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 271199
【 中 图 分 类 号 】 R61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6) 04
[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被诊断为急诊脑外伤的患者48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对照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为(3.3±0.2)min、血压SBP为(125.3±3.7)mmHg、DBP为(79±3.1)mmHg、SPO2为(97.1±1.8)%;对照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为(5.1±0.7)min、血压SBP为(128.1±3.2)mmHg、DBP为(87±3.4)mmHg、SPO2为(98.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病脑外手术而言,使用舒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的方法与使用瑞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方法相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临床治疗;应用效果
随着我国脑外伤患者人数不断增多,尤其是急性患者,只有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抢救才能挽救患者生命,因此在整个急诊脑外科手术工程中麻醉显得十分重要,正确有效的麻醉不仅能够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疼痛感、保持正常的呼吸,还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1-2]。本文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被诊断为急诊脑外伤的患者48例进行分析,现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被诊断为急诊脑外伤的患者48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11例,女13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6.5±1.5)岁,对照组患者男9例,女15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5.3±1.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对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麻醉前都要进行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程度等方面的检测,确保各项生命指标正常,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接受麻醉。在麻醉前可以用质量为2.5mg/kg和0.2mg/kg的维库溴铵快速进行插管。其中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前要吸氧5-10min,然后用舒芬太尼进行静脉输入,浓度为0.8μg/kg·h,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前要吸氧5-10min,然后用瑞芬太尼进行静脉输入,浓度为0.2μg/kg·h,然后观察患者麻醉情况以及患者术后清醒情况、注重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1.3疗效判断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血压情况、心率情况以及血氧饱和程度等定向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对本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和t检验,计数资料用平均数±和标准差( x-±s) 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被诊断为急诊脑外伤的患者48例,经过对我院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为(3.3±0.2)min、血压SBP为(125.3±3.7)mmHg、DBP为(79±3.1)mmHg、SPO2为(97.1±1.8)%;对照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为(5.1±0.7)min、血压SBP为(128.1±3.2)mmHg、DBP为(87±3.4)mmHg、SPO2为(98.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麻醉对比情况
3 讨论
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脑疾病中,急诊脑外以及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接受手术治疗,否则会出现严重的后果。急诊脑外伤手术中麻醉问题一直是整个手术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了手术的成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急诊脑外伤手术一直遵循确保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短、拔管时间快等原则,这不仅能够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还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现阶段逐年增加的急诊脑外患者逐渐引起医学工作中的关注与重视,对于手术麻醉药物也逐渐增多,例如: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麻醉药物,二者虽然都有镇痛麻醉的作用,但前者镇痛效果较好,而瑞芬太尼属于短暂的麻醉药物,术后还容易产生昏迷、呕吐等不良反应[3-4]。
经过本文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对照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为(3.3±0.2)min、血压SBP为(125.3±3.7)mmHg、DBP为(79±3.1)mmHg、SPO2为(97.1±1.8)%;对照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为(5.1±0.7)min、血压SBP为(128.1±3.2)mmHg、DBP为(87±3.4)mmHg、SPO2为(98.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苏醒时间以及血压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痊愈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命健康,还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疾病对患者造成的经济压力,因此临床治疗效果更佳。总之,在治疗急诊脑外手术过程中,使用舒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使用瑞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山, 蒋晓芳, 徐涛等.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14(4):350-352.
[2]孔建忠.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 中外医疗,2015(9):139-140.
[3]付饶.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应用于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J].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91-1393.
[4]安明昊, 艾青, 王谦等. 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颅内血肿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中的比较[J]. 当代医学,2011,17(19):102-103.
论文作者:任晓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6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患者论文; 芬太尼论文; 手术论文; 急诊论文; 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脑外伤论文; 《医药界》2016年4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