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研究成果论文,社会科学论文,综合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57(2008)03-0051-04

学术成果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尤甚,试图用一种范式来一统天下,事实证明是不可取的,更是不可行的。随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实践的不断发展,现行的成果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之中。[1]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类型常见的有三种形式: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和开发研究成果。基础研究成果主要是探索社会现象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从而发现和开拓新的领域,提出新学说、新论点、新论据,目的在于提高人类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认识能力。应用研究成果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对具体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或对社会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其目的在于深化和完善基本理论、探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对社会现实问题给予宏观指导。开发研究成果是理论与实践直接结合的过程,可为实际部门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或制定出某一新的计划、对策、体制、系统、秩序等。目的在于解决某一具体的社会经济问题。三者的成果形式一般是理论知识形态的学术专著、论文、研究(考察)报告、政策法规、统计资料等。[2](P5—6)本文侧重探讨学术论文、著作、研究报告三种主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力图通过一系列相关指标来全面衡量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水平。量化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指标体系有助于我们在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衡量、监控和评价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从而逐步完善有关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提高社会科学研究整体水平。

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及其作用

(一)思路及目标

(1)明晰反映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全貌,充分利用这些定量指标了解、分析、检查、监督和预测社会科学研究状况和趋势,综合考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以保证和提高科学研究质量与水平。

(2)在确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单项指标时,应认真考虑此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它所反映的某一特定现象的性质和特征确定该指标的名称、涵义和口径范围。

(3)通过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产出及成果转化的评价,了解科学研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有关指标并进行量化,促其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完备的评价体系,使决策者和管理者从宏观上把握全局,掌握科学研究内在的相互联系和外在的彼此影响,便于在决策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二)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总体结构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应用效果,反映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指标体系应主要根据成果特点和规律,尽可能从相关要素中选取那些最能体现成果的主要特征,设计的每一个指标都应该既符合实际,又便于社会科学各类研究成果评价互相参照,并使之尽可能成为引导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指标。

(2)系统性原则。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涉及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完整过程和多种特征要素。这就要求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足够的涵盖面,尽可能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要素囊括在内,以系统、全面、真实地反映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全貌和各个层面的基本特征。但评价体系又不是各指标的简单堆砌和松散集合,必须根据各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系统整合与集成,即围绕总体评价目标将评价指标分解为不同的层次与模块,形成鲜明的框架结构,其中的各评价指标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评价系统。

(3)导向性原则。在进行系统全面评价的基础上,要通过权重系数的不同体现各指标在评价指标上的相对重要程度。在权值的分配上要注意绩效,突出原始创新的高水平成果以及应用研究成果的采用,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瞄准国际前沿开展原始性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凝聚一流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坚持为国家地方经济建设、社会服务作贡献。

(4)可比性原则。主要是为了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所选取的指标应反映各类成果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更多关注的是其在理论上是否有创新,而应用研究成果更多关注的是能否进行转化,能否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可行性原则。尽可能确立包容全面的庞大指标群和复杂的指标树构成的指标体系,对成果做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多视角的评价。一般来说,评价指标越多,对事物的描述越精细,评价结果就可能越准确。但实际操作中,又必须考虑到量化评价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便为运用较为先进的定量化综合评价方法和计算机辅助管理奠定基础,并能够有效测量或统计。

二、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指标构成

1995年,中国社科院研究和发布了院科研局课题和新闻所课题组研制的《社会科学成果评估指标体系》[3]。本文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创新,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和模型建立,它涉及到的成果形式有学术论文、学术著作及调研报告三种类型。整个指标体系呈二阶层框架结构:

1.论文、著作类。(1)一级指标包括:创新程度(A1)用来衡量论文在所研究的领域达到的研究深度;完备程度(A2)用于衡量论文资料、研究方法、理论前提、概念和逻辑方面的可信程度,以及引证规范程度;难易程度(A3)用来衡量论文在研究突破和资料搜集处理方面的难度;成果价值(A4)用来衡量论文对学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大小。研究报告类的一级指标:成果价值(A5)用来评价调研报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价值;成熟程度(A6)用来评价调研报告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难易程度(A7)用来评价调研工作难度和资料搜集及处理难度。(2)二级指标包括:理论创新(B1)指提出新的最重要理论观点,通过新的论证,丰富和完善了某种学说或重要的理论观点,使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方法创新(B2)指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对重要领域或重要问题做出新的系统的分析和概括,使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可靠性(B3)指理论前提科学,资料准确、充实,研究方法科学、适当;逻辑性(B4)是指概念明确,逻辑严密;引证规范性(B5)指引证规范,所有引用资料、观点来源清楚;研究难度(B6)指问题十分复杂,或理论难点多,或学科基础薄弱;资料搜集处理难度(B7)指资料搜集与处理难度很大;学术、社会价值(B8)指对解决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有推动作用,对学科发展有奠基作用。

2.研究报告类。(1)一级指标包括:成果价值(A5)用来评价调研报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的价值;成熟程度(A6)用来评价调研报告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难易程度(A7)用来评价调研工作难度和资料搜集的难度。(2)二级指标包括:社会、学术价值(B10)评价发现并解决了国家、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新思路和对策,具有重大的实用和理论价值;可靠性(B11)评价资料和数据准确系统,论证严密;可行性(B12)评价适用性和操作性;调研工作难度(B13)评价问题复杂性、研究难度;资料搜集处理难度(B14)评价资料搜集和数据处理难度。

3.附加分。一级指标包括:项目类别(A8)是用来衡量参与国际、国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重要程度及能力;论文(著作)类别(A9)是用来衡量成果学术水平;引用类别(A10)是用来衡量成果的学术影响力。

三、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与方法

通过大量的实践论证,本文提出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科学成果的评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每个指标在评价一个科学成果上的地位是不同的,所以要想更加合理地评价科学成果,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本文采用的是专家赋值法,具体方法如下:

1.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权重系数(统称权重、权数或权值)是以某种数据形式衡量评价事物总体(指标体系)中诸特征要素(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量值,其大小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主要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系数,步骤如下:

(1)组成专家组。聘请阅历丰富,知识渊博并且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并就以上各评价指标填写专家调查表,在赋权打分时应遵循:创新程度的权重大于完备程度;对成果的价值赋权应高于其他指标;各类成果形式增加附加分。综合考虑定性与定量指标。(2)采用频数分布表的方法来汇总专家组的信息。(3)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

2.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提出。为了能够客观合理地评价社会科学成果,本文采用了加权平均法来确定被评成果的综合得分,以客观地确定出被评成果的等级,模型建立如下:

设:n为被评科学成果指标总数,

需要说明的是,若评价的成果政治性与思想性差,无论别的指标评价结果如何,都应一票否决。政治性体现在成果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与政治倾向必须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现行的方针政策。各类成果在传播科学研究的同时,必须维护国家、人民和民族的利益,进行公开、公正与公平的学术交流。思想性是研究者的学术作风、学术态度和学术立场。高尚的思想性在科学研究中体现为公正的学术争鸣与竞争,反对伪科学的学术腐败现象,抵制学术泡沫,弘扬健康的学术风气。

四、结论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可行性,我们把此方法应用于新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实践证明,此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可信度高。通过在实践中的使用,发现该指标体系效果良好,是一种科学简便的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方法。

由于社会科学评价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很难用简单的定量分析和数据测度评价,应建立科学完整的评价体制。定性评价方法能够从总体上较好地把握成果的综合评价,比较符合社会科学的特征,但它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其局限性在于评价标准上比较主观,浮动的偏离程度比较大,容易受非公正因素的干扰,对不同类型、学科的成果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传统的定性评价方法加以修正,引入定量的评价成为社会科学评价的一个热点。

社会科学成果评价向综合化评价发展,由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复杂性,仅凭专家和学者的定性评价可能不能令人信服,而要做到完全精确的数量化也十分困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研究的深入,对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价方法的选取也不局限于某种定性方法或者定量方法,出现了综合指数评价法、模糊层次评价法等综合评价方法。

本文提出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还有待于在实际成果评价和科研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便使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和管理更科学、更合理、更公正、更有效。

标签:;  ;  ;  ;  ;  ;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