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强度不足的预防措施论文_沈剑骁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强度不足的预防措施论文_沈剑骁

身份证:32068419901102XXXX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

摘要:在建设领域中混泥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原材料,而混凝土强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工程项目的质量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文章结合实际总结了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以及强度不足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问题现状给出了针对性的有效控制措施。希望分析之后能够给有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强度不足;预防措施

前言

建筑领域高速发展带动之下,搅拌站事业发展也非常快,从而也出现了技术人员的匮乏、人员素质水平较低等问题,再加上很多地区开始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限制材料的开发,从而导致砂石料的供应严重不足,质量也不能达到要求,给混凝土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比如强度不足等,所以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全面的改善当前搅拌站的生产情况,促进行业发展。

1 影响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原因

1.1 水泥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决定性因素

水泥的品种、规格、型号和质量与掺加量给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强度性能,因此,需要加强材料的质量监测和管理,对于不同型号的水泥需要进行分别存放,不能混合放置,禁止使用超出保质期的水泥材料,受潮、结块等都要做废弃处理。一旦因为水泥质量不合格而导致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会影响信誉度。

通过深入的分析水泥水化分析理解与现场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之下,混凝土的强度会伴随着水泥比例的增大而提升,但是当水泥量超出一定的范围之后,就会随着水泥加入的比例而导致强度的下降。

1.2 矿粉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从物理角度分析,矿粉密度通常处于 2.8~3.0g/cm3 范围内,其要比水泥的密度稍低,所以在混合使用中可以相互填充空隙,并且可以提升混凝土材料的强度;矿粉中主要含有 CaO 、SiO2 和 Al2O3 等,和硅酸盐水泥熟料相差不大,所以水化之后的物质其强度相差也不大。区别在于水泥与水接触之后会产生水化反应,而矿粉与水化反应中形成的的 Ca(OH)2 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化产物,矿粉水化较慢。在实践应用中,水泥水化需要经过非常长的一个阶段,并且在逐渐的形成 Ca(OH)2 ,并且逐步的和水泥发生反应而形成水化石,此时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就是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在后期逐步的增强。

1.3 粉煤灰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粉煤灰主要是电厂燃烧中,烟囱内所形成的灰状物经过了一系列粉磨成为矿物掺加料。在加入到混凝土材料之后,其与水泥水化产物 Ca(OH)2 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 C-H-S 胶凝,强度得到提升泵由于 C-H-S 胶凝是水泥的 3 倍,所以该物质的含量越高,则表示其强度也会越高。Ca(OH)2 是水泥水化后形成的产物,并不是在浇筑完成之后就形成,但是能够全面的提升后期结构的强度性能。

1.4 砂石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砂石是混凝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骨架材料,对于混凝土强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控制砂子的级配、细度与含泥量等参数,全部的参数都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并且满足设计方案的要求。对于高强度混凝土的制作应该对砂石料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测,保证压碎值指标符合要求。

胶凝材料处于一定比例之下,砂子孔隙率越大则会使得混凝土强度指标的降低,此时可以通过在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砂子来解决。胶凝材料的空隙率比较大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加入足量的填充材料,就会导致孔隙率较大,进而导致材料的抗压强度比较低,对于混凝土工程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1.5 减水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减水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表面活性剂材料,其会直接包裹到材料表层而使得各种材料的摩擦力下降,使得材料的流动性得到增强,并且还能够发挥出较强的减水效果。胶凝材料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减少水量,也就是降低水灰比的方式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配合比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参数,而是需要根据搅拌站中使用的不同原材料进行试验确定,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使用环境、施工工况等方面来作出调整。但是很多搅拌站在日常生产中不会根据原材料的变化而调整,从始至终都会选择同一个配合比参数,甚至有些搅拌站直接套用其他搅拌站的配合比参数来进行自己的生产。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使得混凝土强度无法保证。

1.7 生产、运输、浇筑及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材料在搅拌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工艺规范的要求来进行原材料的投入,严格按照投放顺序来进行。定期的组织人员进行配料秤准确度的校验,确保材料加入的比例达到配合比的要求,同时还应该严格的控制搅拌时间,通常都需要在120s以上。

混凝土材料在运输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罐体顺时针方向持续的旋转,不能存在静止的情况,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离析的问题。混凝土运输在施工现场之后,卸料之前需要保持旋转30s,确保其和易性,然后才能进行卸料。

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来进行,分层浇筑施工的厚度与浇筑顺序需要严格的控制。如果发现混凝土浇筑高度在3m以上,此时应该根据需要来布置滑槽。混凝土振捣也是关键环节,需要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来进行,切实保证密实度。

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要立即开始养护施工,保持表面是湿度,如果环境温度在5℃以下,禁止浇水养护施工。

2 强度不足预防措施

(1)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牌、规格,并且在进入到搅拌站之前,水泥材料的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真实有效,不能存在缺失的情况,并且保证水泥材料处于保质期内,不存在任何受潮、结块等问题。

(2)根据质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矿粉、粉煤灰等材料,必须要混合料的性能,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水泥材料的使用量,可以大大提升经济效益。

(3)砂石料是非常重要的添加材料,其对于混合料的强度影响最为直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来选择砂石料,并且在制作混合料之前应该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测,达到标准之后才能投入到生产中。

(4)目前建筑领域中的减水剂种类繁多,各种材料的性能相差比较大,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减水剂,并且应该委托相应的检测机构来进行性能的检测,达到标准轴才能应用到生产中。

(5)配合比应该经过试验确定之后才能用于生产指导,必须要保证其性能达到标准的要求。

(6)混凝土搅拌生产的过程中,对于混合料的资料存在直接的影响,此时应该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材料的配比参数正确,按照生产工艺来开始制作,从而可以全面的提升混凝土材料的搅拌质量,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

(7)混凝土材料制作完成之后需要经过运输、浇筑与养护等过程,所以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各个环节都要有质量检测和控制制度,切实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3 结束语

混凝土是建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施工材料,其主要是应用水泥、砂石料、粉煤灰、外加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作而成,由于制作环节较多且工艺较为复杂,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这就需要加强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从而可以全面提升混合料的质量水平,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并且可以带动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郭涛.商品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8(03).

[2]杜康武.中国商品混凝土发展现状及预测[J].科技创新导报. 2018(11).

[3]马康兵.精准提高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J].商品混凝土. 2017(06).

[4]朱小明.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全程控制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 2017(29).

[5]水泥及商品混凝土[J].建筑与预算. 2014(02).

论文作者:沈剑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强度不足的预防措施论文_沈剑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