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化发展方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略论文,中国论文,环境保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X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212(2007)12-0017-03
前言
环保产业是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提供物资基础和技术保障的新兴产业。目前,环保产业已逐渐形成包括工业污染防治、环保生产、环保服务、废旧资源综合利用、自然生态保护、低公害产品生产(洁净生产)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发展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是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力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更重要的是,发展环保产业是落实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战略的必要步骤,也是中国和世界发展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环保产业有了较大的进步,工业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产业化有了较大进展,环保产品生产已初具规模,相关法律体系亦逐步完善[1]。但是,相对于世界环境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环保产业发展还是相当落后的,尤其在环境投资融资和产业化进程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远,环境管理体系和法治也有待大幅度的完善和加强。本文通过分析国内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产业化的状况,参考日本的模式和经验,对中国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阐述,并提出了中国环境保护及其产业化如何更好发展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1 中国环保产业化发展现状
1.1 相对于世界环保产业市场正处于成长期,其潜力巨大
中国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其外延和内涵在不断延伸,涵盖环保设备(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服务、绿色产品生产等多个领域,年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
1.2 环境科技逐步提高,环保产业开始向高科技发展
近几年,中国环保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引导下,环保技术开发、改造和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技术和产品基本覆盖了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
1.3 建立环保产业园与示范试点区域,拉动环保产业化进程
目前,中国有若干环保产业园与示范试点区域正在打造之中。建设中的环保产业园有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国家环保产业发展重庆基地、常州国家环保产业园等。国家经贸委与科技部还选择天津开展环保产业科技园的示范试点。这些环保产业园与示范试点区域将成为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龙头。
2 环境保护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法制管理体系不力,宏观调控尚未到位
虽然中国环境法律体系已逐步完善,迄今为止国家共颁布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0部相关资源法律和30多件环境保护法规,发布了90余件环境保护规章,制定了427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达1020件。但是,中国法制体系却相对乏力,法治不严,行政管理法制化不强、职责不清、制度不明、办事不重程序和效率,致使工业污染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法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另一方面,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不全面,当前国内环保产业市场还比较混乱,缺乏吸引人才、技术、资本投入的市场氛围,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设施闲置也相当严重,环保产品缺乏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环境工程建设的质量评价和监督管理力度也有待加大。
2.2 环保投资不足,效率低下,投融资机制不健全
环保投资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不足或不到位是环保产业化受束的重要原因。尽管近几年国家环保投资已经接近或超过GDP或GNP的1%,但是相对于中国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来说,这些资金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更加之有资金不能落实到位和浪费漏用等问题存在,中国在环保产业化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另外,投入不足的大环境还在于中国环保产业市场发育不全,其潜在市场还没有完全变为现实的市场,投融资机制尚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
2.3 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产业发展不均衡
当前中国环保市场十分混乱,环保市场中新的市场增长点尚未形成,城市污水、垃圾处置等市场才刚刚启动,一些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科学配套的技术和产品不能较好的赢得市场,而一些质次价高、甚至已近淘汰的技术和产品却屡被使用。技术服务业也还处于萌发期。总之,中国的环保产业市场具有明显的初级市场特征。
产业发展不均衡,一是产品结构不均衡。从产品结构上看,环保产业各领域均出现了生产大于需求的现象,一些主导产品出现了产大于销的问题,而一些急需的污染治理设备甚至还没有自己的制造技术,国外设备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二是企业结构不均衡。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大型环保企业只占全国环保企业总数的2.8%,且专业化程度低;近90%都是小型企业,固定资产小于15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87%以上,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省市和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环保产业基础十分薄弱。
2.4 产业发展水平低,无国际竞争力
环保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环保设备落后、绿色产品难达标等方面。
中国环保设备的总体水平相当于国际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大多数设备产品落后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技术开发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虽然国家在环境科技方面实施了积极的政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要改变现状,赶超国际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内绿色消费品的生产尚不能和国际接轨,产品的各项污染物含量很难达到国外先进国家的控制指标,尤其是农副产品中的有机农药残留量超标,使得其对外出口困难。2002年,重庆地区出口西欧的茶叶,因农药残留量超标而被全部退回。在其他农副产品如粮食、大豆等出口上也存在此种情况。
2.5 社会组织协调能力弱,环保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国内公众环保意识低下、被动,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尚未广泛展开,而能够代表公众利益的环境事业团体组织更寥寥无几,以致环境保护的社会利益和企业经济发展的矛盾得不到很好的协调解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出现相对空缺。而另一方面,环保服务相对落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服务质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若干服务领域尚未涉及,信息咨询服务的规模和技术手段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大差距。
3 环境保护产业化发展方略
先进国家(如日本)的产业污染防治已经非常发达[2]:较完善的法制和严格的法治;强劲的环境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发;合作式的环境管理体制;经济与技术上的源头改善和环境与经济综合政策。虽然中国早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和法律体系也是参照日本而建立的,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越来越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必须构筑面向市场的环保技术服务体系和公平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达到环保事业的全面产业化。
3.1 制订和完善产业市场政策和管理办法,完善法制,进一步开放市场
就目前中国产业情况来看,环保产业以其独有的特色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部门,这是其一大特点,它在客观上要求环保市场打破条块分割,禁止一切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的存在。我们有必要针对地方经济保护主义倾向和技术垄断的现象,制订相应的政策和办法以及通过立法,以保环境管理中有法可依,并严格执法。在加强对本地环保产业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力争创出优质高效的环保技术和产品的同时,应义无反顾地敞开市场大门,让那些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进来参与市场竞争,在公平竞争机制作用下,激发和带动环保产业市场不断向深层次和高水平发展。如此,无论对当地的环境保护,还是对经济建设,都是有益处的。
3.2 完善环保产业监督和评估体系
产业化应以建立环保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为重,认真做好对环保产品的质量把关,同时,建立和完善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环保企业的自我监测系统,对环保技术研制、开发和产品的生产、推广实行许可证制度,规范环保市场,防止不合格和粗制滥造,以及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3.3 加强宏观调控,引导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各级政府要将环保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计划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强化政策法规引导,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体系,引导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3.4 完善投资机制,提高投资效率
环保投资严重不足是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应该加大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投资力度,以适应中国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的发展需求。在未来加大环保投资的前提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利用这些资金,解决资金不到位和浪费漏用的问题,起到积极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作用,其重要性显得尤为的突出。所以改进和完善中国的投资机制,挖掘投资潜力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3.5 优化环保产业结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环保产业发展机制
中国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用经济、法律手段来开辟和保障环保产业市场。在环境治理上要更多的引进市场机制,实行政策引导和市场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3.6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企业
就目前而言,中国与国外先进环保企业的合作,只能说有,但还存在着合作领域不够多,合作程度不够深也不够广等问题,要想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企业,就要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中国在这方面应狠下工夫,培育出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环保产业优势企业和联合集团,打造环保企业“航空母舰”;积极引导中国环保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从而使中国的环保产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上来。
3.7 促进环保产业信息化和技术进步,提高环保产业化水平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环保产业就是高新技术与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科技进步需要摆在首要的位置。信息化是对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我们在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应该看到信息的作用。收集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环保产业先进科技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利用,建立起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开发这样新的运行机制,这是中国环保产业与国外先进企业接轨的重要途径之一。
3.8 建立环保产业协会组织,走企业联合发展的道路
除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对环保产业的领导外,各地可以组建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环保产业协会,负责统一对环保产业市场实施有效的组织协调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个别企业采用昂贵的治理技术和设施的经济风险,使得各企业不会由于环境投资对生产投资的影响而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这些协会在组织和协调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信息交流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
3.9 发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建立民间非政府组织NGO(NO-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环境保护应以人为本,我们应当大力加强社会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开展较多样、较深入的环境教育活动,引导公众自愿参与,广泛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而建立NGO组织,其优势在于,它不仅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而且更拥有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并且可以带动更多的基层团体乃至全社会民众对环保的参与和支持,起到政府与公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这对环保理念的广泛传播是极其有利的,也是发展中国环保产业的群众基础的有力保障,更是中国各种环境政策得以实施的可靠保证。
4 结束语
成功的环境保护是由各种因素构成的综合体所作用的结果,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产业化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期待着这个发达的产业化新领域和美好环境的出现,同时也希望所提方略能对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7-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