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战略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前十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前提下,将改革取得的新突破,在优化结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三大任务上落实。
发展科学技术作为下世纪前十年三大战略任务之一,既是优化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动力,也是提高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的科学手段。用什么思路和方式加快科学技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落实,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实施“知识经济”战略,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抉择。
一、确立知识经济的发展观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有效运用基础之上的发展观。知识经济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要加强作为知识传播功能的信息产业的发展;
二是指强化建立在知识有效运用基础上,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经济运作全新方式的变革。知识经济发展战略的显示,则是要衡量在发展生产力过程中,知识和信息的利用效果对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质量的贡献程度。
知识经济作为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有高技术内涵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国家GDP的50%是以新知识为基础的;
二是从业人员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供的以制造业为案例资料,在过去的十年中,技术工人就业数量增加了10%,而熟练工的就业数量则下降了70%。掌握一定高技术技能的高工资就业人数增加了20%,中等工资就业下降了20%。中学以下的失业率为10.5%,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失业率仅为3.8%;
三是从作为知识产业载体的信息产业发展的速度来看,不仅国际而且国内发达地区正在以全新的速度发展。广州把信息产业的发展确定为今后15年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深圳“九五”计划提出,信息产业增加值要达到350亿元, 年平均递增速度为26.7%,约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48%。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更要求社会化的知识基础作支持;
四是知识经济发展向知识密集的服务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从而向第三产业提出了注入高科技内涵的潜在要求,如目前兴起的咨询与网络服务业等;
五是软件产业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产业,并成为增长最快的一个产业部门,1995年全球软件产品销售额已达914亿美元。 一份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写的《技术、生产率和工作的创造》(1996)报告中指出:“今天,拥有更多知识的人获得更高报酬的工作,拥有更多知识的企业是市场中的赢家,拥有更多知识的国家有着更高的产出。”
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正在全球范围内改变着经济运行的方式和竞争方式。首先会对投资模式产生影响。信息技术是与人力、资本和技能投资相联系的,在增大对有形资本投入的同时,它将同时要求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资规模;其次,知识经济将对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影响。知识经济不仅会使过去依赖于自然方式获取高额利润的方式难以维持,而且知识的低成本不断复制的现实,更会加快高技术的扩散,缩短产业与产品的寿命,使知识在短时间内成为区域、世界性的商品,加快了竞争的全球化趋势;第三,知识经济将对企业发展产生强烈影响。如果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把竞争的重点放在生产阶段,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将会把研究开发与市场营销作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二、研究知识经济的内涵
信息是知识的载体,高科技是知识的内核,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是一对共生的动态概念。其动态特性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只有通过其信息载体的流动才能产生价值,二是要通过不断的有效“学习”,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知识经济的效益。从信息作为知识载体的意义上来说,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具有高附加价值的高科技产业群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具有高素质并会用高科技手段处理信息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
古往今来,人类进步的文明史,实质上是知识不断生产、更替和使用的历史。
在农业社会,知识是经验的总结,大部分知识是靠师徒口头传授的方式得以传播的。不仅知识传播利用范围有限,使许多知识不能充分发挥效用,而且也形不成一种有效率的知识生产制度与传播应用机制。
工业社会的文明,使知识创造、存储与学习利用方式发生了变革:现代科学研究制度改变了知识的创造方式,近代教育制度,改变了知识的学习方式,现代专利制度改变了知识的利用方式,这是近三百年来社会工业化的原因之一。
我们正在步入信息社会。作为信息社会硬件建设的广播电视、通信与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广泛应用,使知识创造、储存、学习和使用方式,发生全新的革命,特别是“数字趋同”现象,正在加速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奔腾芯片的不断发展,成千倍地提高着人类处理知识与信息的速度和能力,光存储技术延伸了人脑的记忆能力和对知识与信息的存储能力,光纤技术与因特网正在缩小“地球村”时空距离。
作为信息社会软件的“软件”开发工程,加快了“诀窍类”知识,即“知识的知识”的商品化进程,成倍地提高了知识使用的效率。“虚拟现实”大大增加了人类的学习机会,将改变人类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方式。区域网与因特网上传输的网络化信息,扩大了人类应用知识的时间与空间。正是由于人类获取知识的机会增加,知识商品化能力的提高基于新知识的高科技产业,才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传统产业和第三产业,使传统产业和服务业向着高科技内涵的方向发展,从而推进人类社会迈向新的时代。
在发展的大趋势中,纵观我国经济的宏观结构,不能不产生忧虑。按照世界银行1995年的统计数据,我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中的比重是微不足道的。
从具体行业分析,有如下的一些问题需引起决策层重视:
——随着地球的变暖,市场对制冷产品需求量呈递增趋势,制冷业是知识密集产业,但是我国制冷业专有技术或专利产品十分薄弱。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对计算机还是信息产业的消耗品,市场容量都有广阔的前景,但是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显得十分薄弱。
——作为下世纪的先导产业的软件产业,被认为是投入少产出大,投资少的“头脑产业”。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软件从业人员15万,每年增加软件专业人才1.5万人。 全国从事信息服务业的3000 家, 超过500人的企业只有几家,大部分是50人以下的公司。 尽管我国软件产业以拥有一批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产品,但与世界著名软件公司比,还没有形成有规模、有竞争力的软件行业。
——“数据趋同”将为广播、影视、通信与计算机的一体化发展提供机遇,还没有一个能开发未来“数字化”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市场开拓的系统化组织,从而开发一批对经济的发展全局起带动作用的产品。因此,从研究知识与信息经济的内涵入手,组织力量,研究发展趋势,研究可能构筑的优势,规划一批建立在优势知识有效利用基础上的高科技产业化项目,是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在实处,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重大问题。
三、优化知识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首先要从工业经济时代和计划经济环境下制定政策的思维惯性中解脱出来。知识经济要求政策的制定以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为目标,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计划要以提高发展资源市场配置的有效性为目的。所以,规划与计划的研究和制订,作为决策的先导,只有首先实现思维创新,才能引发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失常与营销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这才是解放思想的内在含义。从实施知识经济战略出发,优化政策环境应突出解决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全社会要树立知识与信息发展观,特别要增强各级一把手在决策时的知识与信息意识。
知识与信息意识可具体化为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级决策者要从知识经济发展观全面考虑加快经济信息化进程。将发展信息产业和建立知识与信息经济的硬件设施提上议事日程。二要推动MIS (管理信息系统)与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MIS 是政府转换职能的支持环境,而CIMS则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支持环境。通过加快经济信息化进程,构筑推进全社会改革与业务流程的基础设施。
第二,政府要实现职能转换,增强发展知识与信息经济的宏观调控力。
通过优化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入手,从企业与产业发展的干涉者转变为产业、企业发展的协调者和伙伴。当前,从政府的业务工作来说,特别要把Intranet和与之相关的产业发展提上议事日程,沟通有利于各地与全国乃至全球知识流通、知识交流的信息网络通道。制定信息资源开发的规划,加强对知识与信息资源的开发,提高知识与信息的有效利用率。
第三,完成系统创新的概念设计,把推动知识创造和知识在政府、产业和学术界之间的有效沟通作为重要职责,使知识在更大范围内更快地生产、流通与使用。
当前,将经济的发展纳入知识经济的轨道,不仅要加强文字化知识和诀窍类知识的生产与流通,而且要把建立学习型政府,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科研机构,学习型大专院校和各种学习型组织作为发展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组织措施,提高全社会“学习”效率和学习效益。
第四,指定知识与信息产业与务业发展的专项规划。
从研究发展趋势和可能提供的机遇出发,规划近期、中期和远期可形成规模的信息产业的具体项目。如有发展前景的数字化系列产品等,特别要把软件产业的发展列入规划与计划的重点。要通过政策引导方式,将发展一批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企业和咨询企业纳入规划和计划。从规划和计划层次,重视培育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对知识与信息的吸纳能力。
第五,要制定迎接知识经济和服务业高科技全球化挑战的对策,重视知识经济引发的系列变革。
研究知识经济引发的高科技产业与产品发展的评价指标问题,通过制定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新指标,增强全社会的知识经济意识。如知识经济的产业或产品应具体化为如下的一些产业的产品:一是投资利税率要大,二是对国家或地方财政贡献率要大,三是单位质量产品的价值要大,四是单位产值的产品运输量要低,五是形成单位产值所需原材料运输量要少,六是产品升级换代的平均时间要短,七是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要小,八是单位投资形成的工程师岗位数要大。从宏观意义上分析,上述八项指标应是发展信息产业和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技术密集产业和产品的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