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增长点的选择与培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点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1999)04—0012—04
一、经济增长点的内涵与特征
经济增长点的提法来源于经济增长,其提出的经济背景是:一个国家(地区)各个行业(或区域或产品和服务,下同)的经济增长速度很不均衡,有少数行业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其他行业快得多,而这少数行业往往决定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据此,我们可以给经济增长点下个定义: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的众多经济行业中有某个(或某几个)行业经济快速增长,它对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个行业就是经济增长点。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经济增长点是集中体现在某个行业的高速经济增长率;第二,经济增长点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经济增长快速的行业;第三,经济增长点是某个行业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其他行业经济增长速度要快;第四,作为经济增长点的行业必须在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中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经济增长点的定义和有关经济增长的历史资料,经济增长点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按行业计算的产量(或产值)的高增长率和就业量的高增长率。这里实际包括了三个指标:产量增长率、就业增长率、人均产量增长率。经济增长点中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该行业的这三个增长率都比其他行业高。第二,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高。无论是从劳动生产率还是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来看,该行业的生产率相对于其他行业要高。第三,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而改变。经济增长点并非一成不变,它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同步的。第四,经济增长点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调整相关。例如,城市化、教育、宗教、政治制度等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和发展。第五,经济增长点的弱化与转移。某个经济增长点只是在某段时期内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推动作用日益削弱,并被新的经济增长点所取代。在这些特征中,前两个是数量特征,属于总量比率,中间两个是结构特征,最后一个是变化规律特征,经济增长点的这五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二、经济增长点的选择标准
经济增长点是一个定点概念,指的是某段时期对国民经济中的某个行业的确定。经济增长是一个定量概念,指的是国民总产出量在不同时期变化的百分比。从理论上说,经济增长理论应该是经济增长点确认的基础。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和资本积累。对工业化国家来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人力资源次之,而物质资本最小,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去鼓励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也就是教育和科研。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积累是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政府应该使用产权界定和经济政策的方法去激励整个社会的投资动机。根据经济增长点的内涵与特征,经济增长点的选择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量化指标
(1)行业产值增长率,即行业实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2)行业劳动产值增长率,即行业劳均实际生产总值增长率;(3 )行业就业增长率,即行业实际就业人数的增长率;(4)行业全要素生产率, 即行业产品和服务总产量与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之比;(5 )行业技术进步率,即行业总体范围技术水平的提高;(6)行业净出口增长率, 即行业产品和服务出口与进口差额的增长率;(7)行业消费量增长率, 即行业产品和服务实际消费量的增长率;(8)行业消费效益, 即在行业消费活动中消费支出与消费效果之间的对比关系;(9 )政府对行业的可支出增长率,即政府可对行业的购买和转移支付的增长率。
作为经济增长点的行业在上述经济指标比较中应处于其他经济行业的领先或将领先的地位。其中行业产值增长率、行业消费量增长率、行业净出口增长率、政府对行业的可支出增长率等四个指标是经济增长点选择最主要的指标。
(二)定性指标
(1)应与经济结构调整相一致。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的调整。作为经济增长点的行业应与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相一致。(2)应与社会结构调整相一致。 社会结构调整主要是指人口年龄结构、城镇结构、教育结构等方面的调整。作为经济增长点的行业应与社会结构调整的方向相一致。(3 )应与意识形态调整相一致。意识形态调整主要是指宗教信仰、法律法规、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调整。作为经济增长点的行业应与意识形态调整相一致。(4)应与各个发展阶段相一致。由于经济增长点有时间限定,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点各有不同。因此,作为经济增长点的行业应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一致。(5)应供需平衡。 供需平衡是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作为经济增长点的行业应保持其产品和服务处于供需相对平衡之中。
三、我国宏观经济的判断与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一)宏观经济已实现“软着陆”,提高经济增长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全国掀起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热潮,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达到14.2%。1993年下半年,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乱集资、乱拆借、乱设金融机构和房地产热、开发区热等,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实施宏观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以整顿金融秩序,当年,经济增长速度降为13.5%。此后的4年中,为了抑制严重的通货膨胀, 又适度控制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这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12.65%、10.5%、9.7%和8.8%,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与此同时, 物价涨幅逐年大幅度下降,1994年~1997年,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上涨指数(上年=100)分别为121.7、114.8、106.1、100.8。至此, “软着陆”已经完全实现。然而,由于连续几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又形成一种下挫惯性,这对维持我国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很不利。因此,如何制止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趋势,并把这种适度快速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下去,已成为经济理论界、政府和实际工作者日益关注的焦点。
(二)总体经济相对过剩,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日益迫切
近年来,我国的粮食、工业消费品以及主要生产资料的供应,总体上处于供求平衡或供略大于求的状况。据对613 种典型商品调查统计,1997年下半年供过于求的商品有195种,占总数的31.8%, 比上半年增加26.5%;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408种,占总数的66.6%, 比上半年减少22.8个百分点;而供不应求的商品仅有10种,只占总数的1.6%。 从国内需求看,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需求有回落的趋势。目前我国需求不旺具有以下特征:(1)是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形成的, 近年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虽有所减缓,但仍保持较高的增长;(2 )是在经济增长仍处在较高水平的同时,市场价格总水平持续走低情况下形成的;(3)是在市场导向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形成的;(4)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很高;(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储蓄存款的70 %以上集中于城市;(6)公款消费占社会消费总额有较大比重, 虽然这种公款消费比重近年呈下降趋势。这些特征说明,我国现阶段只是在居民收入不高条件下较低档次消费品市场的暂时饱和,且消费需求对城市消费支出和公款消费支出的依赖程度很高。在这种经济背景中,必须寻求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才有可能打破经济相对过剩和消费需求不足的局面,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三)根据经济增长点的选择标准,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综观近年来关于探讨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观点,众多研究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通过满足人民吃、穿、用的需求,使农业和轻纺工业保持了长期的快速增长,从而支撑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那么,在未来几十年内,以满足人民住行需求的城镇住宅业、交通运输业,以电子产业为代表的新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等,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的城镇住宅业尤为推崇。根据经济增长点的定义及其选择标准,结合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本文认为未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基本定位在:
(1)按行业划分:住宅业(包括农村住宅、小城镇住宅、 城市经济住宅)、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经济型汽车工业、海洋产业、中草药产业等;(2)按区域划分: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中西部地区、 边境地区、高新工业区等;(3)按产品和服务划分: 第一产业中的海产品、果品、畜产品,第二产业中的经济类住房、家庭小汽车、高技术药品、信息产品,第三产业中的就业培训、信息中介、教育(包括成人教育、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等。
鉴于上述基本定位,我国在未来几十年内可以分成近、中、远三段时期,这三段时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所不同:(1 )近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当前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应选择在长江和嫩江灾区的基础设施恢复建设,中西部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城镇安居工程和经济住宅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田水利建设、私营企业的建立与改造等。(2)中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应选择在城乡住宅业、环保业、汽车工业、信息业、高新技术产业、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教育事业、边境地区的旅游业、海产品、畜产品、高技术药品等。(3)远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为实现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所需的经济增长目标,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不仅与世界接轨,而且还具有创新性。该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可能是航空航天产业、农业旅游业、核能、太阳能产品的开发利用等等。
上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选择仅是一个定性概念,具体某个行业是否成为现实的经济增长点,必须进行逐一的定量分析。需要指出的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并不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只要我们把握住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运行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才能真正做到培育和发展新的增长点,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四、现阶段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对策
(一)明确科学的指导思想
经济增长点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人们遵守经济规律并因势利导。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指导思想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资源优势为基础,以政府调控为依托,按照经济增长点选择标准,结合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各时期发展目标及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坚决反对那种搞“一刀切”的做法和不切实际的做法,反对那种不科学和张冠李戴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提法,以促使我国培育起科学合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研究和颁布新政策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因国内外的形势和条件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研究和颁布新的政策以便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和发展是势在必行。这些新的政策主要包括:(1)消费信用政策。 我国传统消费观念与消费信用是矛盾的,消费信用十分薄弱,消费信用政策就是鼓励和支持消费信用的发展。(2)投资融资政策。 其目的是扩大企业增加投融资渠道,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扩大利用外资水平。(3)财政税收扶持政策。 财政政策目的是从总收入中划出一部分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投入,而税收政策通过减免税以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与发展。(4)人才政策。 其目的是积极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机关团体和个人加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行列。
(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立足于国内,而且要立足于世界,这样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有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当今世界是经济一体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离不开全球大市场。因此,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范围,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点的国际化、全球化,只有这样,培育起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器。
(四)加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理论研究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中,我国关于经济增长点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也没有形成系统化,这对于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非常不利。因此,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实际工作者等应共同组织探讨我国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便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可靠的理论基础。
(五)加强对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组织领导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有个过程,需要有正确的引导。政府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过程中应发挥政府经济职能,正确引导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并积极组织和协调各利益实体的关系,使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目标、有计划地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