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建筑行业中地下工程建设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混泥土技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混泥土裂缝的问题,地下工程混泥土一旦出现了裂缝的状况就会对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影响,所以需要在这方面做好严格的控制,以此来保障工程的质量。本文就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治理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缝;治理技术
引言
混凝土在水利、建筑等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基础性施工材料。但是,由于水化热反应、自身变形、约束等问题,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微型孔、微型缝,进而形成非均质的混凝土内部结构。通常情况下,微型缝是无害的裂缝,对于混凝土防渗透、强度、承载等不构成影响。但在荷载、温差的作用下,如预防和处理措施不到位,则可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裂缝,甚至形成结构贯穿裂缝,对工程安全、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结合裂缝尺寸大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微观裂缝;另一种是宏观裂缝。对于第一种裂缝而言,所形成的裂缝≤0.05mm,无论是对于混凝土骨料还是水泥混合环节来说,都会形成微观裂缝,水泥浆也会产生,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与施工结构带来影响,但是不会因此产生破坏性,此种情况无法规避。第二种裂缝所形成的裂缝均>0.05mm,产生这种裂缝的因素有很多,然而发生的概率却很低,倘若发生这种裂缝,那么应当马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进行处理,这是因为这种裂缝通常都是从第一种裂缝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会给混凝土的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甚至还会造成工程质量不达标。
2混凝土裂缝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危害
一些细小的混凝土裂缝虽然无法对整个房屋建筑工程造成安全隐患,但对建筑的外观影响还是很明显的,导致建筑整体的视觉效果变差。然而当混凝土裂缝较大时,问题还是很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的质量以及安全系数,同时,对防水有要求的建筑来说,混凝土裂缝会降低房屋建筑的防水能力,例如:厨房、卫生间、地下室等等,会造成严重的漏水、渗水情形,若裂缝问题存在于一些建筑的结构受力关键部位时,会降低建筑的承载力,导致一定面积的塌方,严重影响建筑的使用年限以及安全隐患。
3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主要原因
(1)基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根据混凝土内部以及表面的速度形成一定的温度等级,形成大的引导力。除此之外,混凝土的耐用年数短,抗拉的强度也比较的低。温差会引起拉应力,而此时伸缩应力比混凝土的极限抑制强度大,出现裂缝。因为这种裂缝通常情况下会在浇筑完成之后的第三天形成。在混凝土冷却过程中,连续冷却收缩,对混凝土内部混合水的蒸发以及橡胶体产生影响,混凝土内部的混合水的水硬化的过程出现收缩的状况。对于这两种类型的收缩,由于基础或结构本身的制约,具有很大的引导能力,然后有收缩的裂缝。(2)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根据当前的情况来看,当混凝土冷却时,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土裂缝会收缩。同时,基坑的结构和侧壁也会受到约束,产生大的拉应力和收缩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缝治理技术
4.1优化设计
为降低设计因素对房建工程的影响,房建单位需要全面提高对房建设计工作的重视,安排专业房建设计工作者开展房建工程的设计规划活动,并有专门的监管部门对房建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核,实现对房建设计图纸层层筛选、严格把关,确保房建设计图纸符合房建工程的实际建设需要。首先,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房建施工图纸之前深入实地的对房建施工地点进行现场考察,了解房建建设施工地点的周边环境,全面搜集与该工程项目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房建工程的地基、高度、重量等信息具有一个全面、系统地认识与了解,并做好混凝土结构的各项前期调研工作,有针对、有计划的设计房屋建设施工图纸;其次,设计人员设计混凝土结构制备方案时,需要将混凝土配置要求为依据,科学调整混凝土配置比例,对混凝土配置过程所运用到的水泥、水等材料的含量进行合理控制,将最佳配置标准作为设计依据;再者,设计人员在选择填充物时,需要全面剖析填充物的塑化性,防止混凝土在收缩过程出现距离的变化。
4.2科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要求,施工人员尽可能以低水化热的水泥为主,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对于粗骨料来说,尽量挑选0.005m~0.04m的连续级配石子,同时还要确保其中的含水量<1%。不仅如此,施工人员还应当从众多细骨料中筛选出适量的粗砂原料,使其水量保持在<3%的范围内,并将此当做依据来制作混凝土,这样才能减少水分出现流失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对水化热状态进行科学控制。除此之外,还应当科学选择粉煤灰、磨细II级减水剂等,以此来增强混凝土的粘塑性,对坍落度加以优化,将满足泵用标准当作参与依据,对搅拌站工作效能进行全面性提高。
4.3施工方法
(1)施工过程中,如果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地进行浇筑,或者不及时完成水泥作业,就会直接影响后期工作。因此,到注明现场后不能随便增加水,需要确保整体紧凑。另外,还需要在工程中进行具体的协调控制。在使用过程中,将分析混凝土搅拌车的供应情况,分析现场工程和施工条件,确保部分水。根据工程方案和规格,整体确保紧凑。施工缝和后水经过区是必要的表面的浮选明确保证,特别是自动介入网分离,微膨胀混凝土的事情当然是必要的,同时,对于振动的控制也是很有必要的。(2)如果提前进行拆模,在拆模之后又没有进行很好的养护,就会出现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如水泥的收缩和裂缝。因此,300毫米以上的墙壁,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测量需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能超过25℃。在完成拆模之后后,必须马上完成覆盖、浇水、涂刷养护,养护的时间需要保证整个混凝土表面的滋润。时间不能低于14d。
4.4混凝土养护
众所周知,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工作是重中之重,合理的养护手段能够有效减少裂缝出现的几率,降低外界环境对混凝土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开展养护工作时,为了增强养护效果,相关单位应将养护时间保持在14d以上。当把保温覆盖面拆掉之后,要做出细致的研究与探讨,假如混凝土表面温度差<20℃,那么就可以立即开展此项工作,反之就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直到各项条件均满足相关要求以后才可以将其拆掉。不仅如此,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涂抹适量的薄膜养生液,如YH-9等,其目的是保持混凝土里面的水分,且可以进行养护工作。还可以把薄膜养生液涂抹在表层位置上,使得其形成相应的隔离层,显然这样做能够使混凝土内部留有充足的水分,同时还能促进其水化操作效能的全面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地下工程混泥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不定性与多元性,形成裂缝的机理也比较的复杂,裂缝的部位也具有随机性,就目前状况来看相关的施工企业对于地下工程混泥土裂缝产生原因的了解程度还有所欠缺,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很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在工程中,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很多关于混泥土裂缝的问题,这对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富文权,韩素芳.混凝土工程裂缝分析与控制[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2] 陈智勇.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2016(12):17.
论文作者:孙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水化论文; 工程论文; 地下工程论文; 泥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