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论文_贾淑青 张丽杰

贾淑青 张丽杰 山东省临邑县中医院 山东临邑 251500

【摘 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选取的近年来收治的50 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加以总结。结果:50 例产后出血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分别占60.0%和20.0%。经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均止血成功,无死亡病例。结论:应当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对产妇造成的影响,促进其身体机能的尽早恢复。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分析;护理【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81-01

引言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并发症,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既会对分娩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也会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1]。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有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撕裂、子宫收缩乏力等。为了促进产妇早日恢复,应当重视做好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对产妇造成的影响。下面结合实际对50 例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原因加以分析,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近年来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共50例,产妇年龄20~37 岁,初产妇30 例,经产妇20 例,孕周29~41 周,自然分娩者35 例,剖宫产者15 例。

1.2 方法 对于自然分娩者,在分娩出胎儿之后,将容器置于臀下收集产妇阴道流出的血液量,采用量杯对容积进行测量,对纱布内血量进行计算。对于剖宫产者,在产妇破膜后收集羊水量,最后用负压吸引瓶内液体量,术中出血量=液体量-羊水收集量+台上纱布血量+术后阴道血液流出量。

2 结果2.1 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时间 产后2h 内出血者共35 例,占70.0%;产后2h~24h 内出血者共15 例,占30.0%。

2.2 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量 出血量为500~1000ml 者共42 例,占84.0%;出血量为1000~2000ml 者共8 例,占16.0%。

2.3 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 详见表1。

2.4 治疗效果 经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所有产妇均止血成功,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通过对本组50 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加以分析,可知她们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分别占60.0%和20.0%。要想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对产妇造成的影响,应当及时识别产后出血高危人群,做好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工作。结合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干预措施:3.1 做好产前检查工作 加大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醒孕妇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在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时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分娩的相关知识、造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向其解释清楚,使孕妇可以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在产前检查的过程中,要及时评估和发现容易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筛查出产后出血高危人群,重点对其健康教育,给予其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以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2]。

3.2 注重心理护理 不管是在分娩前、分娩中还是分娩后,都要针对产妇不同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分娩前,要将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向产妇解释清楚,同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分娩指导,告诉其只要按照要求去配合,就可以顺利完成分娩,帮助她们树立成功分娩的信心。分娩时,因分娩疼痛的影响,使得产妇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这样会增加产妇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有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加产后出血几率。因此,分娩时,要采用非语言交流方式,给予产妇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同时,用熟练的技术、淡定的态度来增强产妇分娩的信心。分娩后,及时告知产妇已经顺利分娩,对其进行相应的保健指导,以稳定产妇的情绪,促进子宫早日恢复[3]。

3.3 产程的护理 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胎心、宫缩变化,完成肛查工作,详细掌握其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的位置,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情绪,促进产程推进。第二产程:对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的监测,对产程的进度加以把握。

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保护其会阴部,预防软产道损伤的发生。第三产程:为产妇注射缩宫素,以促进子宫收缩。同时,检查胎盘、胎膜的完整性,检查产妇的软产道有无裂伤,若有裂伤,及时缝合。针对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一经发现患者出血不止,出血不凝,马上通知医师。对患者的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进行及时的检测,做好配血工作。

3.4 产后观察和护理工作 产后2h 应当加大对产妇生命体征、宫缩情况等的监测力度,认真计算产后出血量。出现产后出血征兆时,要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工作。一般情况下,协助产后出血的产妇采取头低足高的平卧位,以使出血症状得以缓解,同时,给予产妇输血、输液等治疗,避免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在掌握产妇产后出血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疗,如对子宫收缩乏力者的子宫进行按摩,以对子宫收缩起到刺激作用,给予宫缩剂,采用相应措施对止血症状加以迅速的控制。

此外,还要注重对产后出血产妇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告诉产妇不要过于紧张、恐惧,告诉其要相信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给予产妇安全感,提高产妇的配合度。回病房后,及时更换产妇所使用的衣被、卫生垫,对其会阴部进行定时的清洗,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指导产妇将膀胱及时排空,对留置导尿管产妇的尿液颜色、量加以严密的观察,并详细记录。指导产妇分娩后要合理饮食,多食用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热量充足,促进身体恢复[4]。

总之,应当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对产妇造成的伤害,促进产妇身体机能的尽早恢复。

参考文献:[1]袁青.78 例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7):3349-3350.[2]陈姣.探析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4,4(18):347.[3]刘静.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预防[J].中外健康文摘,2012,1(14):163.[4]倪亚萍.妇产科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2,12(9):1621-1623.

论文作者:贾淑青 张丽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  ;  ;  ;  ;  ;  ;  ;  

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论文_贾淑青 张丽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