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5272519870925xxxx 广西 530000
摘要:随着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的市政建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市政工程的设计标准严密和工程质量要求高,和其他工程相比,其质量本身具有影响因素多、质量波动大、质量变异大、质量隐蔽性和终检局限性大的特点。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市政工程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控制,防患于未然,提高市政工程质量。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1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1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最常见的是市政公用建筑施工中的狭窄问题。由于城市建设的特点,大部分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难以实现封闭施工的条件,进入施工现场的交通流量和难以控制,使得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的工作面相对狭窄,再加上电力管道、电信管道、供热管道、燃气管道、水管和污水管道等各种管道相互交织和相互干扰,造成市政公用工程的市政公用工程在道路施工和管道施工中,施工的工作更为狭窄。由于建筑施工面窄,造成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分散,连续性差,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提高工作质量。此外,由于市政公用工程款的施工往往分为多个部分,分别是施工的同时,往往不同的部分属于不同的施工主体,所以很容易被施工段连接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造成工程中的接缝质量难以控制。
1.2 施工过程中的角落
由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公开招标的过程中,建设单位的数量,以获得市政公用工程,不得不压低投标价格,以赢得投标。当施工单位为市政公用工程项目进入施工阶段,为了提高实际利润,经常出现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例如,以小代大,以粗代细,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直接导致了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后存在的质量问题。城市公共工程质量的质量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市政公用工程的功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2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缺乏规范的市场管理
当前,很多市政公用工程的承建单位大都是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是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部分单位没有按照规定的建设程序推行,建设手续不齐全,如缺乏施工合同以及监理合同等,另外还有的单位存在不执行招投标制和项目法人制,没有施工许可证等问题。甚至有的单位为了节约资金,缩减工期,给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诸多的安全隐患。
2.2 对工程质量缺乏足够的重视
一些政府部门在市政工程建设方面,缺乏对工程质量足够的重视,往往为了彰显政绩,缩短工程的施工工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程质量的低下。此外,对质量标准不熟悉导致没有按照强制标准进行验收,甚至一些主管部门认为,市政公用工程只是一些基础性工程,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多大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工程质量,可以看出,思想上的轻视是工程质量控制面临的一个重要阻碍。
2.3 施工质量没有进行规范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没有进行规范,是很多建筑单位存在的问题,多数建筑施工项目是按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建设,这些单位由于受到自身权利的限制,对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投招标制以及合同管理制的管理都很疏忽,经常出现合同未签订就开始施工或者为了缩短工期,造成建筑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
3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3.1 加强事前组织管理和评估工作
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由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决定。从目前的施工水平和技术条件来看,客观条件已经到位。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由主观管理协调决定。建设质量取决于组织是否妥善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市政公用设施的质量控制的准备和组织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进行:
3.1.1 为加强人员控制,我们必须确保公用事业公平公开地确定承包商
首先,在内部行政机关要加强人员监督,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公开招标,依法组建陪审团,严禁私设,滥用职权,滥用职权获得。依法保障市属公益项目的质量,依法惩处合同违法分配。
3.1.2 严格审查承包商资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资质审查员专职责任制
对承包商的资格审查首先包括对资格证书的审查。严禁使用不合格或被盗的人充分利用他们。二是审查施工单位人员,确保人员业务水平,并通过抽查等方式。再次建立建筑材料质量责任制,要求材料质量责任,确保建筑材料合法合格,并接受检验。
3.1.3 建立监督人和业主双重监督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在确保独立监督地位的同时,很难确保它不能与建设方合谋欺骗业主。因此,要把业主适当分散实施双向监督制度,确保项目质量。
3.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质量保证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3.2.1 定期向监督员负责并定期报告。监督方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监督管理单位。其监督水平和实力直接决定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这是项目质量的最重要保证。首先,在现场的监督检查工作中,监理人员应当将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个人责任制度,落实建筑材料的日常管理制度,该项目按计划执行。也就是说,每天检查,我们严格查处违法经营和不合格材料,处罚明确。其次,监理单位应定期向合同签发单位报告施工进度和施工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违规情况。
3.2.2 施工方的自我监督。施工方应建立一套自己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对施工队伍人员的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施工队伍素质意识。找出存在质量问题的地方,及时纠正它们,防止他们偷工减料。其次,必须加强和监督建筑材料的来源。材料应严格按照要求的标准购买。同时,施工方还应增强社会责任感,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实现质量和效益。
3.2.3 建立多元协调组织体系,确保业主,监理和施工人员保持信息流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防止业主忽视施工进度质量,或施工方无视施工进度的质量以及影响项目质量的其他因素造成信息拥塞导致的质量问题。
3.2.4 促进社会监督,鼓励第三方进行监督和报告。建立第三方监督和报告激励机制,鼓励公众监督和报告知情项目的质量。
3.2.5 抓好建设项目跟踪管理,严格追踪项目下落,实行专项责任制,防止挪用等行为,确保项目按期交付。
3.3 施工完成后,质量管理工作应以验收为基础,辅以补救措施
施工结束后,整个项目进入最后阶段,这是项目质量的最后检查点,也是最终处理质量问题的机会。因此,严格的验收程序是必要的。详情如下:
3.3.1 严格控制验收,并及时提出并给出第一次验收中缺陷或问题的整改期限
为提高验收人员的素质,禁止用电谋取私利的现象,并严格按照施工验收标准执行,通过验收测试的零件进行随机检查或复查。对于合格的部件,严格按照验收程序提交报告。
3.3.2 严格执行转让程序,整理项目留下的问题,并建立严格而清晰的移交程序
项目整理项目中不可避免存在许多遗留问题,处理这些问题的程序通常没有统一严格的规定,导致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但每个单元都踢足球,最终影响项目按计划使用。因此,有必要制定并严格执行交接程序,完成项目整理工作,防止外来因素影响工程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工程的质量对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要抓好治理市政公用工程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要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履行职责,相互监督,相互配合,严格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必将为市政公用设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覃艳蓬.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初探[J].中国科技投资,2014(A16):140-140.
[2]刘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问题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6(48).
论文作者:兰丈钤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质量论文; 项目论文; 市政公用工程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单位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2期论文;