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上海的创新与创造·70年70例(七)
↑70-34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大胆提出了举债建设的融资思路。1986年8月,国务院以“国函(1986)94号”文批准了这一设想,同意上海采取自借自还方式扩大利用外资,用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技术改造和发展第三产业。上海根据文件精神,很快就制订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和优惠政策,称为“94专项”。此后,上海成立了专门对“94专项”进行统一的资金筹措、调剂和管理的、取自“94”谐音的上海久事公司。“94专项”运作后,先后到国际金融市场筹资32亿美元,缓解了上海城市建设资金短缺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上海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创新。图为“94专项”融资建设的华亭宾馆
→70-35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蔬菜供应紧张,猪肉奶蛋等大多凭票限量供应。1988年4月,以建立蔬菜和副食品生产基地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轮“菜篮子”工程正式启动。仅在工程开始的头三年,市、县两级政府就筹措近10亿元,在郊县建起27个较大经营规模的生产基地,并加大“夏冬青”“枫泾猪”“奉贤鱼”等市民喜爱产品的生产力度,有效缓解了市民吃菜难、吃肉难、喝奶难问题。从1994年开始实施第二轮“菜篮子”工程,把生产基地从近郊向中远郊转移,连续几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使上海蔬菜、副食品供应日益充足,昔日市民凭票购买的场景一去不复返。图为“菜篮子”工程基地生产的品种繁多的蔬菜
→70-36 为了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环境,提高吸引外国投资的工作效率,1988年6月10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宣布成立“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将外商投资涉及的项目产业导向、项目可行性、技术改造和进出口、项目土地、规划、能源、环保等政府各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均交由外资委“一个窗口”集中受理、审批、协调,外资项目只要取得外资委“一个图章”的批复即可设立,市长朱镕基兼任外资委主任。外资委的设立,使上海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先河。图为上海市政府发布成立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的通知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走好脱贫后扶的小康路不仅是一个资金问题,也是一个激发内生动力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问题。结合重庆市武隆区的实际来看,亟需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走好脱贫后扶的小康路。否则,就会丧失原有优势,就会不利于实现武隆区的贫困人口和贫困乡村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70-37 上海在最初规划浦东开发时,就提出把位于黄浦江东弯道边的陆家嘴,规划为“金融贸易区”的设想。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后,1990年6月,陆家嘴功能区成为我国首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在集各家所长的规划的指导下,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建设很快就开展起来。随着一批办公楼宇的竣工,一大批金融机构聚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成为激活园区的关键,为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储备了基础。图为浦东在全国率先采用国家招标、咨询的形式,进行陆家嘴中心地区规划
200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835.3万吨,味精产量70万吨,柠檬酸产量37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制盐产量3128万吨,啤酒产量2231.3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食糖产量7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70-38 1990年9月,我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正式设立。作为“在中国领域之内,在中国海关之外”的一块特定区域,保税区得到了一般经济特区和开发区都无法享受到的“特别待遇”,是我国开发开放浦东战略实施中的又一重大举措。1991年8月,保税区首期开发的4平方公里全面开工,并于1992年通过验收正式启用。我国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企业在外高桥保税区注册,我国保税区第一家中外合资物流企业在这里成立。1994年,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在外高桥保税区里落成启用,成为当时上海人一睹稀缺进口商品的首选地。很快,人们开始趋之若鹜,商品供不应求,很多投资者纷纷在外高桥建立公司。图为外高桥保税区
(本刊编辑 赵 菲)
标签:上海论文; 20世纪80年代初论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论文; 创新论文; 工业技术改造论文; 举债建设论文; 利用外资论文; 第三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