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人民医院 广东省清远市 511500
【摘 要】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76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入院第2d内开始行有创持续颅内压监测,同时结合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30d后对两组分别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神经功能评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入院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GOS 评分及ADL评分明显高于入院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除了血肿以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之外,在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上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给予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减少神经受损程度、恢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重型颅脑外伤;应用价值
重型颅脑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会对人类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也是导致青壮年群体残疾、死亡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1]。重型颅脑外伤之后往往会出现继发性颅内压增高,若未及时进行干预,极易诱发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以及脑组织灌注不足等病理生理性改变,此类改变又会进一步加重颅内高压,如此形成恶性循环[2]。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近年来临床上逐步开始将颅内压监测仪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干预中,通过持续性颅内压监测,能够准确、迅速、全面的为颅内高压提供早期诊断依据,并有助于指导后续个性化治疗[3]。此外,通过对颅内高压进行早期预警,不仅能够为患者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而且能够用于预后评估。我院进一步探讨了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价值,现将取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6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6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纳入标准:①既往有头部外伤史,且年龄超过16岁;②发生颅脑外伤之后24h入院治疗,且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 GCS)小于9分;③头颅CT或MRI表现明显异常。将76例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7~68岁,平均(36.45±1.97)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18~67岁,平均(36.44±1.98)岁。排除标准:①合并颅内肿瘤者;②合并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③伤后24h内GCS低于4分,且瞳孔表现为放大或固定者;④多器官功能衰竭者。本组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全部患者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预防感染以及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等对症治疗。在采用脱水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结合骨窗压力、腰穿压力或CT片提示的脑水肿情况对剂量进行适当调整。观察组则在入院第2d内采用颅内压监测仪(北京美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进行颅内压监测,采取脑实质内置管的方法。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颅内压值,并结合颅内压值变化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随时调整,监测时间为(5.20±2.60)d。根据颅内压值变化情况对降颅措施进行调整:当监测到颅内压值轻度升高时,取头高脚低位,将床头适当升高20~30°,确保患者的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并注意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38℃以下。当颅内压值连续15min超过2.70kPa,即颅内压值中度升高时,需给予高渗性盐水或者20%甘露醇加速尿进行脱水降颅压,并辅以巴比妥钠进行镇静处理,必要情况下可用维库溴铵等肌肉松弛药进行冬眠疗法以达到保护大脑的目的,同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严密监测患者的瞳孔、意识以及生命体征等变化情况。若颅内压值长时间超过2.70kPa,即颅内压值重度升高时,提示有颅内血肿或脑水肿出现,此时需立即复查CT以对颅脑危象进行明确,必要情况下可行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两组均连续干预30d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入院时及干预后对两组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神经功能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1.3.1 GOS的评定标准如下:若患者死亡则记为1分;若处于植物生存状态则记为2分;若处于清醒状态,但肢体残疾,日常生活需他人照料则记为3分;若残疾,但能够独立进行日常生活则记为4分;若有轻度缺陷,同时可恢复正常生活则记为5分。
1.3.2 NIHSS的评定标准如下:满分0~42分,分数越高则提示神经受损程度越严重。正常记为0~1分;轻微中风记为2~4分;中度中风记为5~15分;中重度中风记为16~20分;重度中风记为20分以上。
1.3.3 ADL的评定标准如下:ADL主要对患者的穿衣、步行、上下楼梯、大小便控制、如厕、进食、洗澡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进行评估,若分数越低,则提示能力越弱。极严重功能障碍记为0~20分;严重功能障碍记为25~45分;中度功能缺陷记为50~70分;基本可以自理记为100分。
1.3.4 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评定:干预期间,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电解质紊乱、血肿、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对比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GOS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对比
两组干预后的GOS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但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GOS 评分及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持续性颅内压监测有助于降低神经受损程度、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保护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详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对比
观察组除了血肿以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之外,在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上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颅脑外伤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外科病症,约20%的患者均表现为重型[4]。现阶段,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改善内环境,避免或减少继发性损伤,逐步促进自身恢复为主[5]。颅脑损伤后诱发的颅内压增高是导致颅脑再损伤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所以,密切监测并发现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显得十分必要。颅内压主要由脑血流波动产生,呼吸运动产生的呼吸波与心脏运动产生的脉搏波共同决定颅内压的波形[6]。临床上通常用脑脊液压力表示颅内压,儿童的颅内压正常范围值为0.50~1.00kPa,成年人的正常范围值为0.70~2.00kPa[7]。过低或过高均为一种病理状态。虽然通过腰穿的方式能够对颅内压进行直接测定,但无法进行持续动态观测,加上在颅内压增高时进行腰穿术,有可能引发脑疝的发生风险,因此在进行持续性颅内压监测的过程中,需采用脑实质内置管的方法进行,以提升其安全性[8]。此外,此种方式还具有操作简便、无禁忌证、监测无风险的特点,加上可以在床旁进行,因而更易于患者接受。
颅脑外伤大多受外力直接损伤所致,颅脑在遭受外力的剧烈撞击之后,其结构及功能均将出现不同程度,且较难恢复的损伤[9]。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极易出现颅内压升高的现象,在早期阶段通常各项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以及瞳孔大小等均无明显变化,此时进行持续性颅内压监测便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其不仅能够直观、准确、全面的显示患者的颅内压变化趋势,同时能够为早期明确诊断提供依据,进而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采取针对性、个体化措施预防迟发性颅脑损害,改善预后[10]。
随着临床急救技术的发展,设备的升级,现阶段重型颅脑损伤的致死率已得到明显控制,但在存活者中,大部分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迟发性颅脑损害,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感知觉功能以及运动功能,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不高。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GOS 评分及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持续性颅内压监测有助于降低神经受损程度、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保护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此外,观察组除了血肿以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之外,在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持续性颅内压监测有助于确保患者安全,与李会兵,陈谦学[11]等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通过采用颅内压监测并指导治疗,可以显著提升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一致。但同样需注意,在今后的操作中,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时间,以达到减少脑组织暴露的目的。术后一旦出现有脑脊液漏的现象需立即处理。
综上,将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干预中,患者神经受损程度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理想、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相对较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范仕兵,李骥,刘明东等.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52-53.
[2]徐清,沈旭明,左刚等.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5,25(1):55-57.
[3]徐柯贝,胡婉湘,肖泉等.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3,35(12):1610-1612.
[4]苏苟大.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手术的患者的应用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3):534-535.
[5]周航.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9):2064-2065.
[6]袁利群,陈延明,刘士海等.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治疗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1):103-107.
[7]侯本明,车明柱,冯小奇等.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3):90-91.
[8]任力,赵亮,魏子龙等.颅内压监测下重度颅脑外伤伴双侧瞳孔散大的手术治疗[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59-61.
[9]戴锟,孙晓阳.颅脑外伤患者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的多因素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4):317-319.
[10]鲍武乔,俞学斌,王刚等.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早期发现迟发性血肿中的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2):233-234.
[11]李会兵,陈谦学.颅内压监测对重度颅脑外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GCS评分、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1):73-76.
论文作者:邓星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颅脑论文; 颅内论文; 外伤论文; 患者论文; 评分论文; 并发症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