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呈现--以“我有梦想”为例_我有一个梦想论文

演讲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呈现--以“我有梦想”为例_我有一个梦想论文

演讲稿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呈现——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内容论文,为例论文,我有一个论文,演讲稿论文,梦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看来,《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极易教错的好课文。众所周知,把《我有一个梦想》当散文来教,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我有一个梦想》极像散文,里边有自我的成分,有浓郁的抒情,似乎符合散文“主观地记录作者所经历或体验的过程”的特征①。但是,像散文并不等于是散文,《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演讲稿,澎湃的激情、伟大的思想、严密的结构、流畅的语言,熔铸成历史的绝响。演讲稿与散文有着本质的区别,《我有一个梦想》有着自身特有的教学内容。

一、辨体

辨体就是辨析演讲稿的文体特征,确定演讲词的本质属性。演讲稿俗称演说词、讲话稿,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教学之难,就难在演讲稿这种文体从整体上缺乏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本质规定性。

演讲与表演有什么区别?话剧表演讲究“讲”“演”融合,演讲也是“讲”“演”结合的。大凡优秀的演说家,他们不仅“讲”,而且“演”。如果在演讲稿中插入“科范”,演讲稿与话剧剧本就十分相似,只不过演讲稿隐去了“科范”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演讲词就是隐藏了“科范”的台词。可见表演性是演讲稿的一个特征。

演讲与讲座有什么区别?讲座是坐着讲的,演讲是站着讲的。站着讲,可以气运丹田,可以一泻千里。其实,演讲稿就是站着讲的稿子。为了表现这种气势,演讲稿中往往出现很多排比句、反复句。如果马丁·路德·金是坐着讲的,《我有一个梦想》可能就缺少鼓动性。鼓动性,是演讲稿的另一个特征。

演讲与朗诵有什么区别?朗诵,须营造出情境,想象出画面,并沉浸其中;而演讲,不仅要营造情景,还要达到目的。朗诵的目的性不太强,而演讲的目的性非常强。朗诵多半是为了娱乐,而演讲多半是针对某一现象而发表看法。前者的针对性远弱于后者。针对性是演讲稿的第三个特征。

演讲与漫谈有什么区别?漫谈不拘形式,较为随意,有时天马行空,也不在乎。而演讲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立场鲜明,毫不含糊。好的演讲总是以鲜明的观点影响听众,给听众以鼓舞和教育。鲜明性是演讲稿的第四个特征。

演讲稿与一般的文章有什么区别?文章是给人看的,多用书面语,而演讲是让人听的,多用口头语。因为抽象的语言不耐听,晦涩的语言不好听。诉诸视觉,眼睛可以长久停留;而诉诸听觉,声音转瞬即逝。只有通俗化乃至形象化的语言,才能进入听众的耳朵。从这个意义上说,通俗性是演讲稿的第五个特征。

但是,这五个特点只是外在属性、局部属性,而非内在属性、本质属性。演讲稿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呢?是听众性。

演讲者的核心素质是什么?就是听众意识。演讲者必须站在“听众”的立场来选择演讲内容与形式。如果语言晦涩难懂,佶屈聱牙,听众听不懂,这就要求演讲稿要有通俗性;如果演讲内容盘根错节,散乱如麻,听众也不明白,这就要求演讲稿要有鲜明性;如果所讲的内容与听众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听众亦无兴趣,所以演讲的内容应是听众关注的事情,这就要求演讲稿要有针对性;如果演讲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也很难感染听众,这就要求演讲稿要有鼓动性;如果演讲者麻木不仁,呆若木鸡,听众也会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演讲配合肢体语言,要有表演性。一句话,演讲稿要考虑听众的需要。抓住了听众,就抓住了演讲稿的牛鼻子。

二、识人

识人就是熟悉演说家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有了评判演讲稿的标准,只能解决演讲稿的共性问题,还不能解决演讲稿的个性问题。要让“这一篇”区别于“那一篇”,还必须将这套标准与具体的演说家结合起来,即判断这位演说家的风格特点。

首先,马丁·路德·金是一位基督教牧师。他出生于牧师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牧师。他1948年获得莫尔豪斯学院学士学位,1951年获得柯罗泽神学院学士学位,1954年成为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会教堂的牧师,1955年获得波士顿大学神学博士学位。马丁·路德·金接受的是完整的神学教育,具有基督教的悲悯情怀,关心大众生活,同情百姓疾苦,反对种族歧视。课文第3段反映了马丁·路德·金的悲悯情怀,第16段“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就是典型的宗教话语。

其次,马丁·路德·金是一个黑人。作为黑奴的后裔,马丁·路德·金关心他所属的种族,为自己的种族说话,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马丁·路德·金的伟大在于,他除了替黑人说话,为有色人种说话,还替参加集会的白人考虑:“现在黑人社会弥漫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白人。”这反映了他的大局观念和博爱情怀。

再次,马丁·路德·金有一段游历印度的特殊经历。在马丁·路德·金的成长过程中,霍华德·瑟曼对他影响至深。在霍华德·瑟曼的影响下,马丁·路德·金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发生了兴趣。1959年,马丁·路德·金访问了印度圣雄甘地的出生地,坚信非暴力抗争是被压迫人民争取正义和尊严的最有力武器,此后渐渐形成自己的“非暴力”抵抗思想,使之成为他一生坚持的斗争准则。1964年马丁·路德·金获诺贝尔和平奖。

通过梳理马丁·路德·金的人生轨迹与思想脉络,我们至少可以明白:对黑人的充满真挚的爱,对美国的不可遏制的愤怒,这两者本来是不可调和的,但是马丁·路德·金用“非暴力”思想将这个矛盾协调起来,这是演讲技巧,更是政治智慧。当然,熟读《圣经》和良好的讲道经历也磨炼了他非凡的演讲能力。

三、断文

断文就是研究演说家的思考路向,发现演讲稿的文本特点。《我有一个梦想》固然是饱含作者深情、体现演说家语言功力的经典之作;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从演讲稿的文体出发,它也是一篇非常典型的标志性作品,或者说是一篇较能体现演讲稿特点的范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我有一个梦想》首段简洁,开门见山,既表达心情,也点明意义;接着怀念林肯总统,聚焦百年遭遇,揭穿政府的伎俩,激发人们的斗志;随后话锋一转,指出斗争的手段是和平的,斗争的目标是明确的;对长期受难的人,希望他们回到故乡,将个人的梦想融入美国的梦想;最后憧憬平等的世界,畅想自由的未来。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要如下:

①开场白

②回顾百年历史,依旧悲惨(因)

③面对残酷现实,必须反抗(果)

④争取正当权利,抛弃暴力(果)

⑤必须保证前进,避免后退(果)

⑥坚持忍受痛苦,回到故乡(果)

⑦我有一个梦想,扎根美国(因)

⑧结束语

文章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径:既要反抗,又要和平;既要和平,又要前进;既要前进,又要坚忍;既要坚忍,又要自信。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前进,都有一种牵制的力量。这就是典型的正反对照的格局。这种格局,恰好服务于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回顾百年历史,凸显黑人悲惨的境遇,这是人们参加民权运动的原因,也是保证斗争继续前进的原因;而“我”的梦想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之中,这是采取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原因,也是人们暂时需要忍受痛苦、回到故乡的原因。这种顺序安排体现了马丁·路德·金卓越的演讲智慧。如果马丁·路德·金开头就讲“我”有一个扎根美国的梦想,最后才讲黑人百年的悲惨遭遇,势必使听众愈发消沉,愈发悲观,甚至绝望。面对前来参加集会的人们,马丁·路德·金以最优化的演讲结构打动了听众,说服了听众,也激励了听众。换句话说,这种顺序安排也是听众最容易接受和感动的。这种顺序安排,就是演说家的言语智慧。

四、定点

定点就是确定这篇演讲稿的教学点(教学内容)。一篇经典的演讲词,有许多东西值得学生去学,却不一定都值得教师去教。至少,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不值得教,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不值得教,学生一读就懂的地方也不值得教。面对一篇课文,教师总该教点学生没有学过的内容,教点学生不太清楚的内容,教点学生自己很难理解、需要教师帮助才能领会的内容。譬如:

①美国政府没有兑现诺言,黑人遭受不公正待遇,大家都义愤填膺,马丁·路德·金为何在开头却说“很高兴”?

——这是演讲开场时的客套话,这里是指能与大家一起参加示威集会而感到高兴。

②这次演讲的听众都是什么人?马丁·路德·金是如何称呼他们的?

——听众主要是黑人,有其他有色人种,也有一部分白人;他称呼黑人为“我们”,显得亲切而自然,而称呼白人为“白人兄弟”,表明许多白人并非敌人,这是智慧的体现。

③文中哪些话表现了黑人和白人是兄弟般的关系?

——诸如“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从前奴隶的后嗣和奴隶主的后嗣,有一天,可以在佐治亚州红色的山峦上,平起平坐,兄弟相称”,“有一天,黑人男孩女孩,和白人男孩女孩,可以无拘无束地手牵着手,情同手足”,“所有神的儿女,黑人白人,犹太人外邦人,耶稣徒天主教徒,都将携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灵歌”,都是对“兄弟”关系的具体化。

④优秀的演讲稿是由一系列30秒钟“音节”的小信息组成的,《我有一个梦想》中哪些地方可能进行了30秒钟的“处理”?这样处理有何效果?

——第9段到第15段、第19段到26段、第28段到34段基本上都进行了30秒钟的处理,这样处理可以保持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⑤人们平均每分钟要说150个词,但人脑每分钟可以处理400个词左右。这就是说,听众在听演讲的时候还有富余的脑力。②那么演说家如何让听众的脑力更多地参与进来?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主要诉诸视觉与动觉,用形象化的语言让听众产生画面感,用使动性的语言让听众形成影像感,拉长注意力的宽度,从而使听众充分参与进来。

⑥马丁·路德·金为什么要提到那么多州?

——因为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南卡罗来纳州、佐治亚州、路易斯安那州、新罕布什尔州、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科罗拉多州、加利福尼亚州、田纳西州都是黑人聚集的地区。

这些内容,既是学生可能想不到的内容,也是教师从“听众”角度选出的内容。

大而观之,演讲稿的教学内容,就是从“听众”的角度选出的演讲智慧与演讲内容。小而观之,《我有一个梦想》必教的内容有两个:一是言语智慧(表达的智慧),二是理性精神(斗争的智慧)。选教的内容有语气语调、语言特征、修辞手法、基督文化等等。不管是必教的内容还是选教的内容,都必须围绕“听众”演绎生发。

五、选径

选径就是选择教学内容的呈现路径。鲁迅先生说得好:“如果内容的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③可见教学内容与呈现方式是相伴相生的。

照我看来,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归纳的四种选文类型,在教材没有硬性规定的前提下也可以看作教学内容的四种呈现方式。一是“定篇”,学习经典的丰富内涵,要“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内涵”④。将《我有一个梦想》当做“定篇”,对作品的主旨、内容、结构、语言、手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二是“例文”,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但是“例文”学习的不是整篇的“文”,只是学习诗文或诗文读写的某一侧面的某一点或某几点,也就是说,将本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诗文,限制在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⑤。譬如教《我有一个梦想》,就专门教演讲稿的听众性,学习演讲稿如何适应听众心理的秘密。三是“样本”,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⑥。比如学习《我有一个梦想》,可结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专题中的写作指导“演讲稿,写给听众”,学习“演讲稿写作”必须时时心中装着听众,学会分析听众,把握听的规律。四是“用件”,就是“用”这一篇课文里的东西,或者借课文所讲的那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那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⑦。比如学习《我有一个梦想》,就借文本的信息,使学生获得“非暴力”和平斗争的思想。

对《我有一个梦想》而言,选择哪些教学路径比较好?《我有一个梦想》尽管是经典的演讲稿,但是对我国学生来说,尚不具备“定篇”的教学价值;如果只是简单地当做“用件”来教,又低估了文本的价值。因此,将《我有一个梦想》处理成“例文”或“样本”较为合宜。

应慈军老师设计的教学简案就凸显了演讲稿的听众意识:

1.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面向哪些人进行了演讲?

2.马丁·路德·金分别对黑人、白人、美国政府说了什么话?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是怎么说的?(内容、顺序、人称、语气语调、肢体语言、情感等)

3.“我有一个梦想”的内容,放在演讲的前面比放在演讲的后面是不是好一些?

4.你如何看待“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这个教学设计,紧扣演讲稿的文体特征,突出了演讲的对象,强调了演讲的智慧。其中“向谁说”是前提,“说什么”是重点,“怎么说”是关键。第3问是对“怎么说”的宏观探讨,第4问是对“说什么”的深入探讨。教学内容的呈现,走的是“例文”式的路子。

下面是笔者设计的以问题形式呈现的教学简案:

1.“我”有一个什么梦想?

2.“我的梦想”与“美国的梦想”是什么关系?

3.“我”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梦想?

4.《我有一个梦想》与一般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环节是“还原历史语境”,适时插入历史背景,聚焦梦想(第19段到第26段),笔者质疑这里有六个梦想,学生讨论释疑,接着倾听演说家的原声,要求用演说家的语气语调朗读,体会反复排比的演讲效果。第二个环节是“探寻文本内涵”(第8段到第18段),明确两个梦想的从属关系,进而理解“非暴力”和平斗争之必然。第三个环节是“探寻斗争缘由”(第2段到第7段),比较三个不同的翻译版本,说出喜欢的版本与理由,领会形象化语言对听众的作用。第四个环节是“归纳演讲特质”,学生自行归纳演讲稿的特点,特别要指出听众性是演讲词的本质属性。教师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提炼课文里的知识,这种教学内容的呈现,走的是“样本”式的路径。

教学思维首先是文体思维,其次才是文本思维。既要教出演讲稿的本质特征,又要教出“这一篇”的独特个性,这大概就是教学此文的难处所在。对于演讲稿而言,文体是纲,要用它提纲挈领;听众意识是灯,要用它照亮文本。

注释:

①王荣生、郑桂华《语文教材建设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2页。

②谢伊·麦康农著,贾宗谊、卢爱君译,《演讲的艺术》,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107页。

③《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5页。

④⑤⑥⑦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26、333、342、358页。

标签:;  ;  ;  ;  

演讲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呈现--以“我有梦想”为例_我有一个梦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