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建新1 高岚2 徐英伯1
(1;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内科 215151 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215008)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及附二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住院的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同期选择68例来我院健康体检人员,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水平,比较分析两者间的差异。结果: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组(11.27±1.45)umol/L,对照组(6.15±1.07)umol/L,对照组明显的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越高,患者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能性越大,在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这一重要指标。
关键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中的一个严重类型。在老年人群、男性、绝经后的妇女、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患者中均可多见,患者在发病后很容易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具有极高的死亡率。该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生存质量的疾病,患者发病后需要及时治疗[1]。有研究指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之间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这种关系,本文主要对我院及附二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住院的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观察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及附二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住院的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同期选择68例来我院健康体检人员,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的35岁,年龄最大的为75岁,平均年龄(60.3±5.8)岁,患者病程3个月到2年,平均病程(1.6±0.4)年;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5例,合并高血压患者2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2例;对照组人员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的36岁,最大的74岁,平均年龄(60.5±5.7)岁,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4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本次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心绞痛的诊断主要是患者出现心电图动态改变但是没有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或者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1)患者表现出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2)心电图检查出现病理性Q波;心电图出现了新的心肌缺血变化,表现为ST段改变或者左束支传导阻滞;(3)影像学检查表明新的心肌活力丧失或者是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2]。
1.3入选标准
本次入选的观察组患者符合以下要求:(1)所有患者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有完整的资料数据记录;(3)所有患者在检查之前4周内没有服用卡马西平、氨甲喋呤等影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变化的药物;(4)所有患者中不包括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传染病、精神异常、肿瘤疾病、自身免疫力低下以及不愿意配合检查的患者[3]。
1.4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除进行常规的相关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压、血脂、肝肾心肺功能,所有人员在清晨空腹条件下抽取静脉血压3ml,然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采用的仪器设备以及相关试剂均来自美国Waers公司,整个检测过程中均由我院具有多年检验经验的医生完成相关操作。检查结束后记录好相关的数据。
1.5观察指标
在所有人员完成上述检查之后,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1.6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两组人员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19.0。其中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反之,则表示差异不明显和没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较小(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呈上升趋势,除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传统危险因素外,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与急性冠状综合征的发生也有相关研究。急性冠状综合征中包括了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猝死等。在临床上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患病人数也较多,在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绝经后的妇女、老年人群中均可发病[4]。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而造成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急性冠状综合征,探究急性冠状综合征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降低患者的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降低急性冠状综合征的死亡率均有重要意义[5]。
本观察性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同时对观察组中不稳定性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进行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的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结果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具体的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目前公认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点:(1)年龄,相对于年龄较小的人群,该病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2)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本身与高血压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而急性冠状综合征则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高血压自然也就是急性冠状综合征的危险因素[6];(3)糖尿病,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能性更大;(4)血脂异常,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在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方面相对于正常人均表现出异常,而急性冠状综合征也属于一种冠心病,相应的血脂异常也会对其构成较大影响;(5)长期吸烟的人群、肥胖患者、有遗传因素的人群等等;(6)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7]。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属于蛋氨酸循环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蛋氨酸和甲基转移酶在ATP的参与下可以形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形成的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脱去腺苷之后就可以形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本身也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细胞内的代谢途径总共有三条(1)细胞内形成的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浆中参与循环活动;(2)辅酶维生素B12和氨基酸合成酶需要在同型半胱氨酸参与下通过5-甲基四氢叶酸最终形成四氢叶酸以及蛋氨酸;(3)辅酶维生素B6和胱硫醚-β-合成酶在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下结合丝氨酸形成胱硫醚。人体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亦会增高。而同型半胱氨酸合成和代谢相关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蛋氨酸合成酶及胱硫醚B合酶等的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改变,代谢辅助因子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的缺乏等亦可引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 10 umol/L以上称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有学者指出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的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动脉壁平滑肌细胞数量的增加,平滑肌细胞数量的增加会促进动脉内皮细胞的脱落,大量的动脉内皮细胞积累就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患者的冠心病会加重,严重的情况下就会表现出急性冠状综合征发作[9]。
在急性冠状综合征中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有学者指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会对血管的细胞产生毒性作用,特别是其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化物会对细胞的完整性造成破坏,改变内皮细胞功能,使得血管舒张性明显受到抑制;(2)影响正常的脂质代谢,有资料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于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装饰作用具有强化作用;(3)激活免疫炎症反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以增加血管内部促炎因子的形成,同时还可以减少部分抗炎因子,这样血管内的炎性因子会越来越多,自然会激活免疫炎症反应,从基因水平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将核转录因子激活,激发诱导分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的转录,在以上物质的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和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会出现粘附,造成一系列的炎症反应;(4)造成凝血和纤溶平衡的紊乱,凝血因子Ⅶ和Ⅴ的活性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作用下可以加强,并且对于蛋白C的活性、硫酸肝素的合成等均有抑制作用,这些改变会直接导致血小板存活时间明显缩短,而血小板的聚集性以及粘附性则会加强,这样血管壁内的血栓更容易形成;(5)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数量。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会造成血管内皮的功能紊乱,造成内皮细胞的坏死和脱落,增加血管粥样硬化物质形成[10]。
综上所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越高,患者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能性越大,在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这一重要指标,补充叶酸是目前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最为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之一,每日服用0.8mg的叶酸可能会产生最好的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11],从而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戴瑞,张良良,孟宪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N-末端脑钠肽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35-1937.
[2]李海龙.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2,18(35):5-7.
[3]刘长梅,徐会圃,王青海.急性冠脉综合征斑块超声显像特征与同型半胱氨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4):5381-5383.
[4]杨莉莉,赵宇,邵海峰,等.H型高血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相关性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8):2609-2611.
[5]刘双梅,宋达琳,李梅,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初探[J].中国循环杂志,2009,24(02):105-107.
[6]杨科,李雪莉,顾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研究[J].疑难病杂志,2010,9(03):203-204.
[7]赵亮,谢伟.H型高血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相关性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2):196-198.
[8]倪卫兵.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D-二聚体的变化6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34-1635.
[9]陈志成.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06):1311-1312.
[10]贾秀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05):572-574.
[11]张岩,霍勇.伴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H型”高血压[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01):3-6.
论文作者:顾建新1,高岚2,徐英伯1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半胱氨酸论文; 血浆论文; 综合征论文; 患者论文; 冠状论文; 相关性论文; 水平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