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的防治效果论文_唐丹

唐丹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苏 徐州 221006)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52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给予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对研究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方式以外,给予患者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后,研究组的患者通过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以后,减少了不良心理情绪,并能养成正确的生活和饮食的习惯,促进治疗,身体健康快速恢复。结论: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且帮助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获得更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利用。

【关键词】 心理干预;冠心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291-02

现在,冠心病已经成为了一种高发性的疾病,患病的人群逐渐增多,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现代社会发展呈现出快节奏的形式,因此给一些上班族造成诸多压力,导致冠心病发病患者的年龄逐渐降低。通常冠心病的临床反应主要呈现出不安、抑郁、恐惧等症状,严重情况下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倾向,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造成了阻碍。因此,研究出有效缓解冠心病的患者的不良情绪的方法,消除其紧张情绪,对于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将5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并对研究组的患者行以心理干预的护理方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2例,并随机的将其进行分组,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在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32岁~72岁范围内;参照组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有10例,年龄在35岁~74岁范围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拥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参照组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对参照组的患者实施一般常规形式的护理方法,即定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1.2.2研究组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认知,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以及知识的认知水平等,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授,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信心。其次,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倾听患者的真实所需,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以亲切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理解,积极配合治疗[1]。最后,向患者介绍正确的饮食习惯,并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在饮食上,应该多食用高纤维的食物,多食用水果、蔬菜,减少摄食含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的食物,主要以清淡为主;同时少饮茶和咖啡等饮品。做些适当的运动,例如做操、游泳、慢跑等,有助于患者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的心态。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并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并且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研究组经过心理护理干预以后,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的情绪明显的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抑郁及焦虑评分情况对比(x-±s)

3.讨论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但同时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形式也在无形之中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当下心理护理已经纳入到现代护理学中,同时心理护理的方法也能够帮助一些人群保持健康的心理。冠心病的首要发病原因就是工作压力较大,患者长期的处于紧张、疲劳的状态下,就会产生抑郁的心理,最终引发冠心病[2]。冠心病在给患者带来心理伤害的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传统的治疗方式就是依靠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应用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治疗心脏疾病,但是却不能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从根源上排除引发疾病的重要因素[3]。所以,应该采用心理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治疗的效果。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改革,应用新形式的护理模式更能满足当下患者的需求。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同时也能让患者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获得患者更高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减少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的认可度。

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健康知识讲授,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更加深入的了解,使患者认识到只有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身体实现快速康复。同时,让患者自己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控制住不良情绪,时刻保持轻松的心态,消除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方式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让患者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程霞.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167-168.

[2]师文华.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4):120-121.

[3]武成莉.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9):137-138.

论文作者:唐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的防治效果论文_唐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