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论文_李静

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论文_李静

北京佰信蓝图科技股份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可以预计到以后农业信息化系统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技术也会越来越先进。利用现代化的智能信息技术结合互联网集成,能够有效升级传统的喷灌、滴管和微管灌溉技术,实现更高效的用水系统,这将是未来我国农田水利工作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优点,重点描述了如何有效地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农田水利;工程项目

1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优点

1.1有利于优化水资源

农田水利项目信息化能够提升农田水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用互联网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能够针对水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提升农业用水效益。信息化技术能够准确检测数据,进行实时数据传递,结合当时的水文情况、气象情况等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再根据结果进行科学决策,及时地调度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分配,防洪抗旱,减少人民财产损失,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1.2有利于精细灌溉

我国目前人口数量较多,因此水资源紧缺一直是重要问题,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2020—2030年我国的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数据需要达到55%或者是60%,为了完成目标必须要大力推进我国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田水利灌溉,这样可以根据土壤需要、空气湿度、植物的需水量等进行精准的灌溉,不会出现水资源浪费,也不会出现水资源短缺影响农田受益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2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遥感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1农田水利规划方面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地形对水利规划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地形图过于陈旧时,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新绘制新的地形图。但是,遥感技术具备的现实性强、获取时间短及资料准确等特征,能有效地避免出现这种状况。水利部门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来探测被污染的河流及湖泊,并依据传输回来的检测数据评估当前的水环境,获得该河流的水容量及污染程度。遥感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简化水利勘测工作,还能确保规划出的河流、水域容量的资料的准确性。

2.1.2水库建设方面

水库建设一直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关系到了供水、灌溉及发电等方面的民生问题。而遥感技术的应用,在水库的移民规划及淹没范围方面有更为精准的应用价值。传统的小比例地图更新时间长,不能准确表现出真实的地形及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精力。但是,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把纸质信息转化为计算机信息,不仅提高了规划工作的效率,还使水库建设中的淹没区域调查具有庞大的宏观性及较强的权威性。

2.1.3河流治理方面

完善的河流治理不仅能够保护人民的生存及生产安全,还能保护国家的生态环境。因此,水利部门应稳定河滩及河床,确保河岸的全方位性及水底的立体性,这是保障河道排洪排沙畅通性及保证河流治理的关键性因素。遥感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观测河道内的水质、水文及河道地貌形态。然后通过波段的应用,以及处理相关图像和用计算机加强图片的光学处理,并屏蔽次要信息后,甚至能够获得水下地形及泥沙分布资料信息。经过相应技术处理后的图片信息,具备客观性、清晰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帮助水利部门治理河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是通过基础的空间数据,并利用地理数据分析和模型分析技术,为水利工程提供精确的动态信息以及三维的空间图形。地理信息技术具有空间分析、动态预测、综合信息处理能力,这就使得地理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录入、传输、分析、管理,并将经过处理的数据呈现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者面前,能在信息管理和防灾减灾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我国的水利部门就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成了1:250000比例的水利电子信息图,并与各省市自治区水利部门机构进行共享,从而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规划的监管,提高建设科学性,减少了重复生产数据的成本,为水利工程信息共享提供了地理依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建立流域、胡波、江河的水下地形结构图,并生成相关数据,形成水文地理信息预报,为河床演变分析提供基础,也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代化。

2.3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

2.3.1 CAD绘图技术

CAD在工程制图、工业设计等多方面的应用相当广泛,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在水利工程管理当中,CAD的绘图功能可以将大量的基础数据可视化,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便于数据的管理。CAD技术将实时采集的大量数据快速的进行基本处理,绘制成平面图或者三维立体图,为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奠定了基础。CAD还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其内嵌语言开发具有针对水利工程数据的专业处理软件,加强数据处理的能力,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2.3.2数据库技术

数据信息的处理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的管理技术主要是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数据库系统管理。要想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库技术的使用必不可少,通过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查询等工作实施更加高效方便,还能整合所有数据,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2.3.3 GIS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的发展相当快,GIS软件日益增多,通过GIS软件的运用,能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的脚步。GIS具有强大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的能力,能制图绘图,有空间数据库,能进行数据库的存储、编辑、查询等操作。运用到水利工程管理之中,可以解决方案规划、影响评价、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的问题。

2.4 GPS定位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进行水利工程基础数据的收集。新疆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中最需要的就是充足、实时、准确的数据,只有数据能够及时更新,才能便于适时的开展管理工作,传统的数据采集、更新工作消耗的人力物力较大,而且数据更新比较缓慢,繁杂而重复的数据收集工作占用大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资源,并且难以提高管理水平。而GPS的运用,只需要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设置GPS控制网络,就可以实时的进行全天候的GPS观测设备测量范围内任何地区的数据的采集,可通过网络控制误差,自动化处理突发事件,保证数据采集高效准确,而且GPS的测量不受季节、环境的影响,能确保基础数据的稳定更新。(2)进行水利工程的监测。对水利工程建筑进行适时的监测,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水利工程建筑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实时、准确的水利工程建筑信息的监测是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工程管理的基础,水利工程中关键位置大坝的传统的监测手段是使用水准仪周期性进行监测,效率较低,数据更新不及时。在建筑上布设GPS监测点,采用GPS接受机和计算机网络组成监测系统,自动采集数据、整理计算。GPS技术的监测数据精确,能及时更新,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测。

3 结语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可以预计到以后农业信息化系统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技术也会越来越先进,随着市场需求把灌溉技术逐渐转变为自动化、智能化。利用现代化的智能信息技术结合互联网集成,能够有效升级传统的喷灌、滴管和微管灌溉技术,实现更高效的用水系统,这将是未来我国农田水利工作发展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汝光,徐骏.GIS技术在水利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

[2]徐凤臣,高贤坤.浅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意义[J].农业与技术,2014.

论文作者:李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  ;  ;  ;  ;  ;  ;  ;  

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论文_李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