订之后,“联合”已成为独联体发展的主旋律,这为独联体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为各成员国之间过去几十年建立的经济联系能够重新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1994年以来独联体联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4月16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议上,通过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合作关系的文件,其中包括建立独联体常设机构──经济联盟委员会;成立自由贸易区;分阶段取消现有的各种关税等。此外,在军事和维和行动方面,继签署《集体安全条约》之后,又决定成立边防军司令理事会协调处,旨在共同保卫独联体的外部边界,协调解决内部冲突。事实表明,由于独联体维和部队及有关方面的努力,独联体成员国之间的和平因素在增多。例如,阿布哈兹和纳卡地区的冲突已有所缓和,塔吉克斯坦政府也与反对派达成停火协议。

7月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总统大选中,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库奇马和卢卡申科分别当选,使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3个斯拉夫国家之间的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进而使独联体的联合趋势进一步增强。

8月29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科召开的独联体协商委员会会议通过了独联体经济联盟条约草案,这一条约草案是在苏联解体后各共和国之间经济联系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制定的。条约规定各共和国保持统一的经济区,其商品、劳务、资本可以自由往来,各国协调好货币、信贷、预算、对外经济政策和外汇政策,取消关税和其他各种税收等。

9月9日,除土库曼斯坦与阿塞拜疆以外的独联体政府首脑决定建立跨国经济委员会和支付联盟。

三、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1994年10月21日独联体12个成员国首脑再次聚会莫斯科,举行了第16届独联体首脑会议。会议决定正式成立“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会的总部设在莫斯科。这是独联体自成立以来建立的第一个跨国经济机构,它标志着独联体各成员国在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跨国经济委员会的宗旨是,协调独联体各经济机构的工作,预测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趋向,促进合资企业和股份企业等跨国企业的多边合作,以建立起商品、劳务、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

国际舆论认为,跨国经济委员会的成立,预示着独联体今后将朝着欧洲联盟的模式发展。这次会议还签署了“独联体国家一体化进程基本方向的备忘录”等文件。此外,会议决定延长独联体维持和平部队驻塔吉克斯坦的期限。会议期间,俄罗斯还同摩尔多瓦签署了三年内从摩尔多瓦撤除撤出俄罗斯军队的协议,叶利钦与乌克兰总统库奇马举行了单独会晤,双方商定了加快两国政治条约,以及关于黑海舰队协议的起草工作。

回顾独联体所走过的路,强调“独”,而忽视“联”是其政策选择上的一次严重失误。这段“弯路”给独联体各国的启示是,政治上的分立,并不一定是经济上的分割。事实表明经济问题上的相互分割,不但没有加强各成员国在政治上的独立,反而使它们各自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展望未来,经济上的合作与协调,将会给独联体各成员国的政治独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尽管“联”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独联体内部关系复杂和西方政策的牵制,独联体各成员国在“独”与“联”的问题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从外部因素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独联体一体化的进程将施加不利影响。最近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西方从其战略利益考虑,不希望俄罗斯强大,更不愿意看到恢复统一的联盟。美国官方人士一再强调,俄罗斯对其邻国的态度是美俄关系的“试金石”。在外援方面,美国已改变了以往对“俄罗斯优先”的原则,正在逐步地向独联体其他成员国倾斜。西方特别是美国的这种态度对独联体一体化的发展无疑是一种制约。

从内部因素来看,独联体各成员国在处理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上的分歧,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此外,独联体一些国家对大俄罗斯主义心有余悸,担心部分主权旁落。例如,在最近召开的第16次独联体各国首脑会议上讨论通过成立跨国经济委员会时,有的成员国强烈要求取消关于跨国经济委员会协议草案中提到的超国家性质的监督和分配职能;乌克兰、摩尔多瓦和阿塞拜疆等国一直强调,“独联体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超国家的政治实体,而只是一个进行协商的国际组织”。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也说过:独联体“要恢复到前苏联那样的单一国家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们害怕再出现一个俄罗斯帝国”。这些都充分表明了一些成员国是有后顾之忧的。针对一些国家的担心,叶利钦曾多次表示说:“我们主张接近,但不是通过制裁,而是靠每个国家作出自由选择。我们主张平等互利的合作,不是对我们这些国家,而且首先对我们的公民和人民有利益的合作”。尽管如此,一些国家仍然放心不下。大多数成员国对待俄罗斯的态度是,既承认俄罗斯在独联体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摆脱不了对俄罗斯的依赖;又对大俄罗斯主义表示反感,担心受到大俄罗斯主义的侵害。这种矛盾心理可能强化了一些成员国在政治上的“独立”意识。

总而言之,从冷战后的国际背景和目前独联体各国实行的方针政策上看,独联体今后的发展趋向是:既要“独”,也要“联”;政经分离,政治上强调独立,经济上主张联合。独联体的一体化趋势不可能发展得很快,要达到目前欧洲联盟那样的一体化程度,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1994年10月稿)

标签:;  ;  

独联体成员国应该是“独立的”和“团结的”_国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