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探究论文

档案馆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探究论文

档案馆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探究

王英丹 /辽宁省档案馆

摘 要: 缩微胶片扫描器的诞生赋予了数字所谓技术新的生长点。缩微档案模拟影像转换的新载体顺应了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趋势。缩微技术拓宽了档案技术的新领域、新市场,实现了由模拟到数字和由数字到模拟的双向自由转换,数字信息和模拟信息之间的鸿沟已变为通途。文章从所谓技术和缩微胶片数字化入手,梳理了缩微胶片和档案的各自特征,并阐明了所谓档案的检索与新利用,为档案数字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缩微档案 缩微胶片 数字化档案

档案资源的载体变更是随着科技发展而形成的新型信息形态,档案技术的数字化是融合了计算机、数字摄影、数据库、扫描、多媒体、存储等多项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储存形式由纸质转变为数字化,利用网络链接,基于计算机的硬软件处理,生成结构有序的档案信息库,即时提取并利用,以便利资源共享。

一、缩微技术及缩微胶片数字化

(一)缩微技术

缩微技术源于1838年英国,丹赛首次使用显微镜将摄影10英寸文件缩微为1/8的微缩影像。百年过后,该项技术已经从摄影界普及到各个学科。通过跨学科、各部门、技术现代化的交互,用专门的设备和技艺,通过加工和记录将原始信息比例缩小为缩微品来进行存储和使用。从技术层面讲,它稳定性强、存储性久、记录速度快、运作成本低、法律作用好、检索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传输距离远等优势。

科研成果转化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科研成果质量和转化机制两个方面。其中,科研成果的质量主要由科研成果持有人的态度与行为决定。而有效的转化机制则需要对科研成果持有人、高校与企业三方的偏好、成本与预期收益进行科学分析;转化机制反过来又影响科研项目持有人的研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科研成果质量。

(二)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

档案以缩微胶片为载体,进行数字化的全过程。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利用影响扫描将微缩胶片的信息转录为其他载体,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识别和处理图像。缩微影像以缩微胶片扫描仪座位媒介,将档案微缩品的影像进实现文字图像文件的转换,从而建立数字资源库。它是载体转换的关键设备。在实施转化过程中,要注意胶片的甄选。对于行能低的胶片不宜选取,再施展缩微技术时容易发生定位偏移或影像模糊的问题,严重的情形会引起档案缩微品的损害。数字化是为了完成档案存储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力图实现图像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尽可能的实现高质量的缩微胶片扫描。

二、缩微胶片及缩微档案的特点

(一)缩微胶片的特点

缩微胶片是将书籍、文字、出版物等档案资料汇集制作成小型胶片,分为16-mm(使用标准为1:20,1:24,1:32,1:40,1:42,1:48,1:96)、35mm(使用标注为1:7.5,1:10.5,1:14.8,1:21,1:29.7)型号,类似于塑料档案卡,有缩影,有光圈卡。具有存储时间长、查阅便利,分类明确、存储电子信息化等特点,在档案馆、图书馆等机构广泛应用。它通常采用聚酯制成,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乙酰是主要使用材料。缩微胶片依赖于温度和湿度环境的影响,温度要控制在21°C,湿度则要控制在50%以下,在特定的条件下,缩微图片可以保存长达500年之久。

陪伴英的是自己丈夫。今年82岁的丈夫走路歪歪扭扭,每走一步都给人重心失衡的感觉,一不小心就要翻跟头似的。老人咳嗽得十分厉害,每咳一次都像即将散架。英住在肿瘤中心四楼病房,丈夫不敢乘坐电梯,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老人害怕进了电梯会出不来,每次下楼老人都是扶着栏杆一步步往下挪。一日三餐,丈夫小心翼翼地给英喂饭,老人老眼昏花,双手发颤,几次都把米饭散落在地上。英吃上几口就不想吃了,实在是没有胃口,她不停地摇头。丈夫性子马上就来了,他呵斥了英几句,她又乖乖地一口一口吃,强迫自己将米饭咽下去。

缩微胶片使用广泛,易于接受,可读性强。作为文件存储的媒介,优势凸显。

(1)存储档案经济实用。

图5给出了不同倾角和浆液扩散方位角时的注浆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由图5可知:注浆压力随着注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注浆初期,注浆压力增长速度较为缓慢,而注浆后期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2)文档与原档案比对性高,无须编辑,绝对准确,减少腐败的可能性。

(6)用一件而提一盒,保密性差。

(4)依赖条件容易达到。在适合的存储条件中可安全、可靠的保存文件,与印刷方式比,耗资低,定期检查需防止粘贴连。

(3)规格统一。从质量、形状和尺寸是统一的。对于多种类、多规格的纸质档案进行统一的固定性处理,达到标准化,易于管理和传播。

(3)易于使用,操作中比印刷、电子检索工具简易。

(1)信息浓缩性高。缩微胶片可缩小原件的1/7-1/48,超缩微胶片的使用可以将原件缩小为1/90-1/250。由此储存信息量大,保管空间小。

(二)缩微档案的特点

文献中存在许多种函数形式用于描述泡沫金属在准静态压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Zheng等[12]提出了与式(1)形式类似的函数关系,称为刚性-塑性硬化(R-PH)模型,记为

(2)记录信息准确。真实再现原件的细节,替代性强。

通常TGF-β1对正常上皮细胞发挥生长抑制作用,在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TGF-β1起着双向调节作用。在肿瘤发生早期,TGF-β1发挥负向调节因子作用抑制肿瘤形成。随着肿瘤的进展,TGF-β1可通过诱导肿瘤周围基质环境改变,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浸润与转移,抑制宿主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等方式发挥免疫耐受和免疫逃逸,加剧肿瘤生长与形成[8-12]。

(5)提取使用可即时性,不拘泥于电子传递,无障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提供利用的档案,应当逐步实现以缩微品代替原件。档案缩微品具有和其他复制形式的档案,载有档案收藏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或者印章标记的,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从规定的内容看,承认了档案缩微品的法律地位,它的合法性受到了法律保障。就目前而言,缩微档案工作的进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尤其对于珍品的保护刻不容缓。利用缩微档案,强化对缩微档案的使用、管理、利用和检索,是保护珍奇档案的手段,也是提高缩微品使用的重要途径。

(5)可读性差。肉眼观测性能差,需要中介缩微阅读器设备,放大后可阅读和查找。

三、缩微档案的检索与利用

(4)实现计算机+。可实现机械化管理,借助计算机的检索功能,实现自动化的检索模式,借助计算机实现远程传输,扩展了计算机的功能。

(一)卷式和片式缩微档案检索方式

1、卷式缩微档案的检索

卷式缩微品检索可以通过七种方式得以实现。第一,编码检索法是将胶片的画幅进行编码、检索,以自动拍摄的画幅为基本单位。第二,闪光靶标法是以“盘”为单位,将档案信息划分为若干单元,将大写的号码或者符号移入,座位闪光靶标。通过阅读器进行检索,闪光靶标进入屏幕会产生明显闪光,以区分所需档案位置,方便完成单元的阅读实现。第三,指示线阅读法将高低不同的横线插入到画幅空白处,以替代原始档案的号码。专用阅读器和指示线高度对缩微档案进行检索,编码一致既能检索出所需档案。第四,长度扫描法是以每幅影像与胶卷的长度、尺度所标记的档案材料进行索引。在索引进程中,先查档案位置,再测量胶卷传输长度,输片到指定位置便可以检索出所需档案。第五,光点检索法是以画幅为单位,以长方形的光点为标记,光电计数器、数字键盘阅读器是检索的关键点。光电顺序标码号输入数字键盘中,光电计数器自动记录光电,可查阅所需材料。这种方式与计算机结合,高效、自动。第六,二进制编码检索法,将数码进行转换,以二进制的编码方式进行机读。在检索中,输入检索编码便可在阅读器上显示出原件影像。这种方式的目前最为先进的自动检索方法。第七,条形编码法是利用专用摄影机为基础,通过拍摄原件二检索所需条形码同时在拍摄原件下方的画幅编码。在检索过程中,通过专业阅读检索及便可以在屏幕上锁定所需的特定档案材料。

2、片式缩微档案的检索

片式缩微品检索可以通过六种方式得以实现。第一,标题检索法是将档案的内容、规则以标题的方式登载在片式的缩微品的左、上方,直接阅读标题就可以选择所需档案。第二,颜色分类法是按照不同颜色进行分类查找,适用于分类少的缩微胶片。第三,槽口检索法是以缩微品的切制的槽口为分类方式进行检索。第四,金属夹槽口检索法是在缩微胶片袋上装有金属架,并进行编码存储,把选择器的转盘号对应特定的编号,拖动托架,用磁铁吸出所需档案。第五,底部开槽检索法是利用缩微平片的开窗卡片或者透明夹,边缘镶嵌金属片以方便电磁检索器进行检索。第六,金属齿自动检索法,以金属齿的平片为前提,金属部分朝外竖立放置,放入专业阅读器。

(二)缩微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

缩微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以计算机为基础,存储所谓档案的各类数据,存储地址,并提供自动检索功能,结合存储功能,从而实现全文检索的目的。

部分实验室只局限于对设备编号、型号以及校准参数的符合性等信息的确认,对校准的深层意义理解不透彻,对于全方位的校准确认工作比较欠缺。

参考文献:

[1]肖秋惠.档案管理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2]丁光勋.信息时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3]傅荣校.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管理中技术革命进程的动态审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王英丹(1982-),女,辽宁铁岭人,辽宁省档案馆电子档案与信息安全部,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信息化。

标签:;  ;  ;  ;  

档案馆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