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胭脂扣》的人物塑造论文_钟雪可

论舞蹈《胭脂扣》的人物塑造论文_钟雪可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舞蹈编导系,江苏 无锡)

摘要:本文通过浅析舞蹈《胭脂扣》的人物塑造和编者的创作思路,帮助受众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体认。

就单凭“如花”这一角来说,活脱是一种最具代表的传统女性形象。她柔弱、痴情、含羞,是一个可被消费的妓女。这样的女性,楚楚可怜,惹人怜爱,命途多舛,是男性角度凝视下的典型女性。

舞蹈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兼备具象与抽象的审美意境。要想成功的把一个人物形象刻画的鲜活生动,又能使呈现出来的人物形象在观众内心深处达到一种意象化的效果,使整个舞蹈更添立体感和内蕴感着实不是一件易事。

作品《胭脂扣》,编导把现在与过去、回忆与联想、幻象与现实巧妙组接到一起,带给观者一种视觉与心灵的冲击。

一、从服装道具上

舞者着一身艳红的旗袍,玉步轻盈,行色匆匆,伴着熟悉的《花样年华》的旋律响起时, 留声机的音乐质感把我们立刻带进了那个朦胧年代,情景再现似的,仿佛旧日繁华、缱绻西塘,那个欢场得意的女子真切的在眼前。舞者的服装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颜色艳红,腰身合体,高叉无袖这样的旗袍,总能让人们回想起20世纪30年代,那个时代所赋予的生活气息和怅惘与躁动。旗袍是30年代诉说忧伤离愁,浮华烟云的有力标志,更是一种象征时代的符号,编导运用旗袍作为舞蹈服装的用意在于让观众一眼看到旗袍时,便会不自觉地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缩短,形成流畅的代入感,使舞者与观众在心灵上达成共鸣,从而把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观众内心逐渐塑造起来。

二、从肢体语言和人物性格上

第一段,舞者一开始足尖半立,双腿交替,快速地行走跑动;时而彷徨失措,时而痛苦压抑,时而迷醉妩媚,时而优雅骄傲……紧接着用几个优美的动作和恰到好处的平转,描述如花来到阳间寻找十二少时的焦急不堪以及触及伤怀,回忆起昔日的欢场得意,也嗟叹昔时的旧楼旧人已人去楼空不再还。刻画出一个为爱情颠沛流离,痴情而柔弱,卑微而压抑形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段,舞者用几个高难度的控腿,快速的旋转和身体剧烈的颤动,以及下后腰的动作,传达出来的,是主人公在如此窘迫而昏暗的境况下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的忠贞和顽强而坚定的立场,以及面对周遭世事的沉重打击,内心所产生的恐惧与慌乱。最终却仍旧逃脱不了现实社会的束缚,生活窘境和人性扼杀。刻画出了一个拥有独立意志,坚定而顽强的人物性格。

第三段,舞者用伸手期盼和凝视远方的延伸动作,以表现她回到阳间寻找到爱人的场面。最后,以一个快步上前追赶和抚胸下胸腰的动作,传达出她内心的幽怨不甘和惆怅无奈。情到深处最孤独,最后舞者以一个“见人不见首”的无头女尸造型结束,可谓“奈何桥上道奈何,望乡台边会孟婆。”此时的如花,仍旧对那可望不可即的爱无法释怀,而除此之外,剩下的大概只有,决然的孤寂。

三、从细腻情感的层次变化

纵观整个舞蹈作品,舞者的表情动作格外丰富,并且恰如其分的直观的描述出当时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能够更加生动抽象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由此看出编导对舞者的表情动作细节上拿捏得格外准确。

四、从情感渲染上

从本质上看,舞蹈是一种既单纯又复杂的艺术:单纯到极致时,足以使人一眼见底,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和净化;说它单纯,是因为它是人类最清澄、最坦荡的传情达意手段;说它复杂,是因为它既能统一有形的肉体和无形的灵魂,又能协调无度的天然情欲与有节的道德伦理。而《胭脂扣》这个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它很走心。编导走心,舞者走心,观者自然也走心。编导在电影上的再创作,和舞者本身对这个作品的理解所演绎出来的“二度创作”,再到直观反映到观众视觉上的冲击以及观众内心赋予这个作品的意象化使整个作品上升到更深层次的空间。

结语

一个作品所蕴含的寓意不在于它本身所要表达的东西,而在于它反映出来的时代背景,社会常态,和它所带给观众视觉上、听觉上、感知上的不同认知和理解,以及人们从中收获到什么。再回归到作品《胭脂扣》中“如花”这个人物本身,编导塑造的不仅仅是一个凄惨可悲的女人,而是所有如同作品主人公一样的,被时代和社会以及种种所迫害的女性群体。从中可以看出,编者的创作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揭露以及诘问,值得受众们深思和分析。

论文作者:钟雪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论舞蹈《胭脂扣》的人物塑造论文_钟雪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