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促企业发展——前进中的浙江省温州发电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省论文,温州论文,发电厂论文,企业发展论文,文明创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春光明媚,金鸡报晓,温州发电厂迎来了十五周年诞辰。
素有“瓯江明珠”美誉的温州发电厂位于距温州市区东北约15公里的乐清市磐石镇,与温州经济开发区和温州机场一衣带水,隔江相望,1988年破土动工,1990年5月建厂,2000年1月改制为温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占地面积约1153亩,现有职工1267人。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45万千瓦,分三期建设。
一期工程两台12.5万千瓦机组是国家“七五”计划抢建项目,由华能集团公司、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和温州市电力开发公司三家共同集资建设,现由浙江省能源集团公司和温州市电力开发公司分别控股,总投资5.46亿元,当年系温州市建国以来最大的建设项目,1988年12月开工建设,两台机组分别于1990年12月和1991年8月提前投产发电。
二期工程两台30万千瓦机组,动态投资34.45亿元,原系中美合作的国家重点工程,也是浙江省当时最大的中外合作项目,由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温州市电力开发公司和美国特鲁莱国际能源有限合伙企业三方共同投资,现由浙江省能源集团公司、温州市电力开发公司和香港华润集团分别控股,于1999年3月28日开工建设,两台机组分别于2001年4月和10月投产发电。
三期工程两台30万千瓦机组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个一千万”重大电源项目。由浙江省能源集团公司和温州市电力开发公司共同投资,动态总投资25.38亿元。#5机组已于2005年3月25日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提前投产发电,#6机组也正在紧张安装调试中,计划在7月份投产发电。一期工程两台12.5万千瓦机组现已分别增容至13.5万千瓦,至今年7月,温州电厂总装机容量将达147万千瓦。
艰苦创业路漫漫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大江南北时,温州正以其独特的经济模式拉开改革发展的序幕。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电力,却远远落后于迅猛发展的温州经济腾飞的步伐。1987年4月20日,国家计委以计燃(87)568号文下达温州发电厂设计任务书揭开了浙江省合资办电的序幕。从此一颗闪烁的明珠在瓯江之畔冉冉升起。
建厂初期,在册职工637人,其中土地征用工250人,除小部分从温州电业局和外地调入外,基本为新招工人和新分配进厂的大中专学生,其中青年职工占总人数的80%以上。由于大部分职工不具备管理运行12.5万千瓦机组的技术和经验,一切都从零开始。其时,当务之急须解决的是设备消缺和运行维护等技术难题,及如何迅速提高员工素质等问题。厂党委、厂部一方面以消缺技改和设备整治为突破口,狠抓安全文明生产,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考核力度,逐步完善经济责任制。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企业形势任务教育,成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和爱岗敬业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使职工逐步树立起“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企业荣辱观,经历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磨练,终于迈开了崛起的第一步。
正当温州电厂重整旗鼓渐入佳境时,94年却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台风袭击,直接经济损失达8000余万元。江堤垮了,设备淹了,装卸桥倒了……面对满目狼藉的台风灾后现场,温电人没有失去信心、没有歇一口气,连夜迎着狂风暴雨,忍受饥饿疲劳,一边清扫淤泥一边抢修设备,抗灾自救日夜战斗在现场。经过8昼夜的连续作战,1号机组终于点火并网成功,谱写出一曲温电人战天斗地的英雄颂歌。这期间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国务院和原电力工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赏。时年成为温州市首批二十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达标磨砺渐露角
当90年代各电力企业掀起创建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的热潮时,1996年,温电仍是华东电网惟一没有达标的电厂。厂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及时开展了“要不要、能不能、怎样才能把温电搞上去”的大讨论,干部职工热情高涨,纷纷献言献策。为了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厂部积极按照“按需培养、学用结合、注重实效”原则,实施全员教培计划,使培训、考核、使用、管理四位一体,形成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管理机制和格局,员工参培率达90%。同时,厂部大力推广科技创新和QC小组活动,发布优秀成果20多个,被浙江省电力工业局授予“QC成果优秀企业”称号。厂党委紧紧围绕“双达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把“双达标”的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积极开展争创“两先两优”等活动,形成“达标我所求,不达誓不休”的创业高潮。
在文明生产方面,温电努力打造“绿色企业”。一方面通过设备整治和技术改造,使电除尘投入率达100%,烟囱排尘浓度大大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另一方面实施环境整治与厂区绿化同步进行的战略,聘请园林绿化专家对厂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使厂区绿化面积达7.2万平方米,占厂区可绿化面积94%。98年温电顺利通过粉尘综合治理达标验收,并被华东电网作为典型进行推广介绍。同年温电实现了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当年创利润4591.26万元,比计划超额完成了1.3倍,为历年最高,进入浙江省电力行业第三位。又是1000个日日夜夜的辛勤跋涉,温电驶入了快车道,走上繁荣昌盛的新征途。
1999年3月,温电迎来了二期两台30万千瓦机组工程的建设,这是当时建国以来浙江省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是浙江省“引进外资,合资办电”的新里程碑。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要求,温州电厂二期工程要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并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样板工程,投产后的生产、运行方式要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商业规则来管理。从12.5万千瓦机组到30万千瓦机组,无论从运行检修还是管理,都是一次新的飞跃。如今,在温电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二期两台机组各项生产和经济指标均列浙江省能源集团系统同类型机组前茅,其中4号机组连续安全运行500天以上,创全国同类型机组历史新高。二期工程的优质投产,优秀运行管理,使“求真务实、坚韧不拔、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温电的创业实践中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任重道远谱华章
2001年11月8日温州发电厂三期工程筹建处正式成立。当温三工程快速进展时,2003年的春天,一场SARS病毒席卷中国大地。当时温州市瓯海区发现了首例非典疑似病例,情势非常严峻。工程正值“四通一平”等基建和设备招投标的关键时刻,公司当机立断成立“非典”领导小组,启动了《温州发电厂三期工程“非典”应急预案》。一方面加强对来自疫区流动人员的管理,在200多个日子里每天组织人员对职工进行测温,对食品和卫生进行消毒检查,对生活区域实行24小时全封闭管理;同时举办科学防范“非典”知识讲座,消除谈“非”色变的恐慌心理,做到了既科学防范又稳定生产。另一方面在省招标办的同意下,采用邮寄和网络等方式保证设备招投标的正常运转,使工程度过难关。这期间,由于全国开始大规模开展电源建设,造成设备制造厂生产任务紧张的状况。为了确保工期与质量,公司成立了温电三期工程设备催交小组,派出相关技术人员到设备制造厂进行日夜跟踪蹬点,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斗转星移,一个历经“非典”和电荒,跟时间赛跑的工程,经过616天奋力拼搏终于傲然屹立在瓯江之畔,比原计划提前88天投入商业营运。
在“以厂带建”接管温三工程的同时,公司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三项责任制,把强化企业管理与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安全文明生产、设备整治、节能降耗、技术进步、环境保护、班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4年公司通过北京方圆LSO900(安全、质量、环境)三标体系认证,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开始走上一条跟国际发展接轨之路。公司党委以“围绕中心干实务,凝聚人心促发展”为己任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企业文化创建过程中,先后成立了温州市首家企业文联、公司电力学会、公司党校,并创办了《温州发电》和《瓯江潮》等刊物。公司宣传工作不断创新,数字党建日臻完善,各种文艺和科技活动争相绽放,形成了温电独特的企业文化。
十五载春秋弹指一挥间。至2004年底,公司共实现利税5.95亿元,累计向电网输送电量350.8亿千瓦时,为温州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提供了可靠的电源保障。目前,公司已成为华东电网南端的重要火电基地和枢纽变电站,先后获得原电力工业部“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企业”、“华东电网一流火电企业”、“浙江省最大规模和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档案目标管理国一级”、“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政治思想研究会工作奖”、“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温电因此被誉为“瓯江明珠”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