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423000
【摘 要】目的 讨论射频消融并植入永久性人工起搏器对6例房颤患者术后带来的影响。方法 6例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手术,并植入永久性人工起搏器。射频消融术中全程记录患者的心电信息,判断患者有无出现起搏功能不良、噪声反转等现象。在术前、术后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以及心脏超声复检。结果 患者术后头晕、气短、心悸等现象较术前评分有所增加。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术后患者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等有所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永久性人工起搏器的患者,术前、术后左室射血分未发生明显变化,术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有所增大,未发生起搏失灵、囊袋感染、起搏电极脱位等情况。结论 房颤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一些患者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因此采用射频消融并植入永久性人工起搏器能够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射频消融;永久性人工起搏器;房颤;术后影响
心房颤动又称房颤,其主要是由于机体心房收缩功能以及房室顺序协同功能障碍,易出现心房血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快速、不规则的心室反应,其也会对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产生影响,加重并诱发心肌缺血的症状[1]。长期不规则的房颤现象会引起心力衰竭,因此临床上进行房颤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房颤心室率以及节律[2]。该病常发于老年人群,针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单一采用药物治疗,患者的节律仍然难以规整,而且一些患者用药后心力衰竭现象加重[3]。目前我国开始应用射频消融并植入永久性人工起搏器来对房产患者进行治疗,本次研究选取我院6例房颤患者展开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 研究资料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6例房颤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64-80岁,平均年龄(72.5±6.6)岁。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不显著,P>0.05。患者因房颤发作频繁或心室率过快住院治疗,症状严重,且不能耐受药物治疗,随后行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并植入永久性人工起搏器。
1.2 研究方法
1.2.1 导管射频消融方法
术前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排除左心房出现血栓,口服华法林(芬兰Orion Corporation生产,注册证号H20110108)1个月;术前三天停服华法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次/日,4100U/次,术前12h停用。术中利用1%利多卡因局麻,在左锁骨下静脉以及双侧股静脉进行常规穿刺。行多体位选择性肺静脉造影以此显示肺静脉的开口位置,在三维电解剖检测系统的引导下进行导管消融,重建左心房的三维结构,据肺静脉造影确定并标记肺静脉开口位置。具体消融方法参考文献[]。
1.2.2 术中起搏器程控以及心电监护
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同次术中植入永久性人工起搏器(Vitatron房室全能型,DDD)。术中实行心电监护,医护人员需要对心电记录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有无出现起搏功能不良、噪声反转等现象。在术前以及术后随访3-10个月中,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以及心脏超声复检。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6例患者均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成功阻断了房室结传导,并植入Vitatron房室全能型人工起搏器(DDD)。患者术后头晕、气短、心悸等现象较术前评分有所增加。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术后患者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等有所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永久性人工起搏器的患者,术前、术后左室射血分未发生明显变化,术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有所增大,未发生起搏失灵、囊袋感染、起搏电极脱位等情况。
三 讨论
房颤患者在临床上有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等,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心室率[4]。不过当前许多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药物治疗不佳的患者进行射频消融并植入永久性的人工起搏器后,术后心悸、头晕、劳力性呼吸等情况减轻,生活质量提高。本组患者行射频消融阻断房室传导后,安装起搏器能够对心功能产生症状改善的作用,术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不过患者的心室率、心室节律得到有效规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症状得到逆转,术后患者的心室舒张期充盈的时间延长,心肌收缩力增强。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作为一种非生理性起搏,心室收缩的过程中易出现一些不协调的情况,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严重的二尖瓣返流,损害自身心功能,引起血流动力学上的恶化[5]。术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会增加二尖瓣返流情况,应用DDD起搏器能够有效治疗肥厚性的梗阻性心肌病[6]。采用药物治疗控制心室率,房颤症状并未完全消除,患者仍需要抗凝治疗。因此采用射频消融进行房室传导阻断,并安装起搏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心室率,且手术操作简单、效果较佳。
综上所述,房颤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一些患者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而采用射频消融并植入永久性人工起搏器能够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由于本组研究病例较少,同时患者术前、术后的超声检查结果有不一致之处,因此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1]罗岳登,沈才杰,何斌,刘晶,郁一波,丰明俊,储慧民,陈晓敏. 零X线曝光下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2013,11(06):99-100.
[2]牛凡. 选择性导管射频消融快-慢通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0例[J]. 山西医学院学报,2014,7(S1):67-66.
[3]刘少稳,杨延宗,张树龙,刁青,高连君,林治湖.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3(04):46-46.
[4]Hong Zhang,Dan Zhao,Rui-Juan Li. Effects of 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s on Electrical Behaviors of Cardiac Tissue[A]. Proceedings of 2015 Global Conference on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Biomedical(CBEB 2015)[C],2015:1146-1147.
[5]王光胜,童道明,杨同慧,王元伟,许改红,胡婷. 心房颤动合并后循环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A]. 第十一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5:39-41.
[6]黄琦磊,许春萱,陈林,吴卫.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44例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5(12):121-122.
论文作者:李林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6
标签:患者论文; 起搏器论文; 术后论文; 射频论文; 心室论文; 永久性论文; 房颤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