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经济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了各项项目工程建设的步伐。其中,混凝土作为道路、桥梁、建筑、水坝等各类设施工程的基础原材料,直接影响项目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为提高城市化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发展,加强对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检测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了解了当下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以及应用,分析了混凝土外加剂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以及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后期外加剂的添加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保障施工单位的稳定性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检测问题;问题分析;种类应用
一、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及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其实简单来说是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成分较为复杂的混凝土添加材料,在混凝土的制备、浇筑和养护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倘若在使用过程中,过度地添加其含量成分,不仅不会起到改善混凝土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的作用,还会带来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般来说,混凝土外加剂的掺加剂量在水泥重量的百分之五之内,而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混凝土搅拌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其中,减水剂、混凝土降粘剂等主要用来改变混凝土和易性能;缓凝剂、速凝剂等主要用来改变混凝土凝结时间;引气剂、阻锈剂等主要用来改变混凝土耐久性。综合来看,不同的混凝土外加剂对于混凝土的改善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为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操作人员需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大部分依据其吸附于水泥粒子表面形成吸附膜,对水泥表面的电位有所改变从而产生了相应的吸引或排斥效果的物理反应,进而改善混凝土的结构,少部分依据其能与混凝土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进而与水泥生成新的化合物。
二、混凝土外加剂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探讨
混凝土外加剂在使用之前,相关检测部门对其也进行了系统检测,但在各项指标均合格的使用情况下,仍会造成项目工程的建筑材料无法满足需求建筑标准、凝结时间与预期不符等情况的发生,而当上述问题发生时,企业的技术人员往往只是对外加剂的本身进行了原因分析,未从对搅拌工艺、搅拌过程中温度、湿度等外在因素进行比较,从而造成了外加剂检测与实际拌制混凝土过程中产生脱节,进而影响项目工程的整体质量。
目前,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施工人员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将粉煤灰、矿粉等矿物掺合料用来代替部分的水泥用量,从而导致在掺杂比例过程中,外加剂的适应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在进行外加剂的添加过程中,其配置比例是以混凝土的总质量为基准,但倘若利用粉煤灰、矿粉等混合物来代替,在一定程度上水泥的整体含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外加剂的添加量出现问题,从而难以发挥其建筑价值;其二,外加剂与矿物掺合料的适应性问题。为降低企业的计划经济成本,近年来逐渐利用矿物掺合料来代替水泥,进行混凝土的配置,除了外加剂与水泥含量比的关系受到影响外,与矿物掺合料之间的不适应也是混凝土外加剂在实际运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其三,外加剂的复掺存在适应性的问题。通过上述我们了解,不同的外加剂对于混凝土的建筑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为满足建筑工程多样性的工程需求,施工单位通常会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添加不同的外加剂,从而建筑作用方面会有一定的重冲突,也就是所谓的多种外加剂复掺时存在着彼此适应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综上所述,为规避上述适应性问题的发生,在进行外加剂的选择以及茶品质量检测等方面,施工单位度对其进行多方比较,进而选取合适的厂家以及产品,提高外加剂的适应能力,确保施工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即:第一,施工操作人员在进行外加剂检测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各供应单位进行实地的考察,从而从源头上保障外加剂的产品质量,减省配置过程中对外加剂的生产检测;第二,在进行检测的过程,外加剂产品的检测需符合工程的质量指标,各检测样品需封存保管;第三,将外加剂留样商品与首批商品进行掺量、水灰比的检测,进而测定出初始的流动速度,而后检测人员在一小时之后,在对其进行检测,倘若两次的检测结果误差在百分之五之内,则说明外加剂的产品质量符合使用标准,可投入使用,否则要第一时间通知厂方,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更正。
三、混凝土外加剂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测体系不完善,相关制度不健全
从检测角度来看,在检测过程中涉及的检测物质种类越少、使用的检测设备越先进、监测环境与实际操作环境越接近的情况下,测量的实验数据也最为准确,也月具有代表性。基于此,为保障外加剂在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在检测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外加剂的检测种类,提高检测设备的标准化程度,并选用合适的检测体系进行相应的检测。
一般来说,当前我国对与混凝土外加剂的检测采取的检测体系有水泥净浆体系、水泥砂浆体系以及混凝土体系。其中,水泥净浆体系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最高,而混凝土体系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最低。当检测人员在进行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检测时,通常选用的检测体系多为水泥砂浆体系,究其原因是因为一方面这种检测体系组成较为简单,且在检测过程中,砂子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从而规避影响实验数据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这种检测体系与水泥的标准实验方法也较接近,从而使其数据结果更具有代表意义。
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检测体系的多样性,且在检测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外加剂检测的实验数据,影响添加剂量的选择,从而影响混凝土的配置,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水泥的选择
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在一定环境下会发生相容反应,而这种相容反应有的是物理反应,仅仅只是使吸附于水泥粒子表面的外加剂形成吸附膜,对水泥表面的电位有所改变从而产生了相应的吸引或排斥效果,而有的则是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物质。而不同的水泥与外加剂的饭反映也能够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进行水泥检测性能的过程中,检测人员需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选择在市场中占据一定市场率的一种或者集中水泥作为检测样品,然后在检测报告上注明水泥的品种和生产厂家等信息,从而为后期建筑修建时水泥的选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但是在传统的水泥选择过程中,人们往往大多会选择42.5强度等级以及硅酸盐水泥,忽视了当下地质的实际状况,进而造成选用的水泥并不适合当地的土质地貌,影响工程的项目质量。
(三)检测指标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于施工单位混凝土配置过程中所用到的外加剂检测指标通常分为了三个部分,即外加剂本身的性能指标、外加剂中有害物质(某些特定成分)含量以及外加剂与水泥的相互作用。其中,对于外加剂本身的性能指标主要检测的就是外加剂本身的密度、pH值、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能;对于外加剂中有害物质(某些特定成分)含量检测,通常检测的是外加剂中硫酸钠含量、碱含量等;对于外加剂与水泥的相互作用检测的则是水泥净浆、砂浆和混凝土体系等在力学、工学、耐久性等方面的性能。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外加剂在混凝土的建筑作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而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外加剂产品的不断出现,如何加强对外加剂检测标准,成为了现下施工单位的发展方向,因此各企业应该以自身工程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基准,提高对外加剂的检测标准,确保外加剂充分发挥其优越性能,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肖燕.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14):121-124.
[2]梁尚进.混凝土外加剂检测方法中的问题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6):115-118.
论文作者:冯炜,宋嘉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外加剂论文; 水泥论文; 过程中论文; 体系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