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陈洪光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陈洪光

贵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摘 要】房屋建筑工程作为当前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柱,其施工技术、质量的优劣均为全社会所广泛关注的重点因素,因此,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做出完善,便成为经济社会下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现立足于当前房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特点,针对各项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做出了分析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施工

前言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当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在技术、质量等方面所面临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升,而要实现建筑质量的根本提升,便需以合理的技术应用为前提,以向建筑结构安全性、稳定性、适用性提供保障。鉴于房屋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处于日渐革新的状态,所采用的施工技术也需做出与时俱进的改进完善,这便向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现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发展特点

鉴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这一板块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可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对其发展特点进行探究,有助于为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笔者现从智能化、生态化、绿色化等方面着手,针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发展特点进行概述。

1.1智能化

受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影响,建筑工程当中的技术革新速度基本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施工技术的智能化特点也逐渐得以普及。例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施工技术提供了一定的背景支持,在这一情况下,施工技术在信息获取速度、管理便捷度等方面均取得了相应突破,使房屋的建设方向逐渐向智能型靠拢[1-2]。

1.2生态化

考虑到建筑工程对于综合能源消耗量较大的特性,要与大环境下提倡的“节能减排”理念相符,便需在施工技术中充分融入生态化需求,尽可能地节约能源成本。在生态理念日益普及推广的背景下,生态化已成为当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一大发展特点,且具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1.3绿色化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尽可能地规避施工操作对社会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便可通过绿色化的施工技术发展方向进行缓解。就当前建筑工程中绿色化施工技术的推广情况来看,受环保理念普及背景的影响,许多施工单位已经开始在施工操作中融入了绿色化意识,在后期的施工技术革新中也可针对这一方向加大研究力度[3-4]。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程涉及面相对较广,具体可划分为桩基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等。其中,桩基技术的实施作为整体工程的重要先决条件,通常是以混凝土灌注桩进行施工,设置好相应参数(直径:0.7m;孔深:40m)后,即可对预埋的注浆管实施灌注操作,直至成型。随后,压入水泥浆,对桩基侧面及桩底进行细化后处理,并注意对技术成本的消耗进行合理控制即可。与桩基技术相比,深基坑支护技术所面临的外界因素要求则相对较高,一方面,不同的桩身的支护需求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对于环境保护具有较高要求。针对上述情况,首先可通过对土钉墙、复合土钉墙的利用,完成深基坑支护操作,为施工作业提供较大便利条件;其次还可充分利用预应力地下连续墙,促进支护墙刚度的进一步提升;最后应以工程实际情况为基准,对支撑数量进行合理设置,从而更好地促进支护墙应用价值的发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混凝土施工技术

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对施工技术的合理控制。一方面,浇筑时,以标准浇筑方法为基准,按照相应步骤进行浇筑,并对混凝土是否与实际指标要求相符进行严格观察,如出现与标准不符的现象,则应实施再次回搅,以免对浇筑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实施振捣操作时,应将其分为如下3道工序进行振捣:(1)针对坡顶的振捣;(2)针对坡中的振捣;(3)针对坡顶的振捣。进行上述工序的振捣操作时,应充分注重保持其有序性,才可确保施工成效与预期成效一致。另外,针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也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就当前的温度控制措施而谈,针对骨料级配进行改善的方法较为常用,首先可将混合料融入混凝土(干硬性)当中,随后进行搅拌时,可酌量加入一些碎石与水,待其冷却后可有效促使混凝土温度的挥发,由此实现规避混凝土温度过高的目的。

2.3钢结构安装技术

进行钢结构安装时,首先应对立柱长度误差在整体制造工作中的影响引起足够重视。如立柱长度的误差过大,极易造成立柱整体标高的偏差。因此,进行吊装前,需针对立柱长度的误差做出合理调整,并设置好相应的标高截面,由此对立柱的标高做出调节。随后,进行立柱底板安装时,可通过十字交叉线在表面进行表计,使立柱中心的点、横轴线、纵轴线更为立体清晰。最后,进行钢结构安装的过程中,可通过对水平仪的合理利用,于立柱的理论标高处做好相应标记,并完成正立柱标高。

2.4体外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技术即指针对建筑构件中的受拉构件进行预压应力施加,由此实现构件刚度的根本提升,同时还可促进构件耐久性的进一步增长。应用这一技术时,首先,应当针对体外预应力结构的设计予以重视,避免动力荷载过大,以免造成共振现象的出现,对于建筑结构独立振动、体外筋振动等现象也应做出相应规避。受相关动力荷载因素(如车辆运行等)影响,建筑结构的体外预应力筋易受共振影响,并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导致转向处预应力筋弯折、锚具受损等,因此需对上述防控途径引起足够重视。

2.5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防水防渗技术主要针对因出现裂缝而产生的门窗渗漏、外墙渗漏等问题,以避免房屋建筑使用寿命、外观质量受到不良影响。首先,应当针对砌块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因砌块收缩而导致裂缝的出现;其次,在施工现场进行砌块应用的过程中,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雨防水,避免引发质量变化等问题;另外,在结构布局方面应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使柱、梁、墙等结构呈布局合理状态,以便于后期施工的实施;以及,以砌块强度、干密度的实际情况为基准,在砌筑时应当严格做好分类工作,防止因混合使用导致施工材料的作用无法得到完整发挥;最后,进行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应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及防水性进行严格掌控,主要可以APP、SBS等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优选,以实现防水防渗效能的增强。总而言之,防水防渗技术所涉及的环节、步骤相对较广,可通过加强各环节工序控制来实现整体技术功能的实现,由此为工程质量提供更大保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作为整体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与整体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需作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予以重视。另外,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完善,针对这一方向的研究工作也需时刻保持并进步伐,由此为今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慧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5(08):279-282.

[2]张瑞毅.钻孔灌注桩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经营管理,2014(08):389.

[3]徐勋佩.房屋建筑工程中现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3):259.

[4]肖正书.探究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运用[J].中华民居,2014(01):370-372.

论文作者:陈洪光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陈洪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