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在地理课堂中的渗透--以水质监测小调查为例_环境友好型社会论文

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在地理课堂中的渗透--以水质监测小调查为例_环境友好型社会论文

地理课中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渗透——以一次水质监测小调查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环境友好论文,课中论文,理念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之一。中学地理课在帮助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同时,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教育的神圣职责。

一、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教育目标

1.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知识的获得

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知识在这里主要分三类:一类是有关自然环境的地理知识,它反映的是自然环境中各种客观的、自然的属性与联系;第二类是了解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后果、危害等;第三类是学习了解如何有效保护环境,知道怎样恢复、挽救遭到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很显然,上述三类知识是密不可分的,第一类知识虽然与环保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却是学习了解环保知识的基础,第二类与第三类知识就更是分不开,一个是认识环境,另一个是改造环境。

2.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形成

培养学生形成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首先要使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同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我国把环保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而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探究环境的兴趣、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等。

3.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教育中,仅仅让学生获得环境知识、养成环境意识是不够的。学生有了环保知识与意识,并不见得就具备相应的探究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实践能力,因为这种能力的习得,除了具备相应的环境知识、意识外,还必须能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才行。

培养学生探究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能力的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课内渠道,二是课外渠道。前者的做法是:在课堂上教师准备了一些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做一做、看一看,学会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后者的作法是:走出去瞧一瞧、听一听、尝一尝、嗅一嗅、量一量、试一试、动一动等,开展现场实地调查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搜集资料、构想假设、进行观察实验、检验假设等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

由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目标在目前的中学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教育中贯彻实施得比较好,第三类目标的贯彻实施普遍较差,故本文重点探讨培养学生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探究能力。

二、培养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探究能力

1.小调查主题的确立

可首先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几种水的样本,然后安排学生做几个简单的水质测定,通过实验明确溶解和不溶解,最后结合实例讲述水质污染的现实。学生从中学到了许多,讨论相当热烈,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开始涉及到居住地周围的河流、水井、池塘的水质。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环境探究意识,可带领他们做一些小实验,做什么实验呢?从课上学生的讨论得到启发,从学生居住地周围的河流开始,问学生:想不想走出去看一看你们家周围的河流、池塘的水呢?学生一听有机会走出去,当然是积极响应,由此确定了题目“水的洁净度的调查”。

2.调查方案的设计

利用课余时间查资料,经过查阅,大家认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及指标是:测水温、pH试纸测酸碱度、观察水的色度和混浊度、嗅水的臭味、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过滤水和蒸发水。

调查对象及指标确定下来后,大家通过讨论确立了如下的调查探究程序:①走出去实地取水样,并进行现场几个数据的监测;②带回实验室进行其余一些指标的观察和测试;③对某些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讨论;④撰写实验报告。

3.实地调查取样及观测分析

(1)取回所调查大坝上的河水样品,然后用温度计测得水温为27.5℃,把鼻子靠近瓶口,用手轻轻地扇风,闻到一股微弱的臭味,再把pH试纸放进水中,和比色板对较值为6.5,并取一小瓶河水样本带回学校。

(2)取一瓶自来水,测得水温:23.5℃,无臭味,但有一点漂白粉的味道,测得pH值为7.2。

(3)回到实验室,把取来的河水和自来水放在一起比较, 发现自来水比较清澈,而河水比较浑浊,有点接近米白色,河水透明度差,自来水基本透明。

(4)显微镜观察。用滴管取出几滴河水的样本滴在玻璃片上, 放到显微镜下观看。观察结果发现水中有许多漂浮物和微生物。

(5)取出实验仪器(铁架台、烧杯、滤纸、漏斗),学生开始自己组装, 自己折滤纸,教师在边上作指导,实验结束,把它和自来水做比较发现水质明显改善,变得清晰了,但这种水能喝吗?学生迟疑了一下,陆陆续续地说:不能喝。怎么样进一步来证明呢?我们用蒸发这一个方法来验证,发现在玻璃片表面留下了一些杂质,学生这时肯定地说:虽然河水经过过滤看上去很清澈,但还是不能喝。

三、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渗透体会

1.通过环保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环保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之一,也愈来愈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环境受到污染就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破坏我们的生存条件,直至威胁到子孙下一代的发展。

2.在地理学科中渗透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也为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环保行动。

3.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水质监测小调查活动,使他们初步学会了最基本的从事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探究方法,同时学会了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强化了学生勇于实践的能力。

标签:;  ;  ;  ;  

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在地理课堂中的渗透--以水质监测小调查为例_环境友好型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