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通达路桥有限公司 646100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安全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制约着建筑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为加强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及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人们对于生活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意识有了全面提升,而要有效改善家居环境安全现状,加强建筑企业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是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手段,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但是近年来,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鉴于此,本文以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为研究对象,讲述了在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1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建筑企业管理体系的发展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而发展,总体上滞后于建筑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很多建筑企业单纯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忽略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建筑物的质量未完全达到施工要求,导致发生了一系列的建筑安全事故,如存在建设过程中楼房突然倒塌等问题。虽然我国已经明文规定了诸多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及规范手册等,用来约束建筑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而忽略安全管理的现象,但是建筑企业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仍然不够,且我国的监管机构在监督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疏漏现象,导致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较为混乱。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利润大的工程项目,建筑环境和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选用、安全监管等均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使得建筑工程具有明显的不安全性,现谈谈建筑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2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2.1 安全管理意识欠缺
安全意识的认知程度是影响安全管理工作效率高低的关键,是保障建筑企业安全施工的基础。如果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认识不到位,在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忽视、轻视安全,导致存在较多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而引发更多的安全事故。此外,对建筑企业来说,追求利润最大化无可厚非,但安全管理工作也坚决不容忽视。国内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建筑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忽略了施工材料是否合格、施工周期大量缩短等带来的威胁,这些都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健全的安全制度是保障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也是督促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一个行业、企业若没有健全的制度约束,则会导致安全管理处于混乱状态,导致管理职能失效,极可能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只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对以前建筑安全事故进行原因分析(表1)并认真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才能真正从施工图纸的设计、施工材料的选取、施工材料的进场、施工后期检查等过程中保质保量的完成,才能有效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并及时整治。
表1 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原因统计表
2.3 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
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是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把责任明确到人,才能督促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安全监管工作,才能杜绝相互推诿等现象的发生。虽然现阶段各个建筑企业中,各领导阶层中均配置了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但是这些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落实安全责任主体,大多数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导致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各阶层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将责任推卸到他人身上,造成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效率低下的现状。
2.4 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差异加大
施工人员是建筑物建设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的高低影响着建筑物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其主体是农民,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导致接受专业技术学习的能力差异较大,使得在建设过程中因专业技能不到位等出现错误建筑、不安全建筑现象频发,极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
安全意识教育工作是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筑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把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操作培训等作为主抓环节,通过定期培训、交流学习和突击检查等形式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防范意识,并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考试检查,使得工作人员从心里认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此外,相关部门也要强化行政管理职能,对出现违规建设、安全管理不到位的企业做出惩罚处理等。建筑企业要根据本单位人员配置和岗位特征等开展不同工种人员的专业培训,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进而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要坚决做到未经安全管理培训的人员不得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未经过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也坚决不让其上岗,可有效的保障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3.2 加大安全防护措施投入
加大安全防护措施的投入,意味着建筑企业加大安全管理资金的投入。作为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建设前需要编制建筑经费预算,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设过程中开展各种安全保护所需经费,并将该部分经费汇总到总建设经费中,坚决杜绝拖欠安全管理经费现象的发生。此外,对施工单位来说,安全管理经费不能私自挪用,要确保安全用品、安全设施、安全培训等费用充足,并要接受相关单位的检查与监督。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强化不定期安全生产检查、日常安全检查和专业性安全检查,对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治或采取有效的安全防防措施,督促并监管安全资金的使用情况,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建筑企业顶格处罚。
3.3 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配置有从事安全管理的专职技术人员(如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不仅要加强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还要加强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提高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安全工程师不仅要对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排查,还要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避免事故发生;不仅要做好施工现场的防护工作,还要对施工材料、建筑结构等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检查,更好防范自然灾害等发生,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防火、防坠、防爆等防护措施。
3.4 加强施工现场和应急救援管理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当前阶段建筑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直观表现,在施工过程中将施工场地按照施工进程清晰划分、施工场地内办公区域、休息区域等整洁美观,各类建筑材料堆放整齐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标志,在醒目的地方树立标识牌、警示牌等。施工现场班组是施工中的最小组成单元,在上岗前应接受安全施工培训,在施工过程中应接受安全管理人员不定期的抽查和考核,争取做到零事故率。此外,在施工现场必需有明确的应急预案,一旦事故发生,根据事故发生种类启动应急预案,救援物资要齐全且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救援队伍要定期参加演练和集训检查,提高救援队伍的反映能力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3.5 加强安全监督机构建设
安全监督机构是督促建筑企业狠抓安全管理工作的最有力保障,因此,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建筑企业安全监督机构建设,强化过程管控,借助法律制度约束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监督机构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尽可能消除执法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因素,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此外,严格监督安全管理费用的使用情况,杜绝挪用安全管理费用现象的发生,要做到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3.6 加强安全资料管理
通过分析早期阶段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不难发现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安全技术资料交底不到位,即建筑企业忽略了安全技术交底问题,埋下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只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安全技术资料交底工作,才能及时的检查出潜在安全隐患,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从细处着手,切实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坚决抵制“形式主义”的走过场;(2)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技术交底教育学习,使得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交底工作的重要性;(3)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安全资料,做好安全管理过程中“留痕”工作。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当按照安全资料档案建设要求进行相关工作,建筑企业应配置相应的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安全资料的搜集与管理,在施工阶段尽量不更换安全资料员,便于安全资料管理的系统化。安全资料员在搜集安全资料过程中必须做到及时性和全面性,要确保所收集的安全技术资料齐全、合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安全事故责任到人。此外,在搜集安全资料时要尽可能与建设工程进度保持一致,并按照国家相关档案管理资料分类管理,避免发生安全资料搜集及管理工作与施工进度脱节等问题。
3.7 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一种被动型、经验型的作业驱动型管理,而纳入经营战略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创新的效益型、系统型的项目驱动型管理,建筑企业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安全文化把服从管理的要我安全转变成自主管理的我要安全,从而整体提升建筑企业安全工作的境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企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快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完善监管体制,强化对建筑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建筑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技术学习。建设单位应加大安全管理费用的投入,切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深刻领会到“安全是最大效益”的观点,把安全施工当做企业形象建设的重中之重,促进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元福,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2):16-19+100.
[2]白凤美,谢应鹏,许金伟.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05):200-201.
[3]白凤美,谢应鹏,许金伟.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05):200-201.
[4]叶贵,陈梦莉,汪红霞.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04):131-137.
[5]陈大伟,赵晨阳,田翰之,李丁.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创新及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11):72-78.
作者简介:李晓阳(1972.06),男,汉族,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人,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工程高级工程师。单位:四川泸州通达路桥有限公司,邮编: 四川泸州646100
论文作者:李晓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企业论文; 过程中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