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依赖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胡夕瑶

学生依赖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胡夕瑶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古柏中心小学,210000)

摘要: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还不具备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能力,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爱护下,因此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依赖心理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给教师的教学管理和家长的教育带来不便。本文旨在探究学生依赖心理的成因,并透过现象看本质,积极寻求应对依赖心理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依赖心理;成因;对策方法

依赖是指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而依赖心理是指一个人对外界的依赖或依靠的心理体验。心理学者李丹认为:“依赖心理最突出的表现是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感。”

一、学生依赖心理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依赖心理的小学生会依靠父母为他准备好一切,有的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逐渐变得懒惰,丧失独立自主的能力;而在学习生活中,意志薄弱,一旦遇到困难,总是想着依靠同学或者老师对他进行指导,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们一旦有了这样的依赖心理,便会越发成瘾。他们会把别人看得比自己更加重要,同时也期待着别人对他们的安抚和赞许,会不知不觉地去迎合他人,说话做事都以取悦对方为主。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越来越缺少自己的想法,直到丧失自我,丧失独立自主的能力,甚至有可能无法适应这个社会。

二、学生依赖心理的成因

(一)、原生家庭的影响

依赖性的产生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他们总想着把最好的都给孩子,生怕孩子在生活上受到一点委屈。父母爷奶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对孩子的任何要求基本都是百依百顺。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很容易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丧失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变得具有依赖心理。

当然,也有的是因为父母的殷切希望而产生的代沟问题。这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让学生承载了太多的压力,他们会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尽管如此,也只能接受父母的安排去学习各种技能,因为不是自己喜爱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完全依赖老师的讲授,而不是自己主动的求知,日积月累,学生的依赖心理会越来越强烈。

(二)、失当教育的影响

人性往往总是有弱点的,如害怕承担责任,贪图安逸等。社会经验少,年纪小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会因为弄坏了别人的东西,而躲避承担责任;也可能会因为害怕成绩不够理想受人责怪,而选择去抄袭。但是人总有无可奈何的时候,有些问题是孩子们努力了也解决不了的,他们需要一些“权威”去指引他们。因此在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独立性的培养。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们听话、学乖,如果他们过于言听计从,就会抑制他们独立性的发展,从而变得依赖。

(三)、主观因素的影响

有些学生天生怯懦,遇到挫折容易丧失自信心,从而变得自卑。遇事会打退堂鼓,觉得自己无一技之长,缺乏去挑战的勇气。喜欢跟在别人的后面解决事情,在事件里面更多的扮演的是配角,心甘情愿受人差遣。而在与他人一同征战的时候,使有依赖心理的学生觉得有了靠山,不再孤独,他们喜欢并享受着这种别人赋予的安全感。但慢慢的也会因为这安全感而让他们丧失独立性,变得依赖。

三、消除依赖心理的对策

小学生在形成独立人格之前更多的依靠父母和老师给他们灌输的知识,所以他们的心理品质并不成熟。因为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他们只能片面的去相信老师和家长给他们创造的世界,慢慢发展为依赖心理。当然依赖心理也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地成为老师、家长、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消除学生依赖心理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

学生最开始的依赖思想来源于家庭,家庭环境、教育与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密不可分。父母的过度放纵和宠溺会让孩子变的依赖,变得肆无忌惮。要帮助他们克服依赖心理,我们首先要改变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这种良好的习惯。学生力所能及的小事尽管让他们做,而不是一手包办。如让他们自己收拾学习用品,忘记带东西就让他挨老师批评;因自己早上起不来迟到,就让老师惩罚。让学生自觉承担行为的后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能够在这些小事上不再依赖家长,学习的自主性也会随之提高。

除了日常生活,在学习上也要注意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我曾经在教育周刊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这是一位母亲说的:“孩子刚开始写作文时,都要我坐在他身旁教他一句一句地把文章写完。我想:‘这样下去,以后该怎么办?’后来我故意不帮他,等他写完后只是看看,提点意见罢了,终究他还不是学会了依靠自己?”故事很短,但是却恰恰印证了我的观点:孩子的事情的确要让他们自己亲力亲为。

学生会慢慢的习惯没有人帮他决定事情,解决问题,在遇到困难之后,也会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解决好这个麻烦。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人格,而且会在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之后,依赖心理相应减少。

(二)、改变失当教育的灌输

学校应逐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加强自我修养,适当的增加一些独立性人格培养的教育,指导他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因材施教的进行单独辅导,面批作业。

不以成绩论英雄,让孩子们知道不要因为害怕成绩的不优秀就用其他的手段去获得不匹配的成绩。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逐步提出略高要求,使他们经常能够品尝到胜利的果实。不只是一味地将学生教育成一个只是听话而缺乏判断是非能力的乖学生。在他们一步一步的进取中,会慢慢的消除依赖心理。

(三)、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依赖心理还表现在缺乏自信心,极度自卑。他们更多的是依赖外界人与物帮助来证实自己的价值,而不是自我肯定。自信心是促使人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也关乎着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活动的成败,因此在学生独立人格形成地过程中,自信心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赏识和信任,树立其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例如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潜移默化的认为自己真的很棒。这样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强、自信、自立。

第二,注重实践,因材施教,激发其自信心。当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些事情之后,家长或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所以要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并珍视学生的成功。

第三,体验成功,表扬鼓励,增强其自信心。活动中成功的机会让缺乏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当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取足够的自信心。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

第四,消除学生自卑感。自卑感是人通往成功的绊脚石。在平常的的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当他们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很积极时,我们要给予肯定,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得到了别人的赞许,从而激发他们不断地去尝试新的事物,鼓舞他们去做那些他们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当然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依赖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相互的结果。也正是因为这样,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共同坚持,常抓不懈,要理论联系实际,多角度的去帮助学生消除依赖心理,使之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自信少年!

参考文献

[1]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朱丽君.关注小学生心理依赖,让孩子快乐成长.[J].青春岁月.2011,22.

论文作者:胡夕瑶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学生依赖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胡夕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